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核试验与美国的南亚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亚论文,核试验论文,美国论文,印巴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5月印度、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对美国无疑是当头棒喝,标志着冷战结束后美数年惨淡经营、几度调整的南亚战略的失败,对美全球防扩散政策也是一沉重打击。痛定思痛,美朝野对其南亚政策进行反思并展开一场新辩论,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美为什么未能有效地制止印巴核试?美国的南亚政策为什么失败?美应当如何制定有效的南亚新政策、巩固全球防扩散体系?美在维护南亚稳定、制止印巴核竞赛升级方面如何同国际社会尤其是同中国合作等等。以这场辩论为契机,美的南亚政策正面临新一轮调整。
一
1995年底印度曾在拉贾斯坦沙漠紧锣密鼓地进行核试准备,被美间谍卫星发现。美方施加强大压力,终于迫使印放弃核试。今年5月印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美事先却丝毫未察觉,直至印总理瓦杰帕依宣布后才如梦方醒。人们自然要问,美国人为什么未像上次那样提前发现蛛丝马迹、防患于未然?国内有一种观点倾向于认为,美印暗中勾结,美默许印核试。事实上,美国人还不致于愚蠢到默许或支持印核试的地步。冷战结束后,美全球战略的两大重点是防止地区冲突和防止核扩散。南亚地区恰好是美推行两大战略重点的主要地区,这里既存在着地区冲突的可能性,又存在着核及导弹扩散的现实威胁。避免印巴冲突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同时向印巴施压促其放弃核计划一直是冷战结束后美南亚战略的重要目标。美虽然有利用印遏制中国的意图,但不会支持印发展核武器抗衡中国。这同美全球战略是矛盾的,与事实也不符。事实上,克林顿总统在5月11日凌晨4点多钟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叫醒、告知印核试的消息时,总统的第一个反应是吃惊,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事先未得到任何警报。美舆论也大哗,国会反应尤为激烈,批评指责政府和美情报部门失灵。迫于压力,美中央情报局立即成立由前中情局局长牵头的专门调查小组,寻找原因。依笔者管见,美这次未能及时察觉、制止印核试的主要原因是:
(一)对印形势判断失误,对印度人民党推进核战略的野心估计不足。美长期同国大党打交道。冷战后印政局变化巨大,多党政治发展,国大党一党独尊的局面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多党并立。美对异军突起的带有浓厚教派色彩的印度人民党缺乏了解,尤其是当印度人民党上台伊始即宣布将重新考虑其核战略时,美仍未引起重视,错误地认为印新政府面临内政外交的许多难题,在短期间不会进行核试。今年4月3日,巴总理谢里夫致函克林顿总统,称印正准备进行核试。克将此信转给中情局,为慎重起见,又在4月中旬派驻联合国代表理查森访问印巴,进行试探。理轻信印的保证,得出印近期不会核试的结论。5月初,总部设在伦敦的锡克人政治组织又根据可靠情报,在其出版的会刊中透露印正准备核试,并将此材料通过巴驻美使馆转给美国务院,亦未引起美方重视。印核试当晚,中情局值班人员亦未及时审读间谍卫星拍下的图片。总之,美对印新政府缺乏研究、误下判断在先,加上人为疏忽在后,酿成中情局在冷战结束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情报失误。
(二)印度施放烟幕、声东击西,误导美情报部门。印度新政府上台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同美高层官员接触有十五次之多。印官员一直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发展核武器。印外秘在核试前几天访美时还作出同样保证。印的虚假保证对美误下判断起了关键作用。印除了在政策方面迷惑美外,在技术方面也作了伪装。其一,印在东部导弹试验场大举佯动,摆出进行导弹试验姿态,吸引美间谍卫星注意力,掩盖其在西部进行的核试准备。因为此前巴已试验“高里”导弹,印此举使美得出印拟进行导弹试验反击巴的结论;其二,1995年印准备核试时,美拿出间谍卫星拍摄的图片作为证据交给印。印此次核试准备过程中利用这些资料,巧妙地避开美卫星侦察时间,使美未能提前抓到证据,从而予以防范。
二
