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务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追求物质商品需求满足的同时,对服务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从而服务市场应该日益发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是促进市场发育,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新兴产业”。可以说,发达的服务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服务商品的数量还不够多,产值也不高,品种还欠少,因而其相应的市场也不够发达。服务,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人们某种特定需要的活动。广义的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一致,狭义的服务不包括“三产”中的物资流通、为生产服务的交通运输等生产服务,它仅是指生活服务。本文研究对象是生活服务。服务商品同实物商品一样,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服务创造价值。有些服务需要活劳动与实物结合,才形成有用服务,这类服务还转移旧价值。服务也需要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但是,服务商品同实物商品有显著区别。首先,大多数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一体化。因服务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无法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既不能储存,又无法运输。获得服务使用价值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占有。其次,效用复杂。有些效用是现实物质型的;有些效用是精神性的;有些服务的效用是当下的;有些是长远的,如教育等。服务的效用弹性,既决定于生产者,又决定于消费者。笔者不揣浅陋,对服务市场作一些初步分析,抛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一、服务市场理论一般
1.概念和分类
服务市场是交换服务的场所和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服务市场,又叫劳务市场。但由于理论界习惯地称劳动力市场为劳务市场,故把与实物市场相区别的市场称为服务市场,以便与劳动力市场相区别。服务市场可以作如下分类。按服务的结果不同,可划分为物质服务市场和精神服务市场;按层次高低可划分为发展服务市场,享受服务市场和必要服务市场。这种划分的标准是相对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曾经是高档服务也成为一般社会需要而进入大众的必要消费领域。按社会效益大小,可划分为公共服务市场和个人服务市场。按应用科技的程度高低,可划分为科技服务市场和劳动服务市场。按出现的时间先后,可划分为传统服务市场和新兴服务市场。按空间划分可分为国内服务市场和国外服务市场;国内市场又可划分为城市服务市场和乡村服务市场,等等。按服务处所划分为社会服务市场和家庭服务市场,一般说来,卫生服务市场属前者,保姆服务市场属后者。按服务使用价值不同,可划分为餐饮市场、旅店市场,综合的如旅游市场。由于竞争的发展,服务使用价值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多样化,如“邮寄孩子”;但行业差别日益模糊,如体育与旅游合一,形成体育旅游市场。
服务市场与实物市场的关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对立统一。在规模和范围上,实物市场决定服务市场。服务设备等源于实物市场。反之,服务市场也决定实物市场,服务商品流通量增加带动实物商品流通量增加;服务市场的空间布局影响实物市场的布局,在一个缺乏服务的社区里,现代产业是无法立足的。特别是教育和科学的服务,从根本上决定于实物生产力的水平。但如果服务市场的发展超过了实物生产提供的条件的允许,将损害实物生产,最终不利于服务市场的发展。因而二者要协调发展。在经济生活中,二者有的是合一的,如邮电企业就兼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二者而有之。有的过去是分离的,而现在是合一的,如旅游农业就集农产品市场与旅游市场为一体。当然,二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服务市场以软件竞争为主,软件竞争是服务思想、智慧、品德和耐力等心理素质的竞争。那些设备简陋、而软件较好的小店打败设备先进而软件低劣的大店,是常见的。
2.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是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研究服务供求关系,要从需求说起。服务的需求,是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服务商品的数量。服务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服务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价格水平成反比。收入水平越高,其需求量越大;价格水平越高,其需求越小,等等。由于服务无法运输,因而其与人口城市化程度成正比,人口越密集,对服务需求量越大。服务需求与流动人口量成正比,流动人口越多,其需求量越大。决定需求量大小的主观因素有二个。一是效用评价,它是人们对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程度的认可。一定的服务在一定量的限度内才可能被消费,才是需求的对象。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越趋于现代,服务需求量越大。
服务需求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和价格结构。生存服务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比,收入水平越高,生存服务在需求量中所占比重越小;发展服务和享受服务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水平越高,发展和享受服务在需求量中所占比重越大。另外,服务需求结构还受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影响,服务需求结构还受服务价格结构影响。人们为了减少货币支出而又维持相当数量的服务消费,在效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总是坚持购买那些价格便宜的服务。
3.供给
