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分化现象论文_陆磊

防分化现象论文_陆磊

(宜兴市南漕小学,214217)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分化现象尤为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培育方法,引导中年段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是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试图归纳出高效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培育策略,为中年段学生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培育积累经验。

关键词:中年段;防分化积极心理;心理培育

一、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分化现象

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两极分化阶段,有专家认为,高中生80%的成绩取决于三四年级的表现,尽管尚未得到权威验证,但足以表明小学中年级段学生防分化的重要性。结合教学经验看,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分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学习态度引发的分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其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一般来说,中下等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相关性表明: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可见,中下等生之所以出现学习分化,主要原因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第二,学习能力引发的分化。优等生和中等生在学习能力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上来看,中下等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达到了切实相关的程度,表明中下等生的学习成绩分化是学习能力造成的。

第三,学习心理引发的分化。根据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来看,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大脑皮层机能开始出现变化,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暴躁、极端,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到中年级段时就产生闭锁心理,因为害羞、要面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告诉老师和家长,导致学习的焦虑感不断上升,健康的心理也受到损害,发展成为差等生。

二、小学中年级段学生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培育策略

1.以人为本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引导

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予以学生充分的尊重,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找出分化趋势的症结,再对症下药。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学习,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是认识数的本质的一次飞跃。在数的意义上,数的读写方法上,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一二年级时,学生都在学习整数,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知识,而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以后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认识小数做铺垫。教师还应耐心帮助学生补习功课。尤其是对一部分已经出现分化心理的学生,要及时引导,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尽快跟上学习步伐。课堂上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语言上多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回答问题只回答出一部分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你能举手发言,勇气可嘉,希望能看到你更大的进步”,“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回答问题再完整些就更棒了,继续加油”“你的答案真有自己的想法”“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等。这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实况的引导思路,有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准找出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引导方法,针对性的培育学生的防分化积极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灵活多变的防分化积极心理教法

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培育是中年级学段教师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不同学生的心理成长程度不同,所以在培育防分化积极心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法的选择,采取灵活度大的防分化积极心理教法。首先,对于尚未出现分化,但存在分化趋势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课堂关注+课后交流+家校沟通”的教法,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分化程度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课后,再通过与学生的私下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循循善诱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主动形成防分化积极心理,积极的参与到此后的学习当中。例如:在四年级《运算律》的教学中,为防止其学习分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中等生的学习表现,包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随后,要适时的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诉求,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除此以外,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通常不愿意袒露心扉,导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其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关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采取家访或电话访问的方式,探究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现实情况,及时辨识出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问题,鼓励家长养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

其次,对于已经出现分化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各科目老师联合重视+尖子生学习小组互助+家校联合心理引导”的教化方式。班主任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告知给各科目的任课老师,形成一种各科目老师联合重视的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抽丝剥茧的找出其分化心理的本质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尖子生学习互助小组,将出现分化的学生安排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旁边,让该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逐渐融合到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当中,自觉的调整自身的消极学习态度。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实现家庭教化和学校教化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提高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培育效果。

3.兴趣为主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巩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防分化积极心理培育中,兴趣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寻找更佳的教学切入点,紧抓心理培育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培育,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培育效果。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较低,那么教师就可以寻找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各个学习的学习,从而防止学习分化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诉求,据此调整防分化积极心理培育策略,将学生的合理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兴趣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长此以往,中年级学段学生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将逐渐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结论:

防分化积极心理培育是中年级学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本文讨论了三种防分化积极心理的培育策略,一是以人为本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引导、二是灵活多变的防分化积极心理教法、三是兴趣为主的防分化积极心理巩固,通过这三种策略的协同作用,中年级的学生将逐渐养成防分化积极心理习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推动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对于学校的综合影响力也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树立灵活的培育态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转变培育策略,确保取得最佳的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王译畦,余武,朱刚毅.基于学习分析的中学生心理教育模式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6).

论文作者:陆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防分化现象论文_陆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