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传统现浇建筑中,大部分的住宅都是毛坯交房,因此,很多的住宅电气设计平面图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个示意图,仅仅示意一下某个空间内电气元件的种类和数量,具体位置由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经验来确定。如果施工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与设计人员沟通,然后协商解决。但是,这种图纸深度和施工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要求了。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就要完成构件的拆分和生产图纸设计,在进入现场施工阶段之前,就要完成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制造,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要把所有的电气元素都展现在图纸上,在设计阶段就要对施工工序和方法进行考虑,在设计阶段就要对困难和问题进行预判和解决,而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把图纸进行精细化的绘制。
装配式建筑需要与全装修交房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污染和浪费,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目的。而全装修交房,需要机电设计与装饰专业紧密和全方位的配合,在设计阶段就要做到根据户型、家具和家电布置,精确定位电气元件位置,避免在装修阶段的返工和修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把图纸绘制到精装修的深度,在图纸上把所有的电器元件标注安装尺寸,指导工人进行生产和施工。
笔者结合自己在国外精装修住宅项目和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对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电气设计图纸应该达到的深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一、位置确定
根据用户需求、使用习惯、房型、家具和家电布置确定电气元件的位置。图中电气元件所在位置应该是实际的安装位置,并标注从参考物(柱子、墙角、门窗等)测量过来的精确尺寸。
在根据传统设计理念确定机电安装位置的同时,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对机电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比如照明点位要避开叠合楼板的现浇区域,插座高度要避开竖向构件的灌浆套筒等。
二、布线设计
传统现浇建筑中仅示意照明和插座回路,很少标注实际数量和大小的预埋管线,而装配式建筑中,由于管线的数量、走向和大小对预制构件的拆分、生产和安装影响很大,与现场施工工序和方法联系紧密,因此需要在图纸上对电气管线的实际走向和位置进行预判和标示。
在设计管线路径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中各专业尤其是结构施工的特点,对走线进行优化,尽量减少在现浇和预制接口处走线,减少机电管线的内部交叉。
三、尺寸标注
在传统现浇建筑中,设计出图大部分都不会标注电气点位的尺寸,仅示意其数量和位置。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预制构件拆分和生产的需要,应对图纸上所有的电气元件标注位置尺寸。而且,机电安装位置和走线的尺寸务必精确化,尤其是在现浇与预制的接口处的管线位置,误差越小越好。
四、图纸内容和深度
(1)机电内部各专业应提前进行管线碰撞检查,尽力避免机电专业之间管线的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需把交叉位置设置在角落或家具下面等不明显区域,以避免超出叠合楼板现浇层的厚度。
(2)结合结构构件拆分情况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调整机电安装位置和管线路径,尽量减少在现浇和预制接口处的走线。
(3)对位于现浇和预制接口处的管线根据其大小、数量和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在预制构件上预留操作空间位置和大小。
(4)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方法和工序,充分调整机电施工工序与之配合,并进行与之对应的预埋和预留套管及孔洞的设计。
(5)在一些机电元件集中的区域,视情况绘制立面图和剖面图,更加清晰和精确的标明机电元件的数量和位置。
(6)把位于预制构件上的线盒和管道等配件,以及预留的套管和操作空间清楚的显示在生产图纸上,并详细标明在预制构件上的位置和尺寸,同时与结构设计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完成工厂生产参考图纸。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和扶持,建筑行业逐渐告别传统的粗狂式发展,走向以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交房为代表的绿色化和节约化发展,电气专业设计也要随之进行升级和完善,需要从业人员在项目实施中不断学习、总结和进步。
论文作者:王晓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机电论文; 位置论文; 图纸论文; 管线论文; 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电气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