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区域实验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_继续教育论文

开展区域实验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_继续教育论文

开展区域性实验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教育工作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已由《教育法》用法规形式确定了下来,标志着传统的管用一生的学校教育向贯串一生的现代化、社会化教育的转变;标志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到来。这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使教育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基础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根据这一精神,去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这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整体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也是我们师资培训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加快工作进程,因此,决定开展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了44个实验区,他们的实验方案不尽相同,有比较全面的,有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有专项的实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继续教育制度、体系、网络、模式、机制;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育内容;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明星教师、教育专家”工程;培训、教研、电教、科研为一体;职前职后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验。

44个实验区的实验方案各具特色,这些实验方案的内容目标各有侧重,但都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实验成果最后将整合成继续教育的体系框架、基本模式,进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制度。

应该说,开展实验区工作是有必要的,也有了很好的基础。有必要,是因为我们现在距离建立继续教育制度这一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而继续教育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继续教育的需求问题、劳动人事制度问题等等。说有比较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几年来各地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实验区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实验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理性认识。因此,这次区域性实验起点要高,立意要新,针对性要强。实验区的工作与面上工作密不可分,是点和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点上试验,面上推广,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面上工作,点上深入,不断完善,不断升华。期望实验区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把继续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深入,进一步发展的阶段;是全面推进,全方位推进的阶段;是越趋成熟的阶段;是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阶段。

这项实验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区域性推进。这种选择的依据来自于对继续教育工作任务和特点的认识,以及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的选择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总结出带有全局性、规律性、适于面上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1)设立实验区,进行区域性实验,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责,把继续教育作为政府行为,提到议事日程。事实已证明了这一点,本次申报实验方案都经过地方政府认可,其中有关开展实验区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条件保障,政府都作出了承诺。单讲经费这一条,各地都明确要落实经费,增加投入。

(2)建立实验区,有利于统筹、管理、 协调本区域师范教育工作,有利于研究、探索职前职后相沟通的师范教育新体系,优化师范教育结构,重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继续教育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类,我们通常讲师范教育一个体系两个部类。一个体系就是师范教育体系,两个部类就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今后职后教育主要是继续教育。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职后教育主要搞学历补偿教育,实际上职前职后教育并驾齐驱。职后教育也在干职前的工作,人家说:成人教育不“成”。从现代教育观念来看,用终身教育思想来审视,过去的职前职后教育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培养教师的体系。现在转入继续教育,情况就不同了。职后的教育不再重复职前教育,而是在职前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发展、成才,职前职后教育真正构成了一个培养教师的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区域性实验,可以利用区域的条件和优势,统筹职前职后教育,打通职前职后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人才培养的连贯关系,也包括教育资源的重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同时,开展区域性实验,有利于统筹本地区职后教育,调动积极性,搞活资源,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益。

(3)区域性实验主要在县以上行政区进行,既有城市, 又有农村;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实验的面比较宽,有利于进行全面、系统的实验,实验比较有代表性。实验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比较容易在面上推广,在全国推广。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区域性实验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要以满腔热情,真抓实干,克服各种困难去实施、去操作。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实验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十五大指出:“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这一点对实验区工作非常重要。当前,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实现这一转轨,难度很大,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师资队伍是关键。师资培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实验区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把继续教育推向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是先导的位置,要抓住这一机遇;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关心、支持继续教育工作;要抓住这一机遇,不失时机地把师资培训工作重心逐步转向继续教育,实现基地建设的转轨,教师队伍建设的转轨,培训模式、内容、方法等的转轨。

十几年来,我们已比较习惯并善于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保留下来,继续遵循。但也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毕竟不等同于学历教育,要突破学历教育的模式,突破陈规,才能有新思想、新路子、新局面。过去学历补偿教育有这么几个特点:(1 )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千人一面、万人一书。(2)我办学你来上, 我开什么课,你上什么课,我教什么内容,你学什么内容;继续教育刚一开始时,也有这种情况,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课,会教什么你学什么。 (3)学管学,干管干,学用没有必然联系。开展继续教育,有些关系恐怕要倒过来,有些关系要改变。比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就不能简单的自上而下。而应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由需定供。供需关系正好与学历补偿教育倒过来。供需紧密关系可能是继续教育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提倡学用结合、因需施教。我们要有一些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但更多的是提倡多样性,课程和内容富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人以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多的选择余地。我们提供的不再是硬性规定的几门课,而是若干组课程,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几门。由此带来的将是管理、考核、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变化、改革。

