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档案事业5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论文,档案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家档案事业亦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标志在四个方面。
一、社会档案意识普遍增强,档案干部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我国档案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档案工作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处于封闭状态,基本上局限在官方、政府工作之中,与普通老百姓无缘,因此,社会档案意识极为淡薄,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好些人仍不知档案为何物。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一提起档案工作,也只是把它同文书、机要保密工作联系在一起。建国后,通过多次大的活动,如解放初期开展的积存零散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方针,档案事业迅速得到恢复、整顿和发展,近100所档案专业学校(或系、院)、 干部培训中心的建立和广播、电视、函授大学的开办,70多种档案专业报刊的发行,档案出版社的成立和大批档案图书的出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股档案热。1987年我国第一部《档案法》的颁布和1996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我国召开,给社会各界一个很大的震动。人们开始知道法律规定了自己有权利用档案,也有义务保护档案,开始意识到档案同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关系,知道了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上早就有了档案工作。就这样,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思想基础和原动力。与此同时,广大的档案工作者也逐步认识到,改革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关系到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的实现,改革开放又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 这个体系由8个方面组成。(1)档案事业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及其行政手段、 法律等。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或党委都设有档案工作机构,法规体系逐步形成,管理全国档案事业的机构逐步完善。(2)机关、 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工作。全国各级各类机关、单位普遍建立了档案室,正常而有效地开展了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 3)各级各类档案馆。截至1998年底,全国有各级各类档案馆3733个,而且还在发展。(4 )档案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干部在职教育。全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档案专业,还有档案中专、自学考试以及各级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等。(5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档案局和部分省市档案局设有档案科研机构,已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并得到推广和应用。(6)档案宣传与出版。我国有世界上唯一的档案报和档案出版社,有70多种档案工作杂志,档案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7 )档案理论研究和档案学会。各级各类档案学会遍布全国,并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档案理论与学术研讨活动,不断取得成果。(8)档案外事工作。 开展对外联系、交流与合作。这样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在国际档案界尚无先例。
三、积累、整理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开放档案,积极提供档案利用。据统计,到1998年末,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储存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1.77亿卷册和相当数量的录音录像影片档案、照片档案、底图等。遍布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部队、社会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储存的档案资料比馆藏档案资料还要多。馆藏、室藏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无价之宝,其中一大批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和利用价值。这些档案馆、室,天天都在提供档案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向社会提供利用268万人次,958万卷(册、件)次档案。各级各单位档案室提供利用的人次和档案资料数量会更多。同时,通过档案史料的编纂,出版了大量的档案史料供广大读者利用。1998年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公开出版发行的档案史料663种,2.3亿字;内部出版发行的档案史料6846种,241亿多字。
档案史料的积累、开发和利用,对于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和科学、历史的研究,以及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在国际档案界赢得了重要地位和声誉。1948年成立的国际档案理事会(ICA )是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咨询关系的唯一的国际档案组织,负有组织国际档案事务研究和档案学术讨论的任务。现在已有170多个会员国, 有一大批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ICA内设有30多个内部机构和地区分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档案事业的发展,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参与国际档案事务。1993年,在ICA 秘书长的建议和指导下,国家档案局组织和主持了ICA 东亚地区分会筹办事宜,并于当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1996年9月上旬,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ICA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 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62 名代表,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更是一次大动员、大参与、大演练、大促进。大会的4篇主报告和17 篇辅助报告我国各有一篇。这是我国档案专家第一次在国际档案大会上作报告。国家档案局第一次翻译、编辑出版了大会的全部文件、报告中文版。大会期间举办了我国档案事业成就展览,编印出版了反映我国档案事业体系8 个方面的九本小册子,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国际档案界介绍了迅速发展中的我国档案事业,好些国外代表为之惊异和赞叹。按照ICA惯例, 大会举办国出任一名ICA主席(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出任),同时根据需要和条件,在ICA所属的职能委员会、专业处、专业委员会、 项目小组和杂志编辑部等27个组织中,我国档案界有14人同时到其中的12个机构任委员。我国这么多人同时到国际档案组织中任职,这在国际档案理事会和我国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大量事实证明,我国档案事业在国际档案界的地位和声望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