印巴核试,美在震惊、无奈之余,迅速采取一些外交行动,以作亡羊补牢。这些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要达到的政策目标不同。印率先核试,遭致一片谴责声。美在谴责印的同时,重点在于防范巴效尤印,对巴软硬兼施,这是第一阶段;巴出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进行核试后,美政策重点转向防止印巴核竞赛进一步升级,压印巴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作出新姿态。这是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反应出美的南亚政策正在酝酿新的调整,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谴责印巴,但留有余地。印首次核试,美仅用“遗憾”一词表达不满,克林顿总统在出访欧洲的专机上得知印进行第二次核试后,立即发表措词强硬的讲话予以谴责。美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白宫及国务院发言人轮番表态,形成批印声势。巴核试后,美批评调门亦高。美的近期目标是敦促印巴立即停止进一步核及导弹试验,停止军备竞赛,恢复和谈,保持南亚局势和平与稳定。美的长远目标是促印巴签署NPT和CTBT,参与全球核裁军进程,并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为达到上述目标,美在批印巴的同时,不得不注意留有余地。南亚问题归根结底还要印巴参与才能解决。美一直强调克林顿今秋的南亚之行尚未取消,“仍在研究之中”。印巴核试后,美仍同印巴保持高层对话,邀请了有可能出任外长的印计委副主任辛格顺道访美。辛格与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谈。美也接待了巴议会代表团,并邀巴总理访美,后因巴方原因而推迟。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在多种场合强调,美并不是要孤立印巴。
(二)宣布制裁,但网开一面。1994年美国会通过并由总统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法》,规定美必须对进行核扩散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印核试后,克林顿总统首次援引该法,宣布对印制裁。巴核试后,美作出同样决定。该法制裁包括中止双边军、经援助,禁止美进出口银行向印巴提供出口信贷、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印巴提供贷款等。这些制裁将对印造成约15亿美元损失。由于印开放程度不高,对外资依赖有限,制裁对印影响不大。但巴的情况不同,巴对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依赖较大,美制裁将对巴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美并不愿看到巴经济恶化而造成社会不稳,担心巴由此倒向中东伊斯兰国家寻求帮助,与美对抗,因而美在宣布制裁巴的同时,政府内部也在寻找对巴网开一面的可能性,包括把小麦等对巴出口产品排除在制裁之外,鼓励沙特等对美友好的阿拉伯国家同巴增加经贸往来等。7月15日美参议院批准一项议案,根据此项议案,克林顿总统将有权在一年之内暂不执行对印巴的大多数制裁措施。
(三)对巴的重视程度上升,在印巴间推行较前平衡的政策。冷战时期美重巴轻印,冷战后巴在美对外战略中地位下降。美在90年代以巴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巴制裁。继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美对印政策开始调整,由“核优先”转向“平行政策”,即防止核扩散与扩大经贸往来平行发展。美重视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地区大国地位,表现出明显的重印轻巴倾向,客观上助长了印谋求核大国地位的野心,无怪乎美舆论界也批评政府有意无意纵容了印,印核试是美自食苦果。印核试后美极为不满,但美缺乏影响印的手段,加上印是南亚大国,美不得不与之打交道,强调对印接触而非孤立的政策。与此同时,美国会和舆论对巴同情增多,美政府对巴重视程度上升。克林顿先后五次同谢里夫通电话,敦促巴克制,不要进行核试,对巴的安全关注表示理解。巴核试后,美虽感到失望,但在对待印巴核试问题上不是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而是注意区别对待,强调印是始作俑者,不仅在经济制裁方面对巴网开一面,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也开始照顾巴的立场。
(四)防扩散在美南亚战略中重新占据首要位置。冷战后美把防止核扩散作为其南亚战略的重要目标,压印巴就范。在遭到印巴的抵制后,美又改变策略。把防核扩散和发展经贸关系结合起来,近年来更重视美印经贸关系。印巴核试使美不得不正视南亚安全环境的严峻现实,当前美对印巴政策重点又转向防扩散领域,重返“核优先”老路。美重新意识到,不能只从经贸关系而应从战略安全的角度审视美与南亚的关系。当前美要动员大国力量,共同承诺不给予印巴“核大国地位”,并压印巴加入国际核裁军进程。“核优先”政策仍是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对南亚战略的重要支柱。但这一调整在美国内尤其是工商界遭到相当阻力,美不愿丢掉南亚这一广阔市场,更不愿让其它国家乘虚而入,捞取经济利益,这也是美为什么要广泛动员大国向印巴施压的原因之一。
