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到回归:选秀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论文

从异化到回归:选秀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论文

从异化到回归:选秀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陈俊鑫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 :女性作为“第二性”,其形象通常是以男性的标准构建的。然而,李宇春和王菊作为近年来最具话题的女性代表,在《超级女声》和《创造101》舞台上,通过打破常规的表现,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同时在参与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女性也变被动为主动,试图掌握定义女性形象的话语权。本文通过分析李宇春和王菊的女性形象,指出其给中国女性形象带来的启迪与变化,旨在鼓励广大女性勇敢打破束缚,以女性的视角出发重塑本真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李宇春 王菊

在男女平等被纳入我国基本国策的六年里,随着女性平权运动的兴起,性别平等意识已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一种共识。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因此,受女性运动的影响,近些年来各种媒体举办了各种各样与女性相关的节目,《超级女声》和《创造101》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两个节目中的话题选手李宇春和王菊,更是凭借她们不同寻常的舞台表现、突破常规的女性形象,使中国女性形象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研究背景

当代形象学认为,他者形象不是他者现实本身,而是形象的塑造者或表现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想象建构出来的。[1]同样,作为被建构的女性形象,不是自由和客观的产物,而是男性欲望和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通常男性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女性指派角色,受这种长期单向审美关系影响,女性形象在长期的文化沉淀中处于被殖民化的位置,所以尼采说:“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2]长此以往,女性形象趋向迎合男性喜好,于是弱小、温柔成为其代名词。但李宇春和王菊的形象却一反常规,“春哥”和“菊姐”的出现,给传统的女性形象带来了新的维度,她们独立自我的女性意识也为广大女性的性别意识带来了新的启迪。

二、《超级女声》中“春哥”形象及影响

李宇春,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女性选秀节目比赛《超级女声》的冠军。作为第一代选秀明星的代表,她以中性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其飒爽的台风,引发了大众的激烈讨论。因其虽然是一档女性选秀节目的冠军,但她的标签却跟弱小或温柔无关。相反,当谈到李宇春时,人们心中的第一个词就是帅。在整个比赛中,她以完全不同于女性被惯常期望的“短发、长裤”的中性形象出现,是整场比赛中最具争议的选手。一方面,领先的短信投票结果代表了大众对她的认可。另一方面,由于她在舞台上大胆中性的形象,又有无数的负面评论和报道出现,有些网友称她“根本是个男人”,“春哥”的称呼更是成为当年的热词。[3]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支持李宇春的绝大多数粉丝都是女性,一项调查显示,“玉米”的男女比例为1 ∶9。[4]追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支持的过程,表面上看粉丝崇拜的是偶像,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意象。粉丝们借助这种意象对自我个性进行张扬,偶像只是粉丝自己理想形象的代言人,通过追星粉丝将自己的个性移情到了偶像身上。[5]因此,粉丝投给偶像的每一票都是投给了自己所支持或想成为的某种形象。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粉丝也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表面上看,“玉米”们只是在崇拜李宇春。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粉丝们的投票方式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想要剪短头发、换掉裙子,以另一种形象示人,但迫于社会压力和各种限制,不敢拥有真正想要的形象。因此,投票李宇春或许就成为她们选择的一种更为柔和的反叛方式。

更重要的是,在投票过程中,女性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从“被看者”变为“看者”。传统上,女性作为被边缘化的“第二性”,通常被剥夺了话语权。通过参与投票,女性勇敢地站了起来,试图抢夺自己定义女性形象的权利,这反映了大多数女性内在地要求突破现有文化秩序所推崇的女性形象。[6]从李宇春的中性形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时代女性的大胆突破和反叛。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剪短长发、脱去高跟鞋,以飒爽、帅气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三、《创造101》“菊姐”形象及影响

十年后,另一位杰出的女性艺人王菊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没有苗条的身材,也没有一个女性偶像所期望的甜美气质,“菊姐”凭借其独立、自信的人格魅力受到追捧。

从“春哥”到“菊姐”中间相隔了十年。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言人,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当代女性形象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进步。李宇春用她的中性略带男子气概的形象打破了陈腐的男性塑造的女性形象。但是,女权主义不能简单化为像男人一样做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宇春所体现出来的被异化的女权主义仅仅是对男权的挑战而没有真正的颠覆,因为李宇春的装扮和形象还是以男性为标准的。[7]

当复杂句子中包含很多的分句而且这些分句的句法和逻辑结构,语序都与中文一致时,采用顺译的方法,即按照英语句子的语序就能直接进行翻译。

与李宇春不同,王菊的形象完全是女性化的。王菊没有使用男性气质作为切入点,而是选择独立和自信这两大人类美德。“菊姐”的形象重新回归女性形象的本质,她从一名女性的视角出发,使用女性的标准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再定义,告诉人们女性也可以独立自由,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她们独立自主,自信自强,有权决定自己的外表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菊姐”形象的意义和影响是更加全面和深刻的。