服务的供给,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数量。供给量主要决定于资源量和价格水平。供给量与资源成正比,资源越丰富,供给量越充足;与科技水平成正比,科学水平越高,资源利用率越高,供给越丰富;与价格成正比,价格越高,生产者收益就越大,生产积极性就越高,供给也就越充足。供给还与政策支持有关系,如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等。政策越优惠供给越充足。供给量还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成正比,服务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率越高,供给越充足,质量越好,有效供给越充足。另外,供给量还与从业人员数量成正比,我国劳动力丰富,一旦服务价格上涨,收益增加,许多人纷纷把服务作为“第二职业”,乃至“第一职业”,供给迅速增加。供给量与劳动强度成反比,劳动强度越大,供给量越少。
我们知道,价格与资源供给成反比,与政策支持成正比。服务的价格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服务供给结构合理与否。价格结构合理,服务供给结构才合理。供给结构主要决定于资源结构,有什么样的资源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供给结构。例如,我国劳动力众多,服务供给结构就是劳动密集型的。我国劳动力中,以低文化和低技术为主,决定了服务市场以低科技和低文化含量的服务为主,高科技含量的服务市场为辅。政策影响价格结构,从而也影响供给结构。另外,服务供给结构也决定于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与供给量成正比,社会评价越高,供给量越充足,反之供给量则小。
4.价格
一般说来,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现代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使价格多样化。同公共服务市场和个人服务市场相适应,服务价格相应表现为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指导价格。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多数公共服务的产品的价格执行计划价格,有三种形式。按发挥效用的时间先后,可把公共服务分为当前效用产品和长远效用产品,前者如邮电服务、卫生服务等,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当前效用,实行保本指令价格;后者如学术著作,读者少,因而效益滞后,低于成本定价。其余公共产品,按产品的层次,可分为发展性服务、必要服务和享受服务。对于前两者,实行指令性价格,但要遵循价值规律;享受性服务,诸如演出票价,实行市场价格。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将形成均衡价格,即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一致时的价格。在市场价格中,某些服务因其产品差别而形成特殊市场价格,这不是决定于价格或生产费用,而是决定于需求者的主观评价和购买力。对于一些性质是享受服务,不是必要服务的,例如追星族不惜重金购买名歌影视星出场的门票,从需求的角度看,是出于自愿;从供给的角度看,则由于它是稀缺产品,非高价不足以平衡供求。
5.类型
在服务市场学中,通常依据构成一个市场或行业的厂商数目和产品的差别程度,以及厂商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资源流动的难易程度等,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个市场类型。完全竞争的服务市场,是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市场存在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任何经济主体都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价格,而只能接受市场价格。该市场的产品是同质的,资源自由流动,生产者和消费者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和市场知识。个人服务市场,一般就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有些公共服务一般属于完全垄断市场。如教育,由政府独家举办,主要是通过自身出资兴办学校,免费提供基础教育、低价提供大中专教育。介于完全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的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垄断与竞争兼而有之的市场。竞争的显著特征是各厂商的产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强者必然处于垄断地位。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包含垄断和竞争因素,介于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不同于完全垄断,在这种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几家大的垄断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是寡头之间的竞争,其他生产者难以加入其中。
上述市场类型,唯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最利于技术创新。
6.特点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现代服务市场的特点应该是统一、竞争、开放和有序;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功能齐全。统一性,是指服务市场运行实现社会利益,也是指各类资源自由流动,对内开放,这是实现消费者最大利益的根本条件。竞争性,即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个人服务,都要展开竞争。但是,两种服务的竞争范围不同,个人服务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它既有硬件竞争、软件竞争,又有资金流动的竞争或争夺有利投资的场所的竞争。某些公共服务只有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竞争,没有资金流动的竞争。开放性,包括对国内外市场开放。对外开放,是为了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和资源,提高我国服务市场的技术含量。让外资企业参与竞争,与国内企业交流,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另外,服务市场要活而有序;市场主体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讲信誉和行为规范。
二、功能与作用
