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论文_蓝幼云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论文_蓝幼云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分析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高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又利于功能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及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极大了影响了生活质量。早期骨关节炎多在关节镜下进行清理,但此种方法对重度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不佳[1]。全膝关节置换是用人工制造的关节代替疼痛且丧失关节功能的关节的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对3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相关护理体会及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 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8岁~ 72岁,平均64 岁。单纯骨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0例,风湿性关节炎14例,其他2例;平均住院时间18d,全部治愈出院。本组病人术后15~20d均能自行用双拐行走,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缓解。畸形得到矫正,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115°。

2、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 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肝硬化、肝炎等病史及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了解患者身体内各系统功能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及时发现治疗并发症,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2.1.2、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相当一部分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通过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的疗效及其相关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使其积极面对手术,从而提高手术质量,达到较好的预后[2]。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热情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讲解有关疾病和手术目的、方法、及效果、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告知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2.1.3、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向患者讲解营养不良对术后组织修复和抵抗感染等的影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的膳食,多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如贫血患者应先纠正贫血。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

2.1.4、呼吸道准备 术前应积极做好呼吸道准备,防止术后肺部感染。嘱吸烟患者于术前2周戒烟,对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排痰、吹气球等训练。

2.1.5、适应性训练准备 训练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患者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活动如: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伸屈训练、直腿抬高及足踝关节主动运动,并讲解其目的、意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和拐杖。

2.1.6、皮肤准备 术前检查患肢情况,告知患者保持全身及局部皮肤清洁,观察关节周围皮肤,如有破损、疖、痈、静脉曲张和化脓性感染病灶等及时通知医师待治愈后再手术,以免感染。

2.1.7、术前准备 常规抽血、备皮、皮试、备血等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至6小时。术前晚根据医嘱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焦虑,保证充足睡眠。术前半小时给予留置导尿管及使用术前用药。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 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小时,抬高患肢20°~30°,保持中立位,膝下垫软枕,屈曲15°~30°。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造成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形成和腓总神经的损伤。翻身时,避免压迫患肢影响血运,尽量健侧翻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患肢观察 术后伤口处冰敷24小时,每2小时更换冰袋一次,每次间隔半小时,以减轻疼痛和出血,间断的冰敷亦有利于避免因伤口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致局部皮肤坏死形成伤口不愈或愈合延迟。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若敷料渗血较多,应予更换。观察患肢血运,感觉、皮温,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背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4、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不但使患者痛苦而且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延长患者康复和住院时间。术后2d内可用止痛泵止痛或口服止痛药,无痛锻炼是康复的前提和条件。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程度与创伤大小,个体对疼痛的忍受程度等有关。术后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合理应用镇痛药,术后疼痛较剧一般持续1—2天,在疼痛之前就给予镇痛药止痛效果更好,但镇痛药的剂量不可过大。术后3天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避免久卧不适或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

5、伤口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引流量>50ml/h,色鲜红,及时报告医生。

6、功能锻炼 麻醉清醒后可指导患者行股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第3天开始做膝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动、直腿抬高运动。

7、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锻炼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能力,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停急转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预防骨质疏松,减少置换关节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定期复查。

3并发症观察护理

3.1、关节内感染:预防关节感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3]。人工假关节体置换术后,预防膝关节感染至关重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伤口处渗液,严重者可有窦道形成。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适当运动,及早发现感染征兆并及时处理。

3.2、深静脉血栓:严密观察肢端肤色、皮温、感觉、活动,动脉搏动,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有无、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深压痛,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并记录,若同一部位周径大于0、5 cm时,应通知医生。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患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早期局部冰敷,观察皮肤颜色、皮温;指导患者行下肢肌肉收缩及关节主被动活动、机械物理治疗(CPM、空气压力波),凡属DVT高危人群,应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3.3、关节积液:膝关节置换术后易出现关节积血或积液,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如出现关节积血、积液,应及时抽出。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引流液的颜色、量异常或敷料渗出增加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4、腓总神经损伤:术后防止敷料包扎过紧或石膏压迫,一旦出现,应放松膝关节包扎,膝关节屈曲20°~30°,以减少对腓总神经的牵拉。

3.5、股骨或胫骨骨折:股骨前髁截骨时需仔细测量,避免过度截骨;假体安装前需再次确认下肢力线恢复满意;禁忌安装假体时操作粗暴;髌骨置换时要保留足够的髌骨厚度并减少髌周血供破坏。

讨论

膝关节是下肢主要关节,其结构和功能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能满足正常膝关节活动要求,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体膝关节功能,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对患者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并使患者充分理解与配合。“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工作队手术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如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其能充分配合手术[4]。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床上进行大小便的练习、功能锻炼等,为术后避免感染、顺利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保障。术后的康复锻炼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的关键,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逐步伸屈膝关节、下地负重、行走等是术后康复的必须过程[5-8]。综上,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工作应针对手术发展不断地更新、完善,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厚山.膝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65-1597.

[2]张雪梅,冯岚,杨晓燕.高龄高危患者行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5(2):9-10.

[3]陈维珍,杨桂莲.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09.

[4]杨会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5(13):13-14.

[5]Holt BT,Parks NL,Engh GA,et al.Comparison of closed-suction drainage and no drainage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rthopedics,2003,4166(11):167-173.

[6]朱德举.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75-76.

[7]喻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5-16.

[8]范慧霞,闫素霞.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128.

论文作者:蓝幼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论文_蓝幼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