利用重复控制跟踪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抑制系统强迫振荡方法//蒋平,陈琼,吴熙,蔡晖,祁万春,谢珍建//(18):64

四、从“春哥”到“菊姐”——女性形象的进步

提起女团,大多数人脑中浮现出的往往是芭比娃娃般肤白貌美、苗条的女性形象。所以当王菊以大浓妆、黑皮肤、土肥圆的形象第一次站在《创造101》的舞台上时并未被看好。作为2018年热度最高的节目之一,该节目的目标是在全民制作人的支持参与下,从101 名练习生选出11 人并组建“中国第一女团”。因此,在节目刚开始时,王菊作为参赛者中的“异类”几乎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直到节目后期,“菊姐”逐渐显现出的独特个性才使她摆脱了危险并完成为惊天逆转。实际上,王菊的独特性不仅源于她的外表,更源于她的个性。在节目中,王菊以独立、自信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在《木兰说》中,她将自己的独立精神投放到歌词上并唱道:“寒光照铁衣态度华丽,我的人生握在自己手里。”而“在我这里,做女团的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和“你们(观众)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更是成为“菊姐”在101 舞台上的独立宣言,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小菊豆”为她投票应援。

“菊姐”形象的出现鼓励了众多中国女性更独立地思考、更勇敢地做自己。她的一位粉丝说:“我们投票支持王菊的同时也是在给我们自己投票,我们不是在崇拜她,我们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发言人。支持‘菊姐’就是支持自由,支持独特和自我的生活方式”。

尽管“菊姐”最终没能成为女团成员,但她仍然是最大的赢家之一。人们通常认为苗条、肤白貌美才是美丽的女性形象。而王菊的形象却截然不同,喜欢美黑,也并不打算节食,因为她通过自己的视角来定义美。这是她迷人的个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她对这个男性主导社会的反抗。作为一个女性,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决定自己形象的自由权利。王菊的存在提醒着人们,可以选择穿裙子或裤子,可以决定自己苗条或丰满,可以决定美白还是美黑,等等。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体,应该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受外部规则的限制,做自己世界的规则制定者。通过“菊姐”的形象,王菊传达给广大女性的信息是,女性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从社会文化发展角度来看,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流行文化。[8]李宇春和王菊作为不同时期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两种不同塑造女性形象的方式。从“春哥”到“菊姐”,可以看到女性形象的发展和女性性别意识的提升。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会极大地影响现实中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和评价。[9]因此,无数受到李宇春和王菊启发的女性,将重新出发,用自己的角度去构建女性独特的形象,拥抱自己本真的美。此外,屏幕前众多的女性观众,也完成为从“被看者”到“看者”角色的转变,在李宇春和王菊的指引下,她们勇敢地发出了自己内心的呼喊声,是这场定义女性形象的话语权的伟大斗士,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女权主义的新进展。因为由女性自己参与投票诞生的明星,既是她们对父权制社会男性审美习惯的挑战,也是自身欲望的表达和自由精神的诉求。[10]

从现阶段来看,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创编仍然存在着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难以发挥较好的教育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创编活动设计与创新过程中应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目标,把握好体育游戏导入方式,以准确的导入方式,提高体育游戏创编活动设计效果,让幼儿掌握更多技术要领,学习到一些体育知识。

套路化、统一化、模式化,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语文将不成语文!要正视文体的存在,要强化文体意识,因“文”制宜,循“体”而教。

女性首先是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人。其次,才是与男性有所差异的女性。作为人类,女性需要被看到和听到。[11]作为女性,女性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性别、自己的话语来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定义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真正本真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

[1]孙燕.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J].中州学刊,2004(5): 78-82.

[2]王蕾.从素朴的平等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确立——中国社会性别观的形成与变迁[J].河南大学学报,2018(1):53-60.

[3]刘珍珍.女性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李宇春现象”看传媒影响下的女性形象[J].文化研究,2006(6):63-68.

[4]鲍震培.媒介粉丝文化与女性主义[J].南开学报,2013(6):120-129.

[5]孙慧英.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J].传播文化,2006(6):7-13.

[6]洪世林.新媒体时代对女性的“看”与“被看”——重新解读作为文本的“芙蓉姐姐”和“李宇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0):54-56.

[7]张骋.“05 超女现象”——女权主义对男权主义的挑战[J].宜宾学院学报,2007(11):109-110.

[8]郑欣.当平民遭遇“皇后”:“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J].青年研究,2007(3):15-20.

[9]章东轶,王铁波.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64-68.

[10]金路杰.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性审美之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10):90-92.

[11]Stevenson,Nick.Cultural Citizenship:Cosmopolitan Question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0.

中图分类号 :I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1-0041-02

基金项目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SYJS201860)。

作者简介 :陈俊鑫,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7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赵慧敏

标签:;  ;  ;  ;  

从异化到回归:选秀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