关键词:中学田径教学;田径课程改革;田径教学模式;兴趣
一、研究现状:
现行的田径课程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目标和手段进行的。这类教学方法有许多与教学不相符合的地方,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身体条件、运动素质和练习兴趣等等。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也就是说,是由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两方面构成。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兴趣。所以,要上好田径课,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田径课,例如中长跑教学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切实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基础、最重要、最直接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田径课教学任务的完成。目前,田径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重视、不研究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依据和对象:依据2003版《对初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的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分析。中学体育课准备部分的任务是在8到10分钟的时间内,运用多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开始体育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学生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有效地进入运动状态。使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动作完成得更加准确和协调。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中学生新课程改革的书籍,从中国期刊网阅读有关中学准备活动的文章。
(2)观察法。运用实习经验和期刊、杂志,对文中分析和结论进行分解和整合。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分析,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新课程改革中准备活动的价值。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初中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再拿小学生的心理要求来做课前准备活动,并不能激发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甚至是做一些小动作,这时可以安排一些用时少、 见效快的简单趣味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来。
3、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分析与探讨
(1)教学形式与内容。以往我们的体育课是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标,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多是以简单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2)身体素质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体育练习是由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等方面的内容构成的,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难以完成规定动作,长此以往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
(3)教师标准过高。教师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方法简单,对学生训斥过多, 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
(4)评价方法单一。所有学生一个标准,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 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也追不上他们,分数总是低,长此以往,就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培养与解析
(1)田径课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田径课改革在整个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信心,开创中小学田径教学改革的新时代。要理解新课标的实质,掌握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在准备活动时就将学生积极性提起来,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下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组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2)体育教学主要是愉悦身心。体育教学是一项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根据本校特点创编的“速度接力”“篮球接力赛”游戏等,通过这些内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也是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准备活动热身时,教师在组织和游戏时多用“加油”“努力”等鼓励性语言,并亲自给予帮助。
2、体育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体育兴趣;二是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增进身心健康的好处,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殷广建.对初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
[3]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于振锋,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芦燕, 对我国部分中学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的调查研[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5.(14)3
[7]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袁昌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田径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论文; 体育课论文; 兴趣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