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润梅 甘肃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 73410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个性化朗读时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朗读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获得阅读审美是个性化朗读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阅读是使学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自己去发现、去求索,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和人生的感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中。
1.善用导语。朗读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应贯穿朗读的始终。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朗读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时,首先我向学生描述了这样一番场景:“诺曼底”号船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船上的乘客惊恐万状,叫着、喊着,这时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吼喝道……教师寥寥数语,艺术性地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危急的场景,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了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巧用媒体。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喜欢上朗读。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幅展现草原美景的图画,同时让学生听一段悠扬的草原长调,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身心深受愉悦,脑海充满想象,整个身心完全融进音乐的意境中。学生很容易根据以往的经验想象出茫茫的草原、清清的河水、蓝天、白云等自然风景,感悟到草原的美,从而明白读课文时语速要缓慢、声音要轻柔。通过学生的想象、感悟、实践,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由此,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3.形式多变。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还要安排各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让学生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不同情况分工合作,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朗读。读时,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张扬个性,不断入境,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也百读不厌,越读越爱读。比赛读是引进竞争机制,增强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分组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随时点拨指导。故事性强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演课本剧。比如《负荆请罪》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后进行表演读,把角色朗读的体验放到故事的对话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强化体验,张扬个性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1.读中感悟,个性朗读。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悟自读,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如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战士们在防空洞里干渴的场景,然后选择伙伴自由进行角色朗读。学生很快明白了在朗读时应该读出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对苹果的渴求,和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体贴的阶级友爱,从而极好地把握了学习的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主体,自主朗读。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或其他学生的体会来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此时,学生读得最带劲、最用情。如在教学《红树林》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想把红树林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的想读出红树林的美,有的想读出红树林的奇异,有的想读出红树林默默无闻的精神等等,我于是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朗读。孩子们在自练、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论文作者:钱润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红树林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