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内部监督效果评价&基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实证研究_金融论文

金融机构内部巡视的效果评价——基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金融机构论文,农村信用社论文,效果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是党中央为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部分金融机构借鉴中央巡视组的做法开展了内部巡视工作。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巡视制度是按照中央巡视工作有关规定及要求,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立的,是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监督的有效途径,是监督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创新,是巡视监督领域的重要延伸和拓展。

      系统内部的巡视工作除了发挥监督效力、控制风险等作用外,其根本作用还在于促进被巡视单位经营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实现降低经营成本、优化存贷款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巡视的过程始终与被巡视单位的经营管理紧密联系,巡视工作有效作用的外在表现是能够发挥监督效力、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等,因此不排除巡视工作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这一假设。

      经营效率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因素众多,其中监管制度的变化对金融机构经营和发展的影响最直接也最难以量化。调研已有文献表明,目前关于巡视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国内还未见诸报道。但是与巡视作为一种监督制度相类似的经济政策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评价研究已有不少,相关的经济政策主要涉及农村税费改革、货币政策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改革等。谢平等(2006)对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认为改革后虽然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但盈利主要是来自优惠政策①;胡援成(2006)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银行经营效率与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扶持有相当紧密的关系②;张兵等(2008)讨论了江苏省农信社改革为农商行的政策效果,认为改革能使农商行整体效率出现微小的净增长,管理效率是整体效率能够得到提升的动力,但改革也诱导了农商行规模效率下降,成为整体效率提升的阻力③;许国玉(2008)研究了信用社改革对苏北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率和资产质量的影响,认为改革使得农村合作银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但增长幅度不大④;李金培等(2014)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超效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超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差异不大⑤;魏琪等(2014)研究了审慎性监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认为审慎性监管没有造成银行效率损失,但单纯依靠提高审慎性要求的监管方式不可持续⑥。

      本文使用2006-2014年间山东省农信社32家县级法人单位的面板数据,分析内部巡视这一监管政策的实施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一是评价内部巡视对农村信用社静态效率的影响。使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出巡视前后巡视组和作为对照的非巡视组的综合技术效率,对两组效率值进行同期横向分析比较,并利用BBC模型将其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判断技术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对巡视的制度效果做出初步评价;二是评价内部巡视对农村信用社效率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计算,对多个决策单元进行跨期数据处理,研究样本组的动态效率,通过分解指标的变化挖掘影响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明确巡视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具体作用,并将巡视工作对效率变动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说明;三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模型)探讨内部巡视工作对农村信用社绩效或盈利能力的净影响,研究巡视工作在时间上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而对内部巡视制度的效果做出最终定量评价。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分组

      考虑到巡视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建立内部巡视制度较早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样本对象。2007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率先在山东省省管企业中建立了内部巡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形势需要和行业特点的巡视工作流程,截至到2014年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已对74家法人机构开展了巡视。根据巡视统计报表,本文从2009年接受过巡视的县级法人机构中随机选取16家作为巡视效果的研究对象,称为“巡视组”;又因为金融机构业绩和效率的改善与外部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了消除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内部巡视的真实作用,同时随机选择研究期内从未进行过巡视的16家县级法人机构作为对比组,称为“非巡视组”。根据巡视开展的具体时间(2009年),选择研究对象在2006年到2014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用来对比巡视前后被巡视单位的经营效率的变化。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2006-2014年间的年度财务分析、信贷统计报表及巡视办公室巡视统计报表等。

      三、内部巡视对金融机构效率影响的静态分析

      效率指标是目前为止最具有综合性的业绩评价指标。数据包络分析(DEA)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普遍认为DEA在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比较方面的研究是适应性最好的应用,最近十几年DEA仍然是国际上用来研究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主要方法。考虑到可变规模收益(VRS)情况,本文选择使用DEA方法的BCC模型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下属的分支机构——县级联社的效率进行测算。

      (一)DEA模型与指标变量选择

      关于DEA方法的BCC模型的具体说明参见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的相关文献⑦。

      合理选择和定义投入和产出指标是正确利用DEA方法测算农村信用社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指标选择的不同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综合考虑农村信用社内部巡视的工作目标、巡视期间重点考察的业务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参考师荣蓉(2010)、谢志忠等(2011)对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效率研究的指标选择⑧⑨,选择被巡视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正常存款余额、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及员工人数等作为投入指标;为考察样本单位的经营效率变化情况,选择与盈利能力相关的利息收入和年末正常贷款余额作为产出指标(各指标的统计特性描述详见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

