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乐欣赏论文,思维论文,小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创设情境为手段,在音乐本身的感染下,让学生尽早尽快地置身于音乐的旋律之中,入境、入情、入趣,达到动情、想像、联想、体验、创造的境界。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像具有明显的复制、模仿的性质,而中高年级儿童,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已明显减少,对表象的创新性改造日益明显和增多。下面以《铃兰》一课为例,谈谈欣赏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引导联想

首先,打破常规的机械呆板的传授练习导入,而采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的方法。开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听辨歌曲中明朗、清澈的伴奏音型,导出歌曲的名字《铃兰》,并介绍它生长在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辽阔的大自然、对美丽的大森林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产生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设计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强化感受,增强理解

感受是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改善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力。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继承,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正是对前人精华之继承。不理解、不感受就无法继承,也谈不上创新。学生在欣赏《铃兰》时在优美乐曲的伴随下,经过教师的引导,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及审美的基本形象、深层韵味的理解不断加深。这种感受与理解的不断升华,推动了学生再造想象活动,这就为创造性思维打通了道路。

三、主动学习,创造发展

在理解、感受、表现的基础上,学生开朗、活泼、自信、好强的品格得到进一步的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学生即兴表演、自由组合、自由创作、自由表现的思维被激活,并处于亢奋状态。所以应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发展创造思维。

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多向性三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当从培养其流畅性、变通性和多向性入手,给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例如,通过某歌曲引发学生去想像,想像其表现的意境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使学生养成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扩大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路

丰厚的知识积累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础,“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搏闻强识才能使思维达到深化。没有宽广的视野,丰厚的积累,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要利用欣赏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作品,开拓学生的思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欣赏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对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标签:;  ;  ;  ;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