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新探论文_周荆津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HAMA评分为(17.57±3.52)分,HAMD评分为(10.52±3.42)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为91.67%,规范用药为93.33%,规律作息为83.33%,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多加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前言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等状况,进而诱发的粥样硬化等病变反应[1]。由于胸闷、疼痛、心慌、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的影响,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了提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在对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疏导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2-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我院已收治的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了针对性性的心理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从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2.84±7.41)岁,病程范围为1~14年,平均病程为(8.53±1.94)年。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已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①观察法: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情绪、状态的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各种心理状况。②问卷法:根据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调查例表,然后分发给各位患者,待填写完毕后,回收调查例表,并将其进行归档[4]。③交谈法:在查房或患者闲暇时,医护人员可与患者展开一对一的交谈,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针对性问题,并详细记录所获资料。

1.2.2 护理方法

对上述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环境暗示:由于部分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尽量保证为该类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以肃静、清洁的病房氛围,为患者的休息和静养提供有力条件,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感觉[5]。②行为暗示: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需时刻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和稳重、娴熟的操作获取患者信任,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依赖感。③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认知的缺乏,容易变得暴躁不安,医护人员应及时组织患者开展相关的知识宣教活动,使患者详细了解和掌握治疗目的、治疗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④支持性干预:叮嘱患者家属多抽时间陪伴和关心患者,安抚患者情绪,并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上述60例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问题越严重。(2)护理前后,从疾病认知、规范用药、规律作息等方面,分别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HAMA、HAMD评分采用表示,经t检验;治疗依从性采用%表示,经X2检验。当P<0.05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

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

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如果在发病早期不能及时予以治疗,就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但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还需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HAMA评分为(17.57±3.52)分,HAMD评分为(10.52±3.42)分,冠心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为91.67%,规范用药为93.33%,规律作息为83.33%,各项结果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具有显著的对比差异。因此,研究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积极性。采用观察、问卷、交谈等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使医护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然后通过环境暗示,为患者创造静谧的治疗环境,缓解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通过行为暗示和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度,进而督促患者养成规范的用药习惯和科学的作息规律;通过支持性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使其在治疗过程中树立坚定的治愈信心。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多加应用。

参考文献:

[1]蒲红菊,曹丽,叶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05):636-637.

[2]于小香,徐明星,王效雷.探讨积极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在早期肺癌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20+222.

[3]段人榕,李丽,杨芝萍.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04):748-752.

[4]刘佳妮.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5):558-563.

[5]赵文静,刘军委.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及与血清IL-18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668-2670.

[6]潘媛媛,彭羽,付明欢,等.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03):342-346.

论文作者:周荆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6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新探论文_周荆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