      使用非参数DEA方法,以投入为导向,对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的农信社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Deap2.1统计分析软件,得到两样本组效率的年度均值如表2所示。

      

      从全部样本的技术效率均值可以看出,在研究期内山东省农信社的技术效率均小于1,反映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还未达到最优的状态。技术存在一定的波动,研究初期的技术效率最低,此后技术效率年度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2年和2013年效率值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14年的效率值又有所降低。对比巡视组和非巡视组的技术效率可以看出,巡视组的技术效率在巡视前(2006-2008年)稍低于非巡视组,这反映出巡视单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选择的单位属于同期经营状况较差的单位,表现为技术效率低于随机选择的非巡视组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巡视当年(2009年)巡视组的技术效率超过了同期非巡视组的效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最近的2013年和2014年非巡视单位的表现更佳。巡视组的年均技术效率都未处于生产前沿面,通过比较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技术效率较低的原因。在巡视前的2006-2008年,巡视组的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因此技术效率较低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而在2010-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说明巡视后与制度和管理水平相关的纯技术效率的飞跃成为整体技术效率得到提升的主要动力。在样本考察区间后期,2014年整体技术效率有所回落的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

      因为银行业绩和效率的改善与外部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引入未进行过巡视的对比组能够排除此类环境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此,2009年到2012年巡视组的技术效率高于同期非巡视组的数值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巡视当年和巡视后的几年内,巡视组技术效率相对于非巡视组同期有所提高的原因与巡视工作有关,或者说巡视工作能促进被巡视单位技术效率的提高。但这只能说明巡视与上述变动及原因间存在相关性,而巡视对农信社经营效率所产生的净影响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中给出。

      四、内部巡视对金融机构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

      基于DEA方法的BCC模型,当加入时间因素时会造成各期的生产前沿面不同,使得各期缺乏纵向比较的基准,因此只能适用于截面数据来横向对比评价单元的效率。Malmquist指数可以有效弥补以上研究方法的缺陷,能够对金融机构的效率进行跨期数据处理,揭示出一段时间内效率变化的趋势。故这里通过样本面板数据计算Malmquist指数,研究2006-2014年间各信用社效率的动态变化,以期能够进一步明确巡视工作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趋势。

      (一)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指数和变量的选择

      

      

      (二)估计结果分析

      使用DEAP2.1统计分析软件,利用DEA方法计算Malmquist指数,计量结果见表3。

      1.全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变化。由表4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值可以看出,全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6-2007年间达到最高值1.261,此后波动变化,其中2006-2007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整体效率稍大于1,效率是增长的,其他时期的年度均值小于1,即效率水平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势在1附近波动,幅度不大。2006-2007年增幅达到研究期间最高值26.1%,且技术进步(TC=1.148>MC=1.100)是引起效率值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这和高明(2010)对同时期全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研究结论(2006-2007年全国平均增幅值31.3%)基本一致⑩。由于样本中巡视和非巡视单位的选取是随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值这一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山东省农信社的整体情况。

      

      2.巡视组在巡视后的Malmquist指数大于非巡视组,且效率是增长的。比较两样本组Malmquist指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巡视前的2006-2009年间,巡视组和非巡视组的Malmquist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这一期间所有样本单位的发展情况类似。巡视工作开展的2009年到2014年间,巡视组的Malmquist指数都大于非巡视组的指数,且其在2009-2013年间的数值均大于1,说明在这个时期巡视组的效率一直是增长的,平均增长率为3.6%;作为参照对比的非巡视组同时期的Malmquist指数在1附近波动,整体效率变化趋势是平均下降1.3%,巡视组相比较非巡视组效率高出4.9%。

      3.巡视组效率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比较巡视组的效率改善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巡视组在2009-2013年间效率改善均值(1.03)高于技术进步指数均值(1.01),说明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效率改善这一结论,即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效率增长的原因;同时期非巡视组的Malmquist指数完全受技术变化指数TC值的影响,说明非巡视组效率变化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巡视工作通过有效提高被巡视单位的组织管理水平实现了被巡视单位经营效率的增长。

      整体来看,巡视后的4年内巡视组的效率都是增长的,增长的原因是巡视工作促进了被巡视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期非巡视单位效率呈波动变化,整体效率下降,两者效率变化相差4.9%,这种差异排除了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巡视的效果。

      五、内部巡视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净影响

      山东省农信社系统内部的巡视采取分批逐步推进的方式,这不仅会造成对象单位巡视前后的差异,而且也会造成巡视和非巡视单位的差异,这类似于“自然实验”,适用于使用双重差分法(DID)通过对巡视实施的单位和未进行过巡视单位的比较,估计巡视这一政策为巡视实施对象带来的净影响。

