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究论文

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究论文

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究

赵文潇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建设。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之中,互联网思维也开始被普及被推广,“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借助互联网,去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造优质城市,推动社会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核心数据全面掌握,进而实行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结合个人所学,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之上,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提出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思考

智慧城市其实就是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之中,加入信息技术,使整个城市充满“智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智慧城市,其涵盖的领域包括物流、电网、政府、建筑等。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迄今为止,已整整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之内,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去不断地创新和完善[1]

1 我国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现状

1.1 监管工作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和公平

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保证其监管实施的成功性,主要是政府机构会主动将监管的权利委托于一些具备法人资格的质监企业,通过企业去监管整个建设工程。由第三方出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监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平性。这一方法在德国和法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都有所不同,我国的监管主体不仅仅有实际主体,还有形式主体。实际主体,也就是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形式主体,也就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机构[2]。众所周知,监督部门虽然是行政单位,但是却属于自负盈亏,需要自给自足。想要提升单位的经济收入,就必须要依赖强制性的监督收费。因为经费问题,经常会让建设结构和监督机构产生交集,双方难免会出现一些暧昧不清的模糊地带,长久之后,难免会降低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和严谨性。同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时,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条件,想要进编制并非是一件易事。所以监管人员的数量并不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程监管任务越来越繁重,现有的监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其工作需求。监管部门的主体地位,仍旧是行政隶属的关系。单位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监管身份暧昧不明,监管工作自然也就无法保障其独立性和公平性。

末次随访时,B组腰痛整体情况优于A组,其中无痛例数显著多于A组,中度疼痛例数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ASIA分级情况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3)。

1.2 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发挥社会监管作用

很多的西方国家十分注重社会监管力度,监管部门会耐心倾听来自社会各界权威人士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政府机构会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去审核这些社会机构或者组织,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认可,将自身的一部分监管职能转移到这些民间的机构上去。我国监管机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也开始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了监理机制,开始注重社会监管作用。然而从现有的制度而言,企业家里和政府监管之间,存在着暧昧不明的情况,两者的权利和职能不能够有效的区分[3]。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够完全保障监理制度的有效发挥,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我国想要通过监理制度,去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在目前的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1.3 监管手段不够,模糊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一般要从两方面定位,分别是立法职能和宏观管理,这是西方国家的经验。通过政府服务,去打造更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配套机制的完善性。但是我国的政府监管制度中,行政手段是最为主要的监管手段,耗费了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这种监管手段,很难保证监管效果,同时也有可能会影响其职能发挥。比如说质监部门的三到场制度。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工作人员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经历,去完成监管工作。亲身投入到工程的验收流程之中,保证监管部门是验收环节中的责任主体。这样的监管手段,很容易使得各方的责任模糊不清,无法有效的发挥政府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2 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究

2.1 建设政府连审与动态监管电子平台

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对这一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得到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所以教师在对这一专业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理论以及实践实现有机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还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也实现积极主动的参与[2]。

2.2 构建建筑公司信息化诚信档案

在pH值12,酶添加量1×105U/mg,酶解温度50℃的条件下,探究底物质量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Zn2+螯合能力及酶解度的影响。

第一步,要保证建设工程的前期监管工作,以严谨公平的态度去进行立项审批。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并深入到之后的每一个设计步骤。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完善的设计模型,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按图施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步,保障动态监管的顺利实施。在实际的施工时,要将每一个施工的顺序、步骤、动态、进展,都一一展现在模型之中。这样的话,监管部门就能够通过模型,随时随地的观察到施工动态,保证其动态监管的质量。同时,工作人员还不必专门跑去施工现场,有效地降低了其工作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第三步,在模型之中加入GIS数据,并随时更新动态。这样的话,工作人员能够从城市的视角,全方位地管理建筑物,从建筑物的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都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有效地融入GIS技术,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期限有进一步的了解,创设大数据运营平台,打造智慧城市。

第一,构建诚信档案,审核各个级别的建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诚信评判标准,建立信息化的诚信档案。通过该档案,能够顺利地了解到建筑企业的诚信度,以此来督促市场的规范性;第二,实行差别化管理。对数据进行严格地分析与对比,有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之中,循规蹈矩,是严格遵循了我国的相关政策来施工的,得到了较高的监管评价。面对这些企业,政府机构在进行动态监管和立项审批时,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而有的企业,在实际的施工时,并没有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导致安全事务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类企业,则要进行处罚,并将其行为严格地记录在诚信档案之中。政府部门在进行动态监管与立项审批时,必须要严格审核每一个流程,还可以加入一些监督要点,尽量避免企业出现类似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诚信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诚信,社会的一切秩序将失去作用,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以诚信为第一要义,从事一切经济活动。市场上在判断企业质量时,也往往会通过诚信这一要求去审核企业,考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2.3 寻求行业协会与权威专家的帮助,进行技术指导

权威专家和行业协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基础,借助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增强监管质量,提升监管效率,弥补监管漏洞。尤其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政府监管机构存在硬件质量不高、经费不足、管理幅度有限等实际问题,必须要借助社会资源,有效地弥补其不足之处。所以,在建设工程的时候,可以聘请相关的权威人士,寻求他们的帮助,进行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等项目。在权威人士的帮助之下,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去把控建设工程。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采集整个行业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比。这样的话,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策略提供扎实的参考意见。政府部门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学会从社会各界吸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将政府职能发挥到最大化[5]

2.4 将工程建设行政管理模式的重点从审批转移到监管

第一,每一个连审的机构,都需要严格分类行政审批的要点。通过分类,确定连审指标,将其依次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指导性、规范性以及强制性。工程建设一旦对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造成了威胁,就必须要使用强制性的手段,以专业部门审批模式来审查[6]。如果属于规范性要求,可以进行事先通知,落实五大责任主体,并做好数字化文件,完成备案工作。监管部门可以借助抽检以及智能对比的手段,增强审批的速度。事后,监管部门需要注重动态监管力度,将执行情况记录在企业诚信档案中。要将指导性的要求整理成书面形式,通知给建设的主体,并借助第三方机构,完成复核工作[7]。借助分类管理,能够让联审机构摆脱原先的审阅二维图纸的工作,利用信息技术,转化为三维试图。这样的话,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进行动态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简化工作步骤,提升工作效率。

3 结语

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切实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有效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大量的建筑和人口,每一个城市都拥有无数的职业和技术,一个城市的信息数据有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有限的收集,并加以利用,必定能够提升城市的服务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现在,人类社会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智慧城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之下,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会更加的成熟。

参考文献

[1]赵邦.基于智慧城市和BIM理念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3231.

[2]马奉先,赵海洋,徐元晓.互联网+水利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市智慧水利项目为例大标题[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2):25-28.

[3]承孝敏,张业睿.大数据视野下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以安徽省芜湖市数据治理实践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8(27):23-24.

[4]夏笑春.嘉兴市国土资源系统“一张图”工程核心数据库建设思路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86-87.

[5]安徽宣城“互联网+政务”:智慧城管开创新局面[J].信息系统工程,2015(7):7.

[6]邓薇.《智慧城市系列标准》助力“智慧深圳”建设[J].卫星应用,2015(9):77.

[7]袁晓,周婷婷.基于智慧城市和BIM理念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2):48-53.

作者简介: 赵文潇,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标签:;  ;  ;  ;  ;  ;  

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政务监管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