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工作者论文,心理学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内容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在继承过去好传统、好作风、好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进一步改进创新。”
如何改进创新,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除延用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外,应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认识自我,认识自然
正人必先正己,教育人者应先受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程度、经历和阅历、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如果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己之性格量他人之气质,以个人的好恶评判事物的是非,甚至评价他人性格的好劣,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习心理学知识,首先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指导别人的前提是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心理测验中有一句术语:常模,是指经过千万次实验产生出来的可供比较的标准量数。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评价事物、评价别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成为这种“常模”,而这种常模是可以经过学习心理学——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气质,再加上多年的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和工作经验达到的。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内容广博,应着重学习有关人格(个性)、能力、性格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将这些内容溶入日常的教育,使群众通过对人类自身心理的认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相互间的宽容、互助、团结,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处理事物,化解矛盾,能够齐心协力为四化建设出力。还要学习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世界卫生组织把心理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良好四个方面。心理卫生要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活动群体和不同的工作单位来做工作。从个体而言,有青少年心理保健问题、中年人心理保健问题、老年人心理保健问题等;从群体而言,有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卫生问题;从社会而言,有工作单位,即工厂、企事业、机关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从心理卫生的范围可以看出,心理卫生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要引导人们培养健全的人格,正确对待各个年龄段的心理问题,承担自己在社会中各种角色应负的责任,处理好家庭、邻里、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解决好不协调、不安全、不舒畅的种种问题,消除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污染,使人们心情舒畅地工作、生活。
三、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和求询者的协商和交谈,帮助求询者去探讨和研究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他自己起来妥善处理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职业、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达到自主、自立、自强。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心理问题比思想问题要多得多,各种心理纷扰解除了,思想问题会少得多。如果人们面对不能解除的心理纷扰,哪怕这种纷扰在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该帮助他们解除纷扰,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工作的形式来说,心理咨询采用的大多是谈话的方式,有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现场访谈等,这种形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常见的,如对话、家访、开展谈心活动。拿谈心来说,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方式,要求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互相交心,以个别谈为主。现在,群众心里有话很少跟组织说,原因是否与缺乏平等、民主,能让他宣泄,能给他可行性的建议有关呢?心理咨询强调多听多了解,依照实际情况分析判断,理解弦外之音,过早地下判断,提忠告以及不恰当地赞扬和道德谴责,都是交流的障碍。咨询者要以身作则,用坦诚积极、理解性的态度影响对方,贡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时间,同时也要引导求询人积极参与,逐渐更多地承担责任,在精神上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