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承前启后论文,继往开来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07)03—0023—0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这些重大的战略思想适应了实践的需要,呼应了时代的要求,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对实践和时代课题的自觉应对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就形成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和新世纪新阶段的概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战略任务,作了许多深刻的阐发。概括起来,新世纪新阶段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性。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完成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向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阶段,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演进,并跨入中级阶段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第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初步建立转向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基本定型化的阶段。第四,把我国的发展放到世界范围去考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使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强国奠定重要基础的阶段。
因此,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模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这一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显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粗放式经营的影响,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但是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但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四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但同时网络信息的影响日益广泛,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五是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因此,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
正是基于对新阶段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的需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以人为本,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同时,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思想。显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本质和特征的深刻认识,是对实践和时代课题的自觉应对。
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和战略,首先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指导的,是以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部理论成果的继承为基础的。其中包括对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继承,以及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这条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探索所获得的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全部理论成果的继承。
第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作为起点的。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有所预见,对于许多方面已经有所论述。例如,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就曾经预见“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1] 374。同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于世纪之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有许多的论述。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六个方面特征的论述,就包括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直接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战略思想为基础和起点的,是在这些战略思想基础上的创新。
那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上的创新表现在哪里呢?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有关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对这些战略思想进行综合、概括、提升,在综合、概括、提升中形成了新的战略思想,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了对于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有关发展的基本问题认识上的飞跃,形成了一整套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主要内容,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的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性战略[2]。这一总体性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动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局面的形成。同时它在理论上也大大地深化了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才获得的认识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石。今天,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说,社会生产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是不能动摇的。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严重的不平衡,也出现了阶层之间和个人之间收入上差距过大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许多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许多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不高,基本生活条件还未得到很好改善,另一方面,在许多生产领域则出现了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这就告诉我们,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但是,对于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应该有新的理解。首先,在现阶段我们用来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生产,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生产,也包括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同时,现阶段我们不仅需要通过生产,也要通过解决发展不平衡、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解决人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物质文化需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一次讲话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实现两大任务,推进两大改革。两大任务就是: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3]。
第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正确地反映了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不动摇不等于不发展。实践告诉我们,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就深化了人们对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
一是深化了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基本点的认识。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错误思潮。因此,对于这四条,人们都是从大的政治原则上去理解的。比如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原则,就主要指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以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方向以外,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价值,必须使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从政治制度层面,进一步提升到价值层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把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价值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任务之一,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4]。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时,要把坚持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这一点突显出来。
二是深化了对于“坚持改革开放”这另一基本点的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论断。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们实行的是先从经济体制入手的改革模式,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体现了这一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首要前提,把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作为实现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保障。温家宝总理在上面提到的那次讲话中,在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任务之后,强调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必须推进两大改革:“一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3] 这就大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于“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的认识,使改革开放中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含义进一步得到彰显。
三是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目标的认识。就是使党的基本路线中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在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和谐”这一新的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经过上述三个方面认识的深化,在现阶段我们对于党的基本路线主要精神的理解,就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要的内容。邓小平经过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长期思考,于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它的最大贡献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本质,并且放到了首要的位置。这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为我们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放手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在保持社会和谐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在社会和谐的氛围中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不断走向更高水平的和谐。这就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于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认识。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又一重要内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制定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基本依据。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状况,以往我们对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主要是从外部环境上去理解的,而且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建设[1] 57。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攀升,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四位,在除了石油以外的一些主要资源消耗上,全面超越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对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就大大地拓展了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内涵,使和平发展问题不再仅仅是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也是我们自身对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使和平发展不但具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这是对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认识上的重大的提升。
由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深化了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因此,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论形态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思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这些重大的战略思想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论形态。这个新的理论形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基本的规定和特征,可以将其称之为科学和谐发展的理论。
第一,求真务实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思想前提。求真务实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贯穿在科学和谐发展理论各部分内容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5]。求真务实,最根本的就是务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之实。把求真和务实结合起来,并把它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这就把思想路线中关于求实的要求与务实的要求统一了起来,把知和行统一了起来,把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统一了起来,也把党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统一了起来,从而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发展。正因为坚持了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和时代的需要,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把握当前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才能作出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核心原则。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和根本的价值标准。无论在科学发展观中,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及其他的战略思想中,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观点为基础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概括提升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重要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成了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内在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求真务实和以人为本的要求,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一主题。其中科学发展观更多地侧重于从发展的根本理念、根本途径、根本指针、根本要求的角度立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更多地侧重于从发展所要达到的境界、目标的角度立论,二者构成了一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统一的理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这一理论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定和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思想在国际范围的推广和延伸。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也是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根本保证。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一起构成了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统一的战略。
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思想也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建理论方面做出的重要创新,是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回答。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则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和组织的保证。
第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都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针对当前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两大“瓶颈”而提出的两大战略举措和重点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都是科学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标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