服务市场对资源的作用。服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发展服务市场可以发挥个人的专长,使人们各尽所能,用自己擅长的工作收入去购买自己不擅长并需要的“服务”,投入产出率最大,因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服务市场促进分工,分工使人们的劳动技能熟练,并且能够产生革新,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率和劳动者素质。服务市场能使非生产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由于竞争的压力,生产者总是挖掘潜力,把可能的资源变为现实的资源。例如,通过导游等服务,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变为旅游服务的资源,其创造的价值相当可观。服务市场的机制也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首先,服务市场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不同服务价格涨落引导服务资源在不同服务部门之间流动,资源总是流向社会最需要的部门,使供求趋于平衡,也保证生产者得到较好的收益。第二,通过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淘汰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使资源流向资源利用率高、服务成本低的生产者,这就会淘汰不符合社会需要和生产落后的企业,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其次,服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服务市场能提高生产力要素质量,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要素包含着劳动力的组织状况、生产资料的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应用等。这些要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而,服务质量决定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即服务质量越高,生产力要素质量越高,从而生产力水平就越高。第一,服务保持和提高了劳动力质量,特别是教育培训方面的服务,可以把劳动力由体力型转变为智体兼用型和智力型,使之创造更大的价值。美国和前苏联的经济学家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0~33%。〔1〕另外,教育和文化服务还传播和发展文化, 而文化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服务改善后有利于管理。科教服务整理和挖掘管理资源,使管理科学化。教育培养了管理人才,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是服务的结晶。所以,良好的服务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前提。
服务市场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人们服务需求的不断满足,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过去,生活服务需求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予以满足的,而现代社会则主要依赖于社会服务,即靠发展服务市场。服务商品代替了家务劳动,因其具有质优、价廉的特点,特别是具有满足家务劳动无法满足的功能。服务商品的数量增加,形成和发展了服务市场,促进了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使人们的必要服务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服务市场还具有其他一些作用,它可以促进流通,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通等;可以促进就业;可以促进各项产业的综合发展;甚至可以促进计划生育,因为它可以把家务劳动转移到社会,从而为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双收入,无子女)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三、问题与对策
我国服务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服务需求量的增加;它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它还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更新。这一切,都促进了服务市场的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要求提高,人们因此而增加对教育的要求;五天工作制,闲暇时间延长,对消费服务的需求量增加。可见,服务市场的发展是历史之必然。然而,服务市场要更快发展,就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结构失衡
一是服务市场的发展区域失衡。沿海快于内地,城市快于乡村,大城市快于中小城市,其原因有的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属于正常情况。有的则是由人们的观念落后等造成的。主要表现是内地不少服务业发展缓慢,一方面是许多事无人干,如大众小吃少,大众洗衣是空白;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无事干。原因是那里的人们仍然认为,服务低人一等。或者是贪图安逸,不必说小富即安,就是贫穷也安。在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中,许多生活服务的项目仍然空缺没人干或没有立项,这种现象存在,也是人们观念落后所致。二是档次失衡,即“高高低低”,高档服务供给过多,而需求不足;低档服务过少,满足不了工薪阶层的需要,洗衣难、吃饭难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工薪阶层。低档服务不足的原因是其价低而税大,因而收入低、收入少而劳动强度大,社会评价低无人干、干得少。高档服务过多的原因是其价高、税低而利大,利大则大干。且因其机械化水平高,因而劳动强度低。三是服务内部结构失衡,所谓“有街无处不经商”,商店过多,不少商店的营业员常常比顾客多,而其它服务却满足不了要求。
上述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管理与服务市场失衡,表现为缺乏对服务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任其自由发展,造成比例失调,特别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档次,不但没有区别对待,反而施行逆调节。例如,对发达地区的服务和高档服务“锦上添花”地予以优惠,而对不发达地区的服务和低档服务不施以“雪中送炭”。致使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高低档服务差距日益加大。至于“过度商业”则是由于不少地区的官员把“市场经济”误解为商场经济,大办商业,其既超过需求,又超过物力许可,成为“过度商业”。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2.主体欠佳