      (一)DID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按照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思路,本文构建的DID模型如公式(4)所示:

      

      

      因变量选取。评价巡视对农信社的经营影响,主要选择反映农信社经营绩效的指标进行分析,本文选用资产收益率和利息收入作为经营绩效的两种量度。

      自变量选取。用于反映巡视工作的变量是“巡视”,对该县级联社巡视的当年和以后取值1,否则为0;“巡视当年”,仅在巡视当年取值1,否则取0;另外5个指标变量“巡视后第i年”,分别当巡视后的第i年等于1,否则为0。需要说明的是,山东省农信社的巡视工作一般在季度中旬进行,而各县级联社的收入统计发生于年末,因此我们认为巡视的效果在当年就应该反映出来。影响农信社经营绩效的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4所示。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这里以反映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构建巡视对经营效率影响的双重差分,利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1.巡视使被巡视单位总资产收益率年均提高约2.16%。从模型1可以看出,巡视对被巡视农信社经营的影响显著为正,影响系数达到2.16%,且在1%水平下显著,即总体上说,巡视带来了总资产收益率每年约2.16%的提高,说明巡视工作的效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在经济意义上也是显著的。由此可见巡视工作有效改善了被巡视单位的经营绩效。

      2.巡视效果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为了考察巡视对被巡视单位经营效率影响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模型2对巡视当年和巡视后每一年被巡视单位收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没有进行巡视,巡视后单位的收入增长率在前三年每年都有所增加,说明巡视对经营绩效具有持续性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巡视后第四年”的系数估计值低于“巡视后第三年”的系数,显示出巡视的效果在第四年后有所减弱,到“巡视后第五年”巡视工作效应不仅完全消失,甚至是负的且显著的。

      3.DID模型的稳健性分析。为了验证所构建的DID模型的稳健性,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进一步的采用其他反映收入绩效衡量的指标来分析巡视的影响。目前山东省农信社仍然是以息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贷款利息收入仍是全省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这里采用贷款利息收入作为因变量表示企业绩效(为了得到近似的百分比效益,实际分析中使用利息收入的对数作为因变量),从模型3可以看出巡视对利息收入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说明巡视提高了利息收入。模型4进一步分析巡视的持续性效益,巡视当年公司绩效提升了0.49%,巡视完成后第一年公司绩效进一步提升1.023%,巡视后第三年绩效达到最高,此后巡视效应减弱甚至为负。

      资产收益率和利息收入都是反映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以上的分析分别将两者作为因变量构建了两类共四种DID模型,得到了类似的计算结果,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

      六、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内部巡视对被巡视单位经营效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通过内部巡视,农村信用社被巡视单位在考察期内的2009-2012年的综合技术效率高于同期非巡视组的效率,而且巡视后与制度和管理水平相关的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是被巡视单位整体经营效率得到提升的主要动力;(2)内部巡视后的4年内巡视组的效率都是增长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被巡视单位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期非巡视单位效率呈振荡下降趋势,两者效率变化相差4.9%,这种差异排除了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巡视的效果;(3)利用DID模型分析了内部巡视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巡视对提高被巡视单位的盈利能力有帮助,总资产收益率提高了2.16%,并且巡视工作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收益在前三年每年都有所增加,巡视后第四年开始有所减弱甚至负增长。

      为了保证巡视效力的持续发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进一步把巡视成果有效地运用到信贷、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审计、监保和创新研发等工作中,使其更加直接、有效地转化为经营管理中生产力和效率提高的推动力;(2)根据DID模型的分析,被巡视单位的盈利能力在巡视后第四年开始减弱,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建立定期调度和回访巡视的办法,及时巩固巡视的结果,提高巡视成果对被巡视单位显著正影响的持续时间。

      ①谢平,徐忠,沈明高:《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②胡援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效率评价》,《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③张兵,曹阳,许国玉:《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效果评价》,《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5期。

      ④许国玉:《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⑤李金培,吕德宏,黄亦炫:《货币政策、风险承担与银行超效率》,《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⑥魏琪,傅强,林荫华:《审慎性监管有助于改善银行效率吗?》,《经济科学》,2014年第3期。

      ⑦R.D.Banker,A.Charnes and W.W.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78-1092.

      ⑧师荣蓉:《基于SFA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⑨谢志忠,刘海明,赵莹等:《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变动的测度评价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⑩高明:《基于非参数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年。

标签:;  ;  ;  ;  ;  ;  ;  ;  ;  

金融机构内部监督效果评价&基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实证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