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的研究论文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的研究

金旭炜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高级教练员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获取论文相关观点,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专家包括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队主教练陈红、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褚超及北京体育大学心理专业副教授王英春。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参加专业竞技体操青年体操锦标赛的男子组,即13~17岁年龄组,浙江队7人、北京队5人、天津队5人、云南队6人以及江苏队5人,共28名青少年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级别:健将12人,一级16人。平均训练年限为9±3年。

[36][45] 黄超:《框定战略与“保护的责任”规范扩散的动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9期,第65、67页。

随着“三农”新形势的发展,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农资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是农资企业近年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传统营销方式还能否维持经营?要适应新形势,要快速发展壮大,该作出什么样的改变?笔者从事农资业十余年,经历了农资业的快速发展和大起大落,同时也经历了新科技和新产品的推广历程,对于农资企业未来如何适应新形势有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并讨论。

本问卷采用Raedeke和Smith编制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共15个条目,包含3个分量表,即成就感下降、情绪和体力耗竭及对运动的消极评价,每项含5个条目。量表采用5级里克特量表形式,1~5分别表示: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用1~5等级表示问题的备选答案,分量表的各自总分是将所属的5个题目得分相加。张连成在《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中认为,该问卷条目反映出对心理疲劳的不同程度的感受,在运动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并且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效度是可以接受的。共发放调查问卷共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

通过访谈和现场观察,本研究得出运动性心理疲劳主要有以下表现症状。(1)行为症状反应。被调查者提及此症状反应的有11人,为所有症状里的最多数,表现为训练质量下降、竞技能力下降、技术感觉下降、训练兴奋度下降消极懒惰等。(2)躯体症状反应。被调查者提及此症状反应的有9人,表现为身心感觉明显疲惫、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高等。(3)情绪症状反应。被访者有6人提及相关反应,表现为脾气波动大、较多抱怨、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上升。(4)成就感与负评价。被访者有4人提及相关反应,表现为对运动的负评价、成就感和自信心下降等。(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结果

式中:i为年份,j为指标序号,aij为指标数据原始值,bij为标准化值,amax、amin分别为第j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张连成在《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中认为,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的3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不能简单加成总分,有必要进行加权转换,利用公式计算运动员心理疲劳得分: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Z成就感降低×0.47+Z情绪体力耗竭×0.21+Z运动的负评价×0.32。此方法将3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在实践上,调查心理疲劳的流行率,会更加方便直观。张连成给出的临界值范围: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0.55为无心理疲劳,-0.55~0.50为轻度心理疲劳,≥0.50为严重心理疲劳。对28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这28名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中,有13人被认为属于轻度心理疲劳,占比46.4%;有6人被认为属于严重心理疲劳,占比21.4%;其中无心理疲劳为9人。

2.2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表现症状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心理疲劳各表现症状情况 n=28

2.3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形成因素的分析

2.3.4 项目的复杂性与紧张性 竞技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是难、力、新、稳、美。难字当头,要想有竞争力,就一定要有难度。而这需要承受更多的危险,也意味着承受极大的心理负荷。竞技体操动作的高难度、准确性和稳定性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还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长期如此,又没有及时进行调控,就容易引发心理疲劳。

2.3.3 动机的丧失 在心理学上,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心理动因,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通过调查访问,总结出动机的丧失主要源自以下3个方面。(1)没有主动的参与感。现在一般传统的训练模式是上级定计划、给目标,基层再服从和执行。而此时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虽然一般传统模式对运动员初期成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运动员的日趋成熟,要求独立自主的欲望与日俱增。若对目标仍然没有一点决策和控制权,就很难发挥运动员的自主能动性与控制感,这样运动员会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2)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运动员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但成绩、名次的提高却比以前更小。正如有运动员所说:“竞技体操本来就是表演型打分类项目,比赛时不确定因素太多了,竞争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付出的和收获的难免不成正比。” (3)社会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视野的开阔,运动员的兴趣会变得丰富而多样化,随之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意识也逐渐增强。相反,艰苦的训练和比赛却要求他们过一种相对枯燥、单一的生活。如此反差会使运动员在心理上有失落感,认为失去了很多同龄人可以得到和享受的东西。这种心理失衡会使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2.3.2 自我效能因素 自我效能一般可以理解为自信心。竞技体操是以难度和完成质量决胜负,往往需要高自信去克服一些较为复杂的困难和任务。而自我效能低的运动员,如果遇到挫折,就容易背负心理压力,长期积累,容易引起心理疲劳。就像有的运动员所说,很多时候,在学习动作难度经常会有突破不了的情况,长久如此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磨灭了自己的信心。还有的运动员说道,连着2次比赛,自己强项的连续失误,使自己胆怯比赛,不敢面对比赛,对此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此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与调整,会极易诱发心理上的疲劳。

