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许红霞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许红霞

许红霞

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157100

【摘 要】目的:探讨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我科收治43例药物性皮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合并肝功能损害2例、肾功能损害1例,最终所有病例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皮炎发生率日趋增多,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病史,临床药物的正确选用和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治疗;预防;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药物,药物性皮炎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头孢菌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等均属于主要的引发药物性皮炎的药物种类。药物性皮炎即为药疹,是不同的药物经多种形式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不同黏膜、皮肤炎症的反应现象,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属于临床常见皮肤疾病[1]。我科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治疗43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住院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55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1-4天;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疹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患者皮疹表现:麻疹型、猩红热型、荨麻疹型、固定型药疹、湿疹型、红皮病型。伴随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3~40.5℃,热度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腹痛、腹泻、关节疼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咽部充血、口腔和眼部溃疡、胸闷心慌。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蛋白尿、血尿,引起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出现血沉加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⑴轻症药物性皮炎的治疗: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残留药物排泄。抗组胺药、H2受体阻滞剂、钙剂与维生素C等。局部一般可用粉剂或保持清洁、干燥,固定型药疹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3.0%硼酸水或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2];⑵重症药物性皮炎:是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物性皮炎,此型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3]。合并休克时,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静脉给药。呼吸困难者给氧,静脉缓慢注入氨茶碱。出现呼吸道梗阻及时实施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如血压持久偏低者除给予输液外,予去甲肾上腺素或升压药物静脉滴注。药疹初期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提下,仍出现高热,伴皮疹不退或加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确排除感染的情况下,应果断加大激素用量,以迅速控制病情[4]。

2结果 43例患者中麻疹型9例、猩红热型7例、荨麻疹型13例,固定型药疹6例,湿疹型6例,红皮病型2例。合并肝功能损害2例、肾功能损害1例,最终全部治愈出院。

3讨论

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致敏药物中抗生素最多见,其中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多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如芬必得、去痛片、消炎痛及扑热息痛。嘌呤类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药、生物制品、中成药也可引起药物性皮炎。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主要药物类型,特别是青霉素注射液[5],能够引发过敏休克迟缓反应,主要表现症状为麻疹样红斑、血管性水肿、瘙痒症、荨麻疹乃至剥脱性皮炎。近些年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药物性皮炎发病率显著上升,需引起临床医生充分的重视。近几年,随着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引起的药疹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中草药、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都有引起药疹的报道。最常见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型药疹及口腔粘膜糜烂。

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机理,但大部分药疹是变态反应,由于变态反应的药疹只限于少数服药的人,服用各种药品的人很多。而发生药疹的毕竟是少数,又由于变应性药疹不是药理作用或毒性反应,药疹和用药的剂量无关,极微量的药物能使高度敏感的人发生严重的药疹。四型变态反应:血清、疫苗等药物是蛋白质构成的完全抗原,而若干非蛋白质性化学药品是半抗原和身体组织的蛋白质相结合,才成为完全抗原。机体接触抗原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免疫细胞致敏或产生足量抗体,再遇抗原性药物,则发生各种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某些湿疹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包括因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Ⅲ型包括血管炎、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等。Ⅳ型可有红斑及湿疹样皮疹、剥脱性皮炎、固定性药疹、结节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有些药物经光线作用可起变态反应而发生药疹,表现为红斑块、风团、扁平苔藓,可发生于经常暴光的部位,也可出现于非暴露的皮肤上。磺胺药、氯丙嗪、避孕药、四环素等药物常引起光变态反应。对某一些药物过敏者可对化学结构相似的另一种药物发生药疹。少数药疹和变态反应无关。由于光中毒作用而发生的皮疹也和变态反应无关。但和药物浓度、特定波长和暴光量有关。总之药疹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有许多学说尚未得到足够的证明,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临床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防止滥用药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患者有过敏反应的结构相似药物,尽可能选用具有较低致敏性的药物[6]。同时要警惕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头孢类药物。注射用药易新鲜配制,并按规定滴速完成输注。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品种,必须多种药物合用时,应首选过敏概率较低的药物,应用数天后未见过敏反应发生时,再逐渐增加药物种类。密切观察对患者使用药物的过程,发现可疑药疹,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对于确诊的药物性皮炎需及时进行登记,将其计入病例,叮嘱患者牢记在就医时提前通知医生[7]。

总之,药物性皮炎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并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用药合理性,积极预防交叉过敏和继发感染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斌.50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20-121.

[2]张敬国.117例药物性皮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94.

[3]田静,邓列华.重症药疹20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2):202-203.

[4]钱江,陈智,曾建晟,等.102例住院患者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3,25(2):9.

[5]吉自敏.药物性皮炎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139.

[6]朱桂花,宋绪彬,王春英.药物性皮炎的分类与防治[J].社区医学杂志,2011,9(3):18-19.

[7]王彬,周世明.日光性皮炎及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50-151.

论文作者:许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许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