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836500;2.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内一科 836500
摘要:目的:研究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9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两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心绞痛;冠脉介入;疗效
在临床上,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表现是这一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以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药物保守治疗比较常用,对于控制患者的症状发作和病情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治疗有效率较低,难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1]。为了寻找更佳的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方案,特开展本项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9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9例)。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1.4±2.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2±1.4)年;观察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1.6±2.5)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6±1.1)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研究的可行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49例行药物保守治疗,治疗药物有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以及硝酸酯类药物等。
观察组4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术在患者病情和体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缺血部位,要加强心电图监护;对患者行动脉造影,以确定病变血管;本组49例均应用皮冠状动脉内形成术,术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放置支架;术中若发现患者前向血流为TIM13级,且残余狭窄不超过10%,则表示冠状介入成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
1.4疗效判定标准[2]
1.4.1心绞痛疗效的判定标准
(1)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有大于80%的减少;(2)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有50% ~80%的减少;(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2心电图疗效的判定标准
(1)显效:静息心电图不存在缺血情况;(2)好转:压低的 ST 段有大于或等于0. 5 mm的回升,且其T 波倒置有大于50%的变浅,或者已经由平坦变成直立;(3)无效:治疗后,ST - T 不存在明显的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分别使用(±S)与t表示、检验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分别以率(%)与χ2对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心绞痛有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77.6%)相比,观察组心绞痛有效率(93.9%)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冠脉介入手术能使心肌缺血状况显著改善,有利于患者的缺血心肌实现再灌注,对于心肌细胞的恢复有着确切作用[3],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冠脉介入治疗以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预后恢复快等优势受到了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中,两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冠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永成.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313-315.
[2]陆志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239-3240.
[3]王慕红.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7,4(5):35.
论文作者:朱涛1,伏小亮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高龄论文; 有效率论文; 疗效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