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施工过程中的防渗处理技术论文_王海1,周斌2

论水利施工过程中的防渗处理技术论文_王海1,周斌2

江阴市华士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江阴市 2144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之一,在现代社会中,缺水问题愈发严峻,给水利工程带来一定压力,同时也促进其发展,一旦水利施工中发现质量问题,那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受到重要影响,而在水利施工中,防渗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水利工程渗水影响因素,并介绍相关防渗处理技术,望对施工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施工;影响因素;防渗处理技术;

近年来,水利工程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可有效缓解某些地区缺水的现象。国内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类型多、分布广等。随着水利工程不断深入,其在预防干旱与洪涝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果施工技术选择、人员选择等方面存在失误,可能会引起渗水问题,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制约着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一、水利工程渗水影响因素

(一)施工缝

施工缝是造成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由于水利工程施工面积比较大,为施工方便,在施工过程中需划分整体工程,分为多个工程单元,因此会出现施工缝的问题。另外,一些工程未牢固支撑施工模板出现漏浆问题,造成模板施工产生裂缝,进而出现渗水问题。

(二)底板

水利工程渗水很可能因排水不畅而引起,在天气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电力或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基坑水位升高,淹没垫层,底板附近基坑会出现积水,排水不畅,进而引起渗水,此种原因引起的渗水通常属于大范围、大面积渗水。另外,在对基底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如果未做好混凝土的拌和与振捣工作,也会导致各个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进而出现大范围渗水的问题。

(三)变形缝

因变形缝导致的渗水主要是因为止水带未牢固固定,如果安装过程中,止水带与中心位置发生偏离,则在振捣混凝土时会产生无效振捣的问题,进而造成渗水情况。

(四)穿墙管

在电灌站中泵房的施工过程中,主体施工与管两者相联结,如果接口密实程度不足,则会影响振捣时混凝土的密实度,出现麻面,一般呈蜂窝状,进而造成渗水情况。

二、应用防渗墙技术

(一)水泥土搅拌成墙技术

先钻孔,通过搅拌桩机(深层、多头)操作,再喷浆,向土体中喷注水泥浆,使水泥浆与土体浆充分混合,待其固结之后,形成水泥土桩,最后,连接多个水泥土桩成为防渗墙。水泥土搅拌成墙技术用作防渗时,其抗压强度应大于0.3MPa,成墙深度不超过22m,渗透系数低于10cm/秒。经过反复实践施工验证得出:水泥土搅拌成墙技术用作防渗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具有质量高、造价少、操作简单、无泥浆污染等优势,该防渗技术在多种类型的土质中均较为适用。

(二)锯槽成墙技术

先调查该区域具体情况,再不断推进,需要注意对推进速度进行有效控制,控制工具为锯槽机上刀杆,最低速度为每小时0.9m,最快速度为每小时1.6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向、角度在导孔中作土体切割操作,并排渣切下土体,通过反、正循环、对泥浆护壁与塑性混凝土进行浇筑等方式,将土体向槽外方向排出,进而形成0.2-0.3m宽的防渗墙。此种防渗技术使用的锯槽机一般包括液压式、机械式两种,锯槽成墙用以防渗具有效率高、成墙深、质量好、成槽连续等优势。可通过固化灰浆、自凝灰浆等方式进行灌浆,以适应存在差异的地形条件。此种操作技术通常应用于由鹅卵石或砂石中粒径超过10cm的黏土中,为满足施工所需抗渗标准,应该依据工程需要,选用固化灰浆或自凝灰浆制成防渗墙。

(三)链斗法成墙技术

通过可旋转链斗与开槽机(链斗式),于排桩上半部分移动土壤,并通过开槽机于排桩下半部分开挖沟槽,开挖深度为成墙放置深度。同时作泥浆护壁,开槽机选用链斗式,其深度最少为10m,最高为15m,宽度最少为16m,最高为50m。链斗法成墙技术用作防渗,砂砾与砂土含量应低于30%,砂砾地质或槽厚粘土地质为粒径参照标准。

(四)射水法成墙技术

通过造孔机喷嘴喷射高速水流,因喷嘴带有一定形状,高速喷出后,水流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以切割土层,再调整切割后的孔洞,用成型机进行操作,并作泥浆护壁,待槽孔成型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制成防渗墙。防渗墙最厚可达45m,最薄也可达20m,最深可达30m,垂直方向可达1/3000的精度。通过射水法成墙用以防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且有30m的凝固深度,垂直精度精确,该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可以使粒径不超过10cm砂砾、砂土、粘土地层要求得以满足,还可以在加固堤防中取得显著效果。

三、应用防渗灌浆技术

(一)高压喷射

利用高压喷射产生的冲击力,对水利工程中灌注位置地层构造进行破坏,并对灌注地层土颗粒与水泥浆液进行搅拌,再混合,快速形成壁状固结体,以达到加固、防渗的效果。高压喷射防渗灌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等优势,但该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的要求较为严格,并且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和机械,在颗粒大于20cm处易出现渗漏等问题。基于地质情况、防渗要求等方面差异,此技术包括三种不同的喷射方式:定喷方式、旋喷方式以及摆喷方式。

(二)坝体劈裂

坝体劈裂技术是与水利工程坝体中分布的应力相结合,沿坝轴线增加压力,以劈裂坝体,再灌注泥浆,形成防渗墙。并保证墙体的连续与垂直,对漏洞进行堵塞,使坝体防渗效果提升。

(三)防渗帷幕

在水利工作灌注过程中,施工选用粘土水泥浆与浆液混合进行,由于灌浆自立困难,加之钻孔,所以在灌注过程中,应通过套阀式、打管、跟管等方式进行灌浆操作。

结语:

目前,水利事业迅速发展,但在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缝、底板、变形缝、穿墙管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渗水问题,因此应选用科学、合理的防渗技术,并与工程特点相结合,做好渗水的处理工作。水利工程中一般应用防渗墙技术与防渗灌浆技术应对渗水问题,具体技术包括水泥土搅拌成墙技术、锯槽成墙技术、链斗法成墙技术、射水法成墙技术、高压喷射、坝体劈裂、防渗帷幕等技术。只有不断提升处理渗水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水利工程使用耐久性得到保证,施工成本降低,减少资源浪费和渗漏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利工程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疆.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J].科技风,2010(19).

[2]林森.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0(03).

[3]韩旭光.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论文作者:王海1,周斌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论水利施工过程中的防渗处理技术论文_王海1,周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