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踏平坎坷成大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坎坷论文,成大论文,中国入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28日至7月4日,世界各国都将目光集中到了风景如画的日内瓦。在那里,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工作组第十六次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
此前,一向守口如瓶的中方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离开北京赶赴日内瓦前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希望,在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下,本次工作组会议能全面完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质性谈判。”6月21日,WTO总干事穆尔发表声明,希望中国在今年内成为WTO正式成员。
看来,诚如舆论界所言:中国离WTO只有一步之遥了。
最艰苦的谈判已经过去
从1986年7月,我国正式递交“复关”申请,到1994年12月由于主要缔约国要价过高,中国未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从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转为“入世”,到如今WTO中国工作组第十六次会议已就多边谈判中遗留的主要问题达成全面共识。我国在“关门”之外已努力了15年,等待了15年。
对于“入世”,我国的三条基本原则是明确的。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然而,谈判过程却是艰苦的。按照WTO的加入程序,申请加入方必须与提出双边谈判要求的每个成员就市场准入进行一对一“讨价还价”式的谈判,同时还要与双边谈判成员、愿意参加多边谈判的成员组成的工作组举行多边谈判。
如今,涉及市场准入的、最艰苦的双边谈判已经过去了。
中国提出“入世”申请后,在WTO的141个成员中共有37个成员提出要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由于美国、欧盟15国在世界经济和WTO中的影响,与美、欧盟的谈判又被公认是两场最难打的“硬仗”。
中美之间最大的分歧是农产品的补贴政策。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我国可以有10%的农业保护,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只能有5%的农业保护。虽然我国早已明确,中国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但美国农民目光因为瞄准了中国广大的市场,一直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拒绝中国的这个要求。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一些经济大国也反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农产品补贴政策。
此外,在保险业市场开放、出口许可管理和合资企业的伙伴选择等方面,我们和欧盟也存在着分歧。
经过“由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的艰苦谈判,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我国终于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双边协议。目前,在双边谈判中,只有墨西哥尚未与中国达成协议。但这已不再是中国“入世”的一道“坎儿”了:墨西哥政府已承诺,即使两国的双边谈判一时不能完成,墨也不会阻挠中国“入世”。
一边谈判,一边加速接轨
事实上,从提出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来,我国一方面进行着谈判,一方面在加快自己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努力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
在关税方面,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自主降低关税总水平,这是中国第四次大幅下调关税。经过这次降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16.4%下降为15.3%,平均降幅为6.6%。
在国民待遇方面,200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修正案)》审议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修正部分大多围绕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国家工商局同时发布通告,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启用新版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调整之后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与目前国内有限责任公司的营业执照基本相同。这是我国对外商实施国民待遇及依法行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我国还加紧清理调整有关法律法规。一些不符合WTO组织规则、缺乏透明度的“内部文件”被废除;许多与WTO规则的内容不符合的法律,将参照WTO规则并结合我国承诺加以修订;一些WTO规则所要求或允许的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新的法律法规,如涉及服务贸易、对国内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将逐步制订和通过。
多边谈判取得有效突破
从2000年9月21日起,中国代表团与WTO主要成员开始讨论中国入世的多边法律文件,这标志着中国入世工作的重点开始从双边谈判转入多边谈判。
中国入世多边谈判主要是在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召开的会议上进行的,工作组将重点解决中国入世法律文件起草中的多边遗留问题,解决WTO相关协议适用中国的问题,进一步澄清双边谈判中一些应该明确而没有明确的概念。工作组讨论的一揽子文件,包括工作组报告、加入议定书以及承诺清单三个部分。
多边遗留问题的数量不多,但正因为是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省劲儿。中国要完成多边谈判进程,必须再同美欧这两个主要“角色”就谈判中遗留问题达成共识,否则,多边进程还可能“一波三折”。而多边谈判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农业补贴、保险业市场开放以及零售业的开放等问题上。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9日和6月20日,中国分别与美国、欧盟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遗留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
中国入世已不再是“悬念”
当前,WTO正处于十字路口。自1999年底西雅图会议失败以来,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双边贸易和区域合作的蓬勃发展,也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挑战。因此,世贸组织能否将所有成员拉在一起,削低贸易壁垒的门槛,促进全球化发展,这对WTO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世贸组织决定发起新一轮贸易谈判就十分重要了。但假若中国无法在新一轮谈判之前入世,无疑会大大削弱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并由此影响到谈判的灵活性和平衡性。正因为如此,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在APEC贸易部长会上反复声称,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年内入世,作为一个新成员,参加WTO新一轮谈判,早日履行中国的义务。从这一角度说,的确,中国离不开WTO,WTO也同样需要中国。
当然,中国要在11月份入世,在这次中国工作组会议顺利结束实质性谈判后,下一步还要在7月16日召开的第十七次中国工作组会议上审议最后形成的中国入世的法律文件,此外还要做以下技术性工作:一是好几千页法律文件的文本核对,二是相关成员完成各自政府审批手续,三是WTO总理事会或部长级会议表决通过。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
有人预测,中国将在11月多哈WTO部长级会议上正式成为WTO成员,也有人甚至乐观地预计还要早一些。这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入世已不再是“悬念”了。
标签:wt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