继续教育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事物,我们可以在求新、求实、求活上大作文章。

新,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新的教育技术、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等。

实,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有实实在在的内容;采用实实在在的方式;见实效等。

活,灵活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最终目的是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坚定地把为基础教育服务作为根本的任务,服务于、服从于基础教育。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就必须深入中小学,了解中小学实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论证和预测,以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更好体现时效性。继续教育的需求,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当前的需求和长远的需求;在空间维度上包括城市的需求和农村的需求;在质量维度上包括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柳斌副主任讲“4个是”,“3个突破口”。“4个是”:(1)转变观念是前提。(转变观念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2)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 (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督导评价制度、科学评估机制。)(3)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是根本。 (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质量)(4)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3个突破口”:(1)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3 )改革考试制度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突破口。以上7 条每条都与教师有关,与提高教师素质有关,与继续教育有关。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师资培训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教育只有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贴近基础教育,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比如,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师资培训应该与这项工作结合起来。可以采取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办法配合基础教育,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分期分批帮薄弱学校打翻身仗。行政部门主要从经费、设备、领导班子等方面创造条件,师训部门从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创造条件,共同改变薄弱学校面貌。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更见成效、更受欢迎、更受重视、更能摆上位置。

第三,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式的现代化继续教育新网络。

(1)这个网络的主体仍然是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 他们在本区域继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师进修院校的力量,尤其是充实教学力量和教学设施,强化教师进修院校在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师进修院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对它的作用要进行调整,重新定位。打破过去教师进修院校孤军奋战、相对封闭的局面,积极与提高教师素质有关的机构、部门联手,合作、联合办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不仅发挥培训作用,而且发挥参谋作用、组织作用、指导作用。

(2)强化普通师范院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识和责任。 师范院校要对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负责,在人才成长整个过程中发挥连贯性作用,积极参与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把这一培训看成是跟踪服务的自身职责。师范院校还要发挥其师资、设备、学科等方面优势,参与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专家的培养,以及知识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师范院校参与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这种参与,师范院校对中小学、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求会有更多的了解。反过来,又有利于推动师范教育教学改革。

(3)师训要与教研、电教、科研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把继续教育深入到教学领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深入到教学研究、改革实验、理论研究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的产生,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至生活方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引发了教育模式的两次质变。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教育活动和文化交往的状况。由于文字的出现,有了书面语言,不仅扩展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和自学的能力。印刷术的产生,使印刷物——报纸、杂志、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亦必将对教育模式的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现代化师训网络。

(4)改变传统的师资培训观念,根据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把中小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者,也是组织者。

第四,继续教育要高度重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教育。

随着21世纪的临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当前,我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究其重要原因,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不适应。因此,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的先决条件。

(1)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 树立在继承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思想。许多专家、学者都尖锐的提出:在激烈竞争中的现代信息社会里,不创新,就死亡。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保证一个国家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创新的重要性远胜过原料与厂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

(2)转变以教书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树立教书育人并重的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本身就有育人的功能,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对外开放过程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强化学校“育人”功能,把“教书”与“育人”很好结合起来。通过德育和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3)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相当一个时期里,人们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在这种智育观支配下,教学只停留在“双基”水平上。后来人们认识到智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智力,教学工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高智商不等于高成就,在人们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只占20%,其他因素占80%。而其它主要是感情因素(情商)。因此,有远见的教育家认为,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而且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

(4)转变以追求规模数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 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思想观念。规模数量与质量效益是相统一的,没有规模数量不行,没有质量效益也不行;扩大规模数量是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也是发展。去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师范教育事业将由以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新阶段。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重数量而忽视质量、重速度而忽视效益的倾向,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教育发展方式从重视规模速度向着力提高质量效益转变。”

在事业发展方面要树立讲求质量、讲求效益的观念,在教学改革、继续教育工作中也要树立讲求质量讲求效益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要从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战略的高度认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严格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要重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使他们一加入教师队伍就有良好的师德,能为人师表;同时,师德教育也应成为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使所有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期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五,加强对实验区的领导、管理和建设。

实验区的确定是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的。因此从中央到省到市对实验区都负有领导责任。实验区是全国的实验区,更是本省本地区的实验区,省、地区对实验区更负有直接领导、管理、建设的责任。省(市、区)教委师范处应把实验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地区应成立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要确保实验区的经费投入,并在事业规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条件装备、师资队伍等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重点保证。

标签:;  ;  

开展区域实验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_继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