一是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管理不善,服务质量和效益很差,有些企业已资不抵债。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和员工素质较差,服务方式老化,服务态度不佳,等等。特别是管理者行为失当,如决策随意而失误,或者任意挥霍,甚至把生产贷款用于个人消费。当然,与其历史包袱重等也不无关系。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奉命承担了许多本该政府承办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医疗等,这些服务企业封闭式经营,服务对象限于本职业员工及其家属,市场狭小,因而规模小而达不到规模经济;服务手段缺乏与其它同类企业交流,因而难以提高质量;服务的效益与企业员工利益无关,主管企事业单位统负盈亏、无风险,因而缺乏动力和活力。于是质量低,服务对象大量流失,其利用率进一步下降,效益因而下降。三是一些个体私营服务企业行为短期化,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偷工减料,短斤少两,损害消费者利益。原因是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甚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个体私营主体规模过小,不少个体私营业者缺乏积累观念。这与个体私营业主对政策稳定信心不足有关。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一是深化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自负盈亏,职工要为企业亏损付出代价,甚至失业,为避免职工失业而引起的振荡,要将社会福利和职工就业分离,用社会保险代替企业保险,用职工、企业和财政各出一部分的办法建立社会保险。区分公共服务和个人服务,国有企业不再承办公共服务。其原承办的公共服务应逐步与原单位脱钩。公共服务单位可逐渐转归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进而提高其效益和质量,减轻企业负担。个人服务先独立核算,可企业化经营。对于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实行新债新办法,老债老办法,对老债区别情况予以减免。调整结构。必须加强计划调控力度,规划好地区之间、档次之间和服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采取各种办法支持短线而又急需的部门发展。首先,要支持不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财政支持,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拨款,特别是增加对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拨款,使该类地区人均教育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政策支持,制定发展贫困地区的服务倾斜政策,如减免各种税费等。三是区域支持,富裕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服务业。象深圳地区那样,捐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包括资金、人才和物力的支持。四是社会支持,如办好“希望工程”。五是精神支持,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宣传媒介,要大力宣传商品经济观念,特别是服务市场知识,克服服务低人一等的旧观念,树立人与人互相服务、互助互利意识。
二是要支持低档服务业的发展。大办大众餐饮、大众洗衣等服务业,使更多的工薪族能解决“吃饭难”、“洗衣难”、“上学难”的问题。为此,一是政策支持,主要是区别不同服务档次实行差别税率,档次与税率成正比,高档高税率,低档低税率,从而高档高价,低档低价,以鼓励消费,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二是技术支持,研制成本低而效率高的大众服务机械,投入低档服务业使用,使从业人员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由于劳动强度与劳动力供给成反比,减轻劳动强度,可增加劳动资源供给。三是管理支持,工商管理部门给予低档服务业种种方便,如用登记制代替审批制等。
三是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使一些商业企业转变成为餐饮和新兴的服务企业。主要是通过商业企业多种经营形式来实现。财政和金融部门对于此类转产给予资金支持。政府官员要全面认识市场经济,掌握本地产业结构,发展短线产业。
四是加强管理。按服务市场发展需求,加强管理。一是加强法制管理立法、守法、执法和检察、监察一体化,维护平等竞争,保护公平交易,打击非法经营,严惩犯罪分子,保持市场正常秩序。二是加强行政管理,通过文件、命令和教育等形式管理服务业人员,使之守法守德。三是加强经济管理,通过完善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引导生产,促进效益,兼顾公平,使生产方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当前,要注意缩小沿海与内地服务市场的差距,完善沿海与内地的政策,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是提高公众素质。发展供给,增加需求和提高需求档次,主要是发展教育,增加教育经费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教师待遇,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有高质量的师资,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教师质量,还靠引进竞争机制,招标择优录用教员,经常淘汰较差的师资。提高教师质量,必须整顿函大、电大等成人教育,可实施国家验收制,对于及格率低于60%的办学单位,取消招生资格。
六是组织调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为市场服务的中介组织,如服务市场管理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保险公司、国际服务市场等。其功能分别是协调、组织和调控服务市场发展方向、布局,提供法律服务,仲裁服务主体之间的纠纷;收集、整顿和公布服务市场发展信息(服务价格和供求信息);公布有关政策和法令;协调服务供求双方的关系;培训服务人员,鉴定服务人员的技术等级,向国内外输出德才兼备素质高的服务人员等。
注释:
〔1〕王干一等:《新兴经济学科概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218~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