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二医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75例结肠癌患者中的2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进普食、进流质饮食情况、下床以及肛门排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的恢复,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与常规结肠癌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40-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观以及健康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追求,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还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手术存在的风险。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比常规手术复杂,因此手术过程时间较长。在医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医生的操作水平不断提高,腹腔镜器械以及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减少了手术时间[1]。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75例结肠癌患者中的28例结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其中实验组男8例,女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5.2±4.8)岁;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4.4±4.5)岁。经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情况和肿瘤部位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所有病例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过程。
1.2方法
28例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将病理实施分期。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证无瘤操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结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按照患者肿瘤部位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体位,进行气腹建立,随后对腹部实施长约5mm至12mm的微创切口4个,置入鞘卡。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与χ²检验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经过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除个数和近端切缘长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经过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实验组术后进普食以及进流质饮食情况明显早于对照组,而且术后下床时间和肛门排气也明显早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术后出现便秘2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疼痛1例和失眠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便秘6例,腹泻8例,恶心呕吐8例,疼痛10例和失眠11例。经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腹部外科手术也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结肠分布在腹腔的四周,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会造成手术切口较大的弊端,不符合患者对美观的需求,也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2]。本文通过对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肿瘤组织等其他周围组织进行全部切除,同时要保证无瘤操作,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其中对系膜切除时,应保证其切除范围超过淋巴引流区域,避免肿瘤细胞发生播散,同时还要做好切口、肠管的隔离,预防切口感染,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术后进普食、进流质饮食情况以及下床和肛门排气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根治时,首先需要在术中保证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规范切除,包括肿瘤所在的系膜、肠袢以及对应的淋巴结。进行根治手术过程中,操作时尽可能避免造成肿瘤细胞发生播散。术中可以对肠系膜血管的根部进行结扎,并对区域淋巴结进行仔细清扫,避免肿瘤细胞发生播散。国外研究提示,在手术相关方面,实施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术后的患者康复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3]。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的恢复,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洪祥,刘现立.腹腔镜下结肠癌分指数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039—4040.
[2] 吴淼,杨健,刘见等.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3,(7):1021—1024.
[3] 赵晓丹,王红岩,李国胜等.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3):63—65.
论文作者:陈康,郝涌琦,候军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腹腔论文; 手术论文; 结肠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