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的行业中,通过专家的调查去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能够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修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判断以及评估。通过有效的实践证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兼容性和自愈性的性能,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并且极大地加强了在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工作中的安全性能。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安保策略有很大的保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1.1线路继电保护
智能站高压线路保护在“六统一”基础上进行开发,“六统一”是在常规保护的基础上提出的保护改进,保护功能在常规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要求,保护功能变化不大,主要从侧重使用的角度对功能压板、保护定值、装置报文和设计方面进行了改动。线路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线路继电保护过程中,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监控,了解智能变电站实际情况情况,一旦智能变电站出现故障,线路继电保护可以采取相对应解决措施,对智能变电站故障进行防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在智能变电站线路上安装测控装置,测控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测控装置会将所测控到的结果传输到网络体系内,继电保护就可以按照测控装置所检测到的结果,对智能变电站下达针对性继电保护指令。
1.2变压器继电保护
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承担着过程保护职责。在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内,在后备部分安装中可以采取集中安装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出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保护作用。差动保护固定取高压侧IH1/IH2、中压侧IM、低压1分支IL1及低压2分支IL2五侧电流。高压侧后备保护固定取IH1/IH2的和电流,中压侧后备保护固定取IM电流,低压1分支后备保护固定取IL1电流、低压侧过负荷固定取低压两分支的和电流,低压2分支后备保护固定取IL2电流。并配有电抗器、接地变及公共绕组保护。非电量保护模式需要与电缆相互连接,同时与继电保护装置相连接。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一旦遭受到不良因素影响,非电量保护模块就会进入到跳闸状态下,传输跳闸指令,能够有效缓解智能变电站在不良因素干扰下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保证变压器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3母联继电保护
母联继电保护与线路继电保护较为相似,但是母线继电保护由于母线分段性能原因,母联继电保护性质更加简单,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安全风险管控重难点
2.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主要的应用
(1)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组建全站光纤数据网,将同一厂家的不同产品,将不同厂家的各种产品集成在一起,从而组成了一个集各种控制设备、各种网络设备于一体的紧密联系的控制系统。与传统变电站检修相比,智能站检修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首先,在装置检修时,不但要关注智能站装置与常规装置本身的差异,还要关注智能站装置与其他装置连为一体后,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特性。另外,智能站装置在检修前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配置工作,而做这些配置工作需要掌握较多的软、硬件工具,这是常规站所不需要的。还有,由于智能站目前属于逐步完善阶段,产品软硬件会频繁变更,这样会给检修过程造成极大的干扰。最后,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如何实现高效检修是我们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
(2)继电保护在故障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故障排除是继电保护的另一个工作要点。故障排除包括直流接地、信号回路故障,以及控制回路故障两个大的方面。在接地、回路故障查找中,要进行室内故障排除,从电缆、保护装置到设备进行细密搜查。面对控制回路故障,因为设计或是接线不合理,操作把手与指示灯失灵、人为操作失误等都可能造成回路故障,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要注重日常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从专业角度出发,保障变电站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平稳高效运行,一旦发现潜在隐患要及时处理。
2.2基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的检修风险分析
(1)继电保护检修专业知识、经验要求高。一般来说,对于继电保护检修安全风险管控必须有专业的电力基础知识,并且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能够对系统整体运行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可能会出现遗漏或是问题被忽略的情况出现。但是,现阶段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电力人才仍然十分缺乏。
(2)继电保护检修安全风险管控各环节相互影响。基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特点,各环节间是相互配合的。例如只有对检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才能对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判定,进而制定适合问题解决的风险措施,并具体安排到负责人员。但是这些环节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人员和部门间的配合,如何在这种信息传递和目标同一种实现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很高。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3.1重视现场勘察
为了确保检修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必须做好现场环境的勘察工作。首先,电力人员需将现场情况和方案设计图纸进行核对,通过对作业内容的详细了解,将实际勘察中与设计方案不符的地方予以标记,同时还需与设计单位进行及时沟通,确保现场环境不会对继电保护的检修作业造成负面影响;然后,与设计单位一起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评价,确保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标准符合作业需求;最后,必须重视危险点的勘察工作,在全部勘察完成后,需将勘察结果整理上报。
3.2设计检修方案
在完成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电力人员需根据作业内容、设备状况、作业规模以及环境因素这四方面要素进行具体检修方案的设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线路和设备等变电站要素的实际运行情况加以全面掌控,同时对每一项细节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才能够确保方案实施的安全可靠性,以便后续顺利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检修安全性,在设计方案时,必须严格根据作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具体检修作业的相关设计,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在具体的方案检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检修环节及所涉及项目内容较为繁杂,因此,通过对一些关键要素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及赋值作业,能够为不同作业要素的风险辨识提供有利的基础性依据。
3.3实施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作为检修工作风险管控中的构成要点,必须严格依照保护故障的等级影响加以风险评估,同时还需注重对使用性能和客户需求两方面内容的体现,并且注意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统一及标准实施。例如,在进行风险评估的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相关指标的设定。在此,我们将检修人员的伤亡风险、作业环境危险性以及综合风险等数值设为3种关键性评估指标。而公式为D=LEC,其中D表示综合风险值;L象征事故发生可能性;E代表检修作业在危险条件下暴露的频率;C代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通过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类别及发生可能性予以赋值,从而得出具体的风险评估值,并以此为依据展开风险评估作业,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
4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设备正常的运行,在智能变电站中,要实时更新相关的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责任感,才能有效地随着变电站的发展需要共同进步,使得在检修维护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地排除所有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进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才能够确保整个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保障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茂春,张继忠.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168-169.
[2]马小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安全风险管控策略探讨[J].通讯世界,2014(15):106-107.
论文作者:韩新武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作业论文; 风险论文; 工作论文; 装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