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曹小胖

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曹小胖

富源县地方公路管理段 云南曲靖 655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速公路的建设呈现出多个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从当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入手,全面的进行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探索。

关键词:BOT+EPC;工程管理

1 当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1.1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高速公路工程自身比较特殊,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也会给高速公路工程带来不小的风险。而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的,除了不可抗力的因素,还因为工程管理部门不能正确的面对即将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作出评估,导致防范措施的不足,从而难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工程的项目管理带来麻烦。

1.2工程项目成本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管理技术落后

在工程项目的成本保障中,由于内外的沟通不足,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够强,且外部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不够严格,从而造成了不少的资源损失。同时因为内部管理人员对于项目所需资金的不明确,盲目的听从外部指挥,发放资金而使得资金浪费,这也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评估不正确的原因之一。技术,在任何项目、任何行业中都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失误。然而,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却十分落后,这使得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产生了极大的错误,而由于这些失误使得防范措施不够完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这也是许多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方针,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盲目行为,由此引发了一定的项目损失。

1.3缺乏管理意识

就现今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缺乏管理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严格的按照建设企业的要求施工,同时也不能够合理的应用安全施工技术,导致相关的管理制度贯彻情况不乐观,使得高速公路工程埋下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建设企业专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针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方面的人员培训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的态度认真程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的作用,使得高速公路工程安全隐患重重。

1.4工程管理不规范

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现今多数建筑企业将发展目标放在扩大企业规模上,较为忽视工程管理。忽视工程管理导致项目管理过程欠规范。工程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管理标准模糊、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各个方面。最主要原因为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工程管理体制的欠缺导致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

1.5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教育普及促使人们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及其管理人员的要求标准呈现精益求精的趋势。但就目前建设企业的管理人员而言,管理人员的水平欠缺,主要原因是建设企业缺少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管理人员的水平不会随着高速公路工程管理要求的提升而提升,限制了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许多的建筑企业极度缺乏管理人员,不能对高速公路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及时,安全隐患消除不及时,严重影响整个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

2 BOT+EPC模式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2.1项目公司与总承包人的职责划分

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原则上按照“小业主,大总包”的模式进行管理,其项目业主的职责主要由项目公司承担,但部分现场的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由项目公司和总承包人共同负责。项目公司与总承包人、分标段承包人、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权责明晰、统筹协调、各司其责。

项目公司履行项目法人职责,按照股东、董事会赋予的权责,负责项目建设的筹融资,总承包合同的履约管理,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目标的制定和宏观管理,负责拨付资金,以及建设施工环境、征地拆迁政策的总体协调和指导工作。

总承包人作为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实施主体,履行总承包合同约定的职责,负责建设过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的具体管理及其与之合作的勘察设计、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等单位协调和履约管理,负责建设施工与环境的具体协调管理,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项目公司的监督、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项目公司工程管理

2.2.1实行EPC总价包干,有效控制投资成本

本项目在签订EPC合同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约定分担和规避,明确“除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重大技术标准、重大建设规模、重大建设范围调整、工程主要材料价格重大变化等造成工程费用增减外,不得要求对总承包价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控制投资成本。

2.2.2临时用地包干使用,有效控制用地数量

临时占地费用按单列费用供承包人包干使用,数量以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概算中临时用地数量为准,单价以发包人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最终执行价格为准。只有对不可抗力原因、与初步设计相比重大技术标准、重大建设规模、重大建设范围调整等造成工程临时用地的增加,才可通过变更对包干数量进行调整。

2.2.3引进设计监理,优化施工设计

由于采取EPC模式建设,为保证总承包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的同时,满足项目业主的功能要求和初步设计的技术标准,在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初步设计后,项目公司委托设计监理对图纸进行审查,取消不必要设计,优化不合理设计,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的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

2.2.4建立工程量清单0#台账,做好建设费用控制

项目公司委托相关咨询公司进行编制和建立工程量清单0#台账,总承包人对建立的工程0#台账进行复核确认,作为工程计量支付的依据。一是减少中间计量的工作量,便于计量支付,加快支付进度;二是有利于编制施工计划,反映工程进度;三是有利于工程变更管理,避免工程量交叉;四是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五是有利于做好工程的结(决)算工作。

2.2.5建立变更调配金制度,做好项目投资控制

项目公司在合理分配总承包合同价时,合理设置变更调配金制度,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保障项目投资控制。变更调配金的来源主要有施设与初设之间的投资差异、按正常分配专项后总承包合同价的结余、后续工程的变更或合理化建议的结余、总承包统筹管理带来的结余以及其他额外来源。

2.3总承包人具备项目整体管理能力

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较,BOT+EPC模式将发包人分段招标时对各实施阶段增加的管理与实施费用,及因发包人管理招致的投资增加、竣工日期延长等风险,与总承包人共担,提高风险识别,降低风险等级。同时,该模式下的项目投资管理和成本控制要求更加精细化,以满足投资股东双方的效益目标。因此,BOT+EPC模式下的总承包人应具有对工程建设的全部实施阶段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综合项目管理能力。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需要总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深化设计能力、成熟的采购网络,以及争取施工技术精良的专业分包商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监控等。

总结

从上述内容中能够知道,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地区都在积极的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了更好的解决项目管理的问题,当前采用了BOT+EPC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非常好的弥补之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具体情况如上所述,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能够谨慎参考其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寇小敏.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项目业主管理探讨[J].四川水泥,2019(01):86.

[2]雷林静.研究EPC和BOT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与管控措施[J].交通世界,2018(Z1):234-235+241.

[3]李伏元,查婷.探究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期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J].中国公路,2017(21):112-113.

[4]温素彬,卫晋芳.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BOT项目运营期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7(02):134-136.

[5]赵晓夏,张波.长风破浪筑新路 大任在肩勇担当——记广东首个BOT+EPC项目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J].中国公路,2016(23):50-53.

论文作者:曹小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探索论文_曹小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