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共产党宣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再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性文献,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只有按江总书记的要求学习《宣言》,对待《宣言》提出的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一、怎样才称得上坚持《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1〕
贯穿于《宣言》的基本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历史时代的生产力决定该时代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一种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时,它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革命阶级必然要取代原有的统治阶级,以维护或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宣言》以大量的篇幅,回顾了中世纪以后生产力的发展,指出正是因为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所以必然被炸毁,并已经被炸毁了。《宣言》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的那段时间内,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也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周期性的商业危机、大量的产品及已经形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说明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这种生产关系的被炸毁也是必然的了。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丢掉了,一切坚持都是空话、假话。而要真正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在两种历史情况下都坚持,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就不能自诩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种历史情况是: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必须自觉行动起来,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再一种历史情况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不能随意改变生产关系。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去积极变革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同样,随意改变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水平,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没有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国家,能否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这应该是一个无需提问的问题。马克思在专门简述他的唯物史观时讲得非常明白:只有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才会到来。“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然而,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 许多国家的社会形态演进有了跳跃式发展,从封建的或者半封建的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仿佛告诉人们,当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后,倒退不行、停滞不前不行、跨跃却是可行的。
能否建立起一种生产关系是一回事,而建立起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另一回事。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与改革的实践都证明,所谓纯而又纯的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拒绝改革或改革不力者相继失败,积极改革并改革得力者不断前进。无论是苏联、东欧僵化的社会主义的失败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颠扑不破的。谁违背了它,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并被实践纠正。
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是《宣言》基本思想的真正继承者和捍卫者。1988年以后,他多次奉劝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1988年5月18日, 他对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讲:“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可以的,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社会主义,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要讲社会主义,也只能是讲符合莫桑比克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3〕1989年3月23日,他又对来访的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讲:“我很赞成你们在革命胜利后,不是一下子就搞社会主义。我和许多非洲朋友谈到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也不要搞封闭政策,那样搞不会获得发展。。”〔4 〕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的领导人,多次奉劝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这既是总结自己经验教训的肺腑之言,又包含着极大的理论勇气和胆略,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在邓小平身上,我们才真正领略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党的十五大报告坚持了《宣言》的基本思想,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它作为截止到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个历史性文献,和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历史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是一脉相通的。十五大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不正确地认识《宣言》的基本思想,不彻底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就不能自觉地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
二、如何理解《宣言》对共产党人理论的概括及“两个必然”的论断
《宣言》第二章有这样一句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 〕国内不少文章在引用这段话时,往往把“从这个意义上说”略去了。这一去一留,意思相差甚大。要准确把握这句话,必须明确它的前提,搞清楚“从这个意义说”指的是什么。在此,有必要把这段话及前面几段全部引用:“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6〕
我理解,“这个意义”有两层含义:一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的更替都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原先的更替是私有制代替私有制,而共产党人所进行的所有制变更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最终消灭私有制。因为,共产党人所要推翻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后的私有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产党人才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二是只有面对的是最后的而又最完备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才能谈得上消灭私有制,如果面对的是封建的私有制或者是不完备的资产阶级私有制,那么消灭私有制就无从谈起。没了这些前提条件,共产党人就没有必要或者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做这样的概括。
这样理解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在理论上,才不至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化,用“消灭私有制”函盖一切。在实践上,才有可能避免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考虑面对的是否是最后而又最完备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而一味地追求私有制的彻底消灭、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所谓的社会主义。
恩格斯在《宣言》1882年与1883年的序言中两次阐明:“《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7 〕《宣言》第一章最后的论断就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8〕从《宣言》第一章的论述看,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有条件的: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周期性的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二是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工人阶级无法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条件。“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9〕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150年以后,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 反而一步步走向了更加发达的现代文明,关键就是《宣言》讲的这两个条件在马克思那个时代曾经出现过,但以后就逐渐消失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10〕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大规模破坏生产力的经济危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减弱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不但没有使无产阶级赤贫化,而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化、富裕化。这两个条件今后会不会再出现、什么时候出现,那是有待实践回答的问题,但今天若不承认这些现实,那只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连现实都不敢面对的人,还谈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
承认这一现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待这一现实,对我们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大有益处。十五大报告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更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就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共处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幻想着资本主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灭,共产主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必然又导致“左”。那样,葬送的不会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只有脚踏实地地发展自己,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超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宣言》两个必然的论断才能成为现实。
三、《宣言》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现实意义
《宣言》第二章对未来社会做了简明而精辟的构想: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然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无产阶级在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从《宣言》阐述的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来看,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二是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
如何将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曾为最先进的国家提出了10项措施。25年后,即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了《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正确性后,同时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11〕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言》不可改变的思想是它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由此得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经济上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政治上消灭阶级,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于实现这些目的措施,他们认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为最先进的国家设想的变革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措施,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那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不应该拘泥于前人设想的具体措施和形式。特别应当注意纠正那种重形式、轻本质,重手段、轻目的的错误倾向,更不能以手段代替目的。只有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主义,才是够格的社会主义;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才真正谈得上建设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所有制形式的取舍,才符合《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
按照《宣言》的构想,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它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的这个阶级的统治。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代之而来的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敌对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虽然消亡了,但少数敌对分子还存在。所以,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作为有组织的暴力还有存在的必要,人民民主专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公共权力逐步失去政治性质,这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国家的职能已从镇压为主转变为管理为主。这种转变,本身就是权力非政治化的演进。多年来,当我们谈论社会主义时,说得更多的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而很少注意到《宣言》对未来社会的另一构想:权力的社会化。实际上,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权力的社会化是不可分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是权力社会化的基础,没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权力的社会化无从谈起。反之,没有权力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只能是假的、是虚的。权力社会化的关键,就是《宣言》讲的: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由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逐步演化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的公共权力。也就是变国家权力为社会权力,变镇压职能为管理职能,变少数人管理为社会全体成员人人参与的社会管理。《宣言》的这一思想,对指导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5〕〔6〕〔7〕〔8〕〔9〕〔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252、286、285—286、251、284、284、248—249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33页。
〔3〕〔4〕〔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290、373页。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所有制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宣言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