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集团治理特征与经营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论文,企业集团论文,经营状况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据统计,1998年底,全国性乡镇企业集团已经发展到1039家,省级乡镇企业集团发展到8654家,许多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根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规划,乡镇企业集团化仍将是近期的基本战略之一,到2010年全国性乡镇企业集团要发展到3000家。因此,研究乡镇企业集团的成长现状、治理特征、行业和地域分布是很有必要的。
1.组建和促进乡镇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
企业集团是市场竞争和政策法规协调作用的产物。由于企业集团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等多种经济性,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国家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1998年底,全球500强美日两国就占了285家),以跨国集团作为推行全球战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集团的尝试开始于80年代初期;1991年,国家首先选取57家企业集团进行试点,1997年又扩大到120家,其中就包括万杰、万向和红豆等3家乡镇企业。为了鼓励、规范和指导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1992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也出台了《关于乡镇企业集团组建和促进乡镇企业集团发展的暂行办法》;1995年底农业部审批了第一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324家,并发出了《关于全国乡镇企业集团申报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的申报条件。但由于认识及部门的局限性,上述办法明显具有过渡性和试验性的色彩:如把横向经济联合而不是股份制作为企业集团的成立基础,把社区范围作为乡镇企业集团组建的空间基础,没有提出母子公司概念,没有企业集团发展的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没有明确企业集团的审批权限等。这种政策的局限性必然影响到乡镇企业集团的规范、健康发展。
2.乡镇企业集团的类别、成长与经济效益
目前乡镇企业集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社区综合型集团,由社区内全部集体企业组成或以集体企业为核心,由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控股,代表企业如横店集团、华西集团等。这种类型的企业集团具有典型性,其原形大多是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或农工商总公司,由集体企业发起并由社区政府参与集团组建;另一类是产业型集团,以核心企业的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形成的集团,内在联系方式包括生产协作、科工一体以及经营连锁等,以横向联合、市场推动形式为主(如1997年苏州乡镇企业集团以横向方式结合的占84.3%)。具体包括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农业等产业集团,但以工业企业集团为主,如科龙、美的、红豆、森达、万向、格兰仕、雅戈尔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
从集团成长方式来看,企业成长可以有内部成长、购并与建立战略联盟三种方式。从国内外企业集团的成长历程看,无不通过兼并进行大规模扩展,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迅速扩张,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目前乡镇企业虽然已有一些企业成功地运用了资本运营手段,如草原兴发、菱花、科龙等,但更多的是依赖于内部成长方式。由于自身实力、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购并与建立战略联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从成员企业数量来看,1998年国家工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母公司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也规定集团要有跨行业跨地区的成员。但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集团成员企业数量偏少。1998年25家上市企业集团平均有7个下属企业,3家全资子公司;1994年浙江26家企业集团平均有成员企业数量为21家,其中紧密层企业7.4家,半紧密层4家,松散层7.7家,显然外围层(包括半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数量偏少。而一些知名乡镇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已基本形成,如横店集团有16家全资子公司,211家紧密型企业,1200多家半紧密和松散层企业;草原兴发、万向和万杰等企业拥有的子公司也分别达到40余家、30余家和12家。从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来看,大部分企业集团达到组建企业集团的最低要求,但核心企业实力往往较弱,特大型企业集团很少,大部分工业企业未达到最小有效规模。
乡镇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调查资料,乡镇企业组建集团的首选目标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其次是追求多元经营、出口创汇和优化资源配置。实践证明,乡镇企业集团的组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既明显提高了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也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数据表明,乡镇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乡镇企业平均水平。1999年全国3个最大1000家的营业收入利税率、资产利税率和人均利税分别为9.97%、14.65%和2.35万元,明显高于全国集体企业的平均值5.18%、9.87%和0.75万元。从地方企业集团来看,1997年苏州204家乡镇企业集团的亏损面、资产负债率和营业收入利税率平均为5.39%、55.4%和8.24%,也显著好于内资企业的15.1%、61.1%和3.23%。此外,乡镇企业集团和乡镇企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优于国有大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根据农业部对乡镇企业的3次排序结果,乡镇企业综合集团的综合效益指标并不理想。
3.乡镇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
由于目前的乡镇企业集团大多脱胎于乡镇集体企业,尽管大部分已经实行股份合作制或公司化,但从企业的股权设置和股权结构看,依然存在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集体股比重过大的状况(1998年全国集体企业乡村集体股占51.5%,上市公司为46.8%),并且大都没有量化到个人(如横店集团的社团法人等)。这部分集体股由于缺乏人格化主体,不能实现有效流动,不利于发挥激励监督作用。从乡镇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来看,虽然大部分集团公司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但企业的章程往往存在诸多缺陷,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集团组织结构以直线职能式结构为主,部分企业也采用了事业部和直线职能结合的体制,但普遍存在权利过分集中、行政控制方式过强,缺乏产权控制、参与型或平台型的控制方式;母子公司体制是企业集团经典的组织形式,但乡镇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更多的采用了生产协作、价格联盟、技术合作等非正规的形式,而参股控股的母子公司体制大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母子公司功能定位来看,现代企业集团大都形成了战略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功能单位,但乡镇企业集团在母子公司功能分工上也不甚清晰合理,普遍缺乏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较高的战略管理水平;从内部治理上看,许多集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或者老子董事长儿子总经理,血缘治理特征比较突出;企业集团普遍存在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经营者获取了企业大部分控制权,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凭借创业者的威信、人格实现有效运转,但从长远来看,将难以通过生存检验。
4.乡镇企业集团的行业特征
根据对发达国家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考察,企业集团主要分布于规模经济比较显著产业、资金密集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某些第三产业、工艺流程连续的行业以及竞争激烈的行业等。由于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导向以及国有工业的壁垒作用以及缺乏金融部门的支持,乡镇企业集团在行业经营上具有与国家控股企业集团不同的特点。