(五)重新认识克什米尔问题,力图标本兼治。印巴核试使美对印巴克什米尔争端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印巴竞相发展核武器的根本原因在于克什米尔争端。过去美对克什米尔问题持态谨慎,注意照顾印方立场,避免介入。印巴核试后,美国务卿在同我外长通电话时,明确提出五常外长会议应把克什米尔问题作为重要议题,表明美立场有转变。目前美为寻求印在防扩散问题上合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较谨慎,公开表态仍强调印巴双边会谈解决分歧,但在内部正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包括考虑任命克什米尔特使和建议联合国增派驻克什米尔地区军事观察员等。
(六)借重大国力量,动员国际社会,向印巴施压。美作为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内心是不愿看到其它国家在南亚事务中增大发言权的。但由于美对印巴影响力有限,加上防扩散事务具有复杂性和全球性,美不得不借重国际力量以达到防止核扩散目标。印核试后,美即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巴核试后,美更感紧迫,奥尔布赖特国务卿主动同我外长通电话,提出召开安理会五常外长会议,讨论南亚局势和克什米尔问题。在五常外长会议上,中美合作密切。五常外长会议发表了政治声明,宣布不承认印巴“核地位”,敦促印巴恢复和谈,停止核军备竞赛,并决定采取一些后续行动。美又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讨论南亚核问题的八国外长会议,近期克林顿总统访华时,两国又发表了关于南亚核问题声明。
三
当前美的南亚政策仍是疲于应付,苦无良策。美有新想法,但缺少付诸实施的手段。南亚形势较前更加复杂、严峻。印巴相继跨过“核门槛”,取得“有核国家”地位已是既成事实,下一步双方军备竞赛的焦点很可能是竞相发展战略导弹。美及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是否承认印巴的“核地位”,以及如何制止印巴进一步进行核竞赛。对于前者,目前五核大国立场是一致的,坚持不承认印巴非法取得的“核地位”,否则会被视为对核扩散的“奖赏”;对于后者,由于印软硬不吃,各方均无良策,而且不排除一些国家为做交易,把前后两者挂钩,作出妥协的可能性。目前困扰美南亚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一)印巴关系复杂,第三者难以插手。印巴长期对立,独立以后三度兵戎相见。两国争端既涉及领土主权,又牵涉到宗教信仰及文化,难以调和。克什米尔争端虽有联合国决议在先,但又有西姆拉双边协议在后,印巴各执一词,是非难辨。由于缺乏双边解决的基础,国际社会难以进行有效干预,美也一筹莫展。
(二)印毕竟是拥有九亿人口的大国,市场潜力巨大。美南亚政策考虑的首要目标离不开印度。多年来美在印巴之间孰轻孰重、防核扩散与经贸利益孰前孰后等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难以找到平衡点。美从实用主义出发,对南亚政策几经调整,结果证明完全失败。美在“核优先政策”屡推不动后调整为“平行政策”,强调发展经贸关系,结果是经贸关系还未上去,先进行了核试验,美的南亚政策再次碰壁,又回到“核优先”政策上来。美近期对印以制裁为主,但从长远看,美仍会重视印度,与之修好。印软硬不吃,美的“核优先”政策仍难见成效。
(三)美的南亚政策受制于大国关系互动。美一度从中美关系角度出发,对中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大加挞伐,捕风捉影,客观上怂恿了印度。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核试后拉出中国作“挡箭牌”的原因之一。印出于争取世界大国地位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需要,尤其是出于国内政治原因考虑进行核试验,但印为了减轻国际压力,有意迎合所谓“中国威胁论”,诬称中国为印头号威胁,致使多年来已得到改善的中印关系出现倒退。由于印巴核试,我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中美在南亚核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两国在此问题上合作有利于南亚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俄罗斯同印有传统的友好关系,近期在国际社会同声讨伐印时,俄公开宣布向印出售两座核反应堆,引起美强烈不满。
总之,印巴核试及美南亚政策面临的困境仍是“冷战后综合症”的反应。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当时美苏合力制止印巴发展核武器,印在1974年和平爆炸核装置后不敢轻举妄动。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一超多强格局,受国家利益驱使,过去受到抑制的问题公开暴露,美一超地位下降,在处理地区事务和冲突上力不从心,这是导致美南亚政策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