2.3.1 青少年时期特有的个性特点 体操运动员从很小便进入专业训练,一路成长,躲不开复杂的青少年时期。这时候的思维、认知、情感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些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此年龄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丰富,富于想象,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情感比较强烈且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更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一个心理逆反期,最突出表现是易激怒和烦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如果这段时期没有正确对待以及引导,运动员的心理上就十分容易出现对体操的疲劳感、厌倦感甚至厌恶感。

1) 根据下级指标Ai,将上级指标A的决策数据集成为(a1,a2,…,ai,…,an),将数据按由大到小重新排列,得到新数列B=(b1,b2,…,bj,…,bn).

2.3.5 运动负荷过大 竞技体操属于全能项目,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大素质都需要全面发展,并且青少年时期,更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难度的提升,必然会产生更高强度的运动负荷,而长期大强度运动负荷容易造成生理状态的长期不良和心理能力的减弱,以致产生心理疲劳。关于运动负荷,在调查中发现,甚至个别队在中午和周末也会要求加练。一贯的“死练”,只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3.6 训练环境的影响 运动员长期处于较差的训练环境中,如训练气氛乏味枯燥,不活跃,环境闷热、封闭等,心理上容易会产生一种压抑的麻木状态,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长期容易引发消极情绪,而引起心理疲劳。正如有运动员所说:“现在的训练真是一片死寂,本来馆就大,人数相对又少,训练几乎一点热情都没有,以前播放收音机还可以活跃气氛,现在有时都会有想睡觉的念头。”由此可知,适时变换训练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2.4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防治和调控方法

2.4.1 健康积极的心态 竞技体操是一项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的项目,为避免运动员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在训练活动中,尽可能增强运动员的控制感。例如,可以让运动员在目标定向中,运用任务定向,即自己与自己比来加强自己的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感。抑或帮助其重建认知,如自己的缺点或某一次失败的教训,或过于注重外界评价等这些认知偏见,引导运动员消除这些消极影响,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思维,调整心理状态。

2.4.2 学会运用自我调节 竞技体操是一项特别“累”的运动项目,而运动员作为训练课的主体,非常有必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适当的自我暗示。 “我能行!”这种积极正向的自我暗示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行为,帮助运动员完成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有时适时的幻想与“自我欺骗”,也可以很好地缓解一些抵触或者消极情绪。更甚,可以适当运用偷懒策略,当然不是鼓励去偷懒。会偷懒,只是要明白自己可以坚持到什么程度,有安排的偷懒是积极性的恢复。

2.4.3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目标的设定 教练员不重视训练后的疲劳而只顾埋头训练是非常不明智的,应清楚了解运动员的身心状况,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和适时改变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到短期与长期目标的相互配合与促进。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效率较高,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有必要配合长期目标的引导,行动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同时,应尽可能设定明确、具体的、难度适当、可现实的目标。

为了使得数据更准确,每次试验做3次,取平均值。衡量排种器工作性能指标有单粒率、双粒率、空穴率和损伤率。本试验的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

3 结 语

在专业竞技体操项目里,运动性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占比非常高。运动性心理疲劳主要有行为症状反应、躯体症状反应、情绪症状反应,低于躯体症状。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我们要善于关注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性疲劳。

中图分类号: G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3-92-02

投稿日期: 2018-12-03

作者简介: 金旭炜(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标签:;  ;  ;  ;  ;  ;  ;  ;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