为了详细了解企业集团的行业分布,研究利用了历年乡镇企业的排序资料。从历年排序资料来看,1995年最大经营规模1000家中企业集团达到600家,最高利税1000家中企业集团为545家;1999年排序结果表明,在1000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中,冠以集团名称的有704家,但实际数目应更高一些。因此以上述企业为例来研究企业集团的行业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从列入3个1000家的1918家企业来看,除了248家(12.9%)综合集团外,这些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是:纺织业占12.22%(204家),电器类7.78%(130家),食品制造7.25%(125家),缝纫业7.25%(125家),化工6.58%,皮革6.17%,机械工业5.18%,金融制品4.49%,黑色金属冶炼4.13%,建材3.29%,上述10个行业连同综合集团共占企业总数的77.9%。其余如有色金属、电子通讯、建筑业、塑料制品、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企业数目也在40家以上。但石油加工(高进入壁垒行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业企业数目很少。1999年占乡镇集体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依次是服装纺织、金属冶炼、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因此,目前乡镇企业集团的行业分布是比较合理的,这些产业大都为乡镇企业的优势行业,并且是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行业。同时,通过对1999、1997、1995年排序结果对比可知,电器、化工、金属制品、电子通讯、建筑等行业企业数目和行业比重都明显上升;而金属冶炼、纺织、食品、机械等行业要么行业比重下降,要么企业数目下降。这说明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同时,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行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根据对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审批的1039家乡镇企业集团随机抽查,在抽查的350家乡镇企业集团中,除了数目最多的59家综合集团外,行业企业数目占前10位的仍然是上述行业。
5.乡镇企业集团的地区经营
乡镇企业集团的地区经营,无论从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从微观来说,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完善营销渠道、合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等;从宏观来说,乡镇企业集团发展与地区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成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组织合理化和整体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举措。
目前乡镇企业集团地域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从1039家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的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有900家,中部地区有105家,西部地区有34家,东中西之比为26∶3∶1。在东部地区的900家企业集团中,江苏、山东分别有262和258家之多,其次是浙江、河北、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
由于企业集团大都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乡镇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最大经营规模企业的地区分布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东中西乡镇企业集团的差距水平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经营水平上,比乡镇企业总体差距水平要显著的多,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已快速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迅速提高,大中型企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乡镇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地域分布来看,乡镇企业集团本地经营特色还很突出。乡镇企业最初是在社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初期发展曾得益于社区个性,例如可以减低运营成本、取得社区政府的支持等,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社区就有可能成为继续发展的制约。而发展企业集团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得乡镇企业能够突破社区经营。研究表明,乡镇企业集团不少已经有跨区域的经营活动,有一批跨省市的成员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集团跨区域经营水平不高,跨区经营的营业收入还非常低。1999年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数只有6569家,跨省市联营企业只有1335家,联营企业增加值和营业收入不到乡镇企业的0.7%,跨省市联营企业的增加值和营业收入不到乡镇企业的0.2%。
在产品出口和跨国经营方面,1999年底,乡镇企业出口占全国的2/5;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达12.3万家,其中1600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三资企业达2.7万家,到境外办企业5446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乡镇企业引进了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了企业经营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1999年乡镇企业最大出口1000强平均出口额达到1.42亿元;万向、科龙、美的、格兰仕等还在国外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和研发机构。但大多数企业集团从事国际化经营还应进一步培养条件,如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打造知名品牌,取得国际质量认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了解东道国基本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等。
6.推动乡镇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扶持企业集团的发展。包括制定企业集团的产业规划,推进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集团化,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的企业集团;参考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政策,实现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重点联系制度,扩大乡镇企业集团的自营进出口权、创办财务公司、进行授权经营和授权投资的试点等;创建对口金融机构,争取上市名额等。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治理结构。企业应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为方向,彻底明晰产权、优化产权结构;建立和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并注意实现组织的网络化、弹性化和虚拟性;聘请职业经理人或管理人才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并通过人力资源资本化等方式提高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重,鼓励实现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3)壮大核心企业实力,提高关联企业数量。集团公司应实行品牌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经营决策水平,防止财务风险,扩大银行信贷;以生产经营为基础,通过资本运营取得优质资源和优良资产;积极参与东西合作和西部开发,根据战略目的、资源指向、市场指向和政策指向,进行异地经营和跨国经营。
(4)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积极参与多元化经营。在发育壮大主导产业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横向一体化优势,以相关多元即横向多元、纵向多元、同心多元经营为主,在电器、化工、化纤、医药、日用化工、精密机械、饮料等行业,进行系列化、多样化经营;条件成熟企业可以在保持主导产业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特点、经营战略、技术特点、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状况,采取战略联盟、联合研发、合资合作等稳妥方式,尝试跨行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