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困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困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上的道德教育效果到底怎样?
记者在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在参与调查的40名学生中,98%的学生知道随地吐痰是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66%的学生表示在看见身边的同学有不文明的行为时会当面制止;所有的学生都说,思想品德课很有用。
当记者问他们“学到什么”时,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记不得了”。在问到谁对自己的道德养成影响最大时,孩子们一致选择了父母。
一、让座与占座:校园内外的尴尬
公交车和地铁上究竟谁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记者发现,在传统观念的熏陶下,大多数都是学生们纷纷起身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一位经常和妈妈一起“跑通勤”的李典同学对记者说,在课堂上教我们要学会让座,可妈妈不让我让。她说:有大人呢。李典的妈妈说:“孩子早晚都和我一起挤车,他上了一天的课,又背个大书包,累得够呛。有一次,孩子让座给一位老人,身边的大人却处之泰然,视若无睹。孩子累得靠在我身上,我看着都心疼。后来,我告诉孩子不用你小孩让座,有大人呢。”
记者在理解这位妈妈的苦衷之时,也在担忧,不知道这样的现象对于孩子幼小心灵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久而久之,他们还肯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吗?
学生们矮小稚嫩的身躯也属于“弱势群体”,上海《新民晚报》所披露的“小学生为挤公交车丢掉6个校徽”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如今,上海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提示语把学生也涵盖进去,拓展成“请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
校园里最常见的几种不文明现象,占座首当其冲,被学生们称为“圈地运动”。理工大学的张妍告诉记者说,她见到最不可思议的一次是:某女生在专业课上为其室友和“邻居”共霸占了前后两排10个位置,其“标志物”从书包到课本、作业本、发夹、钥匙,仍不够用便将钢笔分成笔杆和笔帽分别霸占了两个位置。更令人气愤的是,其所霸占的其他9个位置的同学居然全体迟到。
二、学校:思想道德课围着教学转
一位专门负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张主任,她最大的困惑就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像其他教学一样受到重视。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在许多家长心目中,教学质量最为重要,没有家长是看上这所学校德育搞得好才把学生转过来的。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深受同学喜欢,然而现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学校担心安全出问题,如果外出的学生有磕着碰着,一下子就成了学校的“大事故”。
校外活动不好组织,校内的活动也不好开展。有的学校开展大合唱排练,而不少班主任却认为这耽误了学生的自习时间,不让学生参加。
已从事了5年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郭莉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堂道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单一、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呆板。比如课本上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却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另外,教材内容过于教条化,对一些大人都容易犯糊涂的问题,非得让孩子说出个对与错来,很难起到教育启迪的作用。郭老师强调:“成人要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专家:道德教育与生活太远
这些年来,受社会商业化环境的影响,辨别力较弱的中小学生在道德追求方面有弱化趋势。助人为乐者少了,事不关己者多了;热心关爱者少了,情感冷漠者多了;对西方文化无限迷恋,对传统美德则毫不在乎,有的青少年甚至把善良慎独、诚实守信等道德精华视为无足轻重。这充分说明了中小学生教育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
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德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相距甚远,长期以来脱离实际的所谓德育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和高谈阔论便可以得到高分数。
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既有需要教育的一面,也有受耳濡目染影响很大的一面。
“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的教育之所以这么多年来软弱乏力,和对中小学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令人产生抵触心理不无关联。”孙云晓对记者说。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韶刚教授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训练,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以适应纷繁的社会生活。”
四、“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在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被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其目的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主要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普遍重视让孩子领会这样几个社会常识:其一,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其二,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其三,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整个过程。
那么,怎么让孩子理解这些道理呢?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
很多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同时,还有不少人坚信,法律也能够改变和塑造人的品德。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不能只靠思想道德课,但离不开思想道德课。什么时候课堂上的道德教育能够深入学生内心,什么时候思想道德课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