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非公论文,评价体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1-0032-04
当前,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生存沃土,但现实中,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如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与党章的规定和企业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党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大①。在如何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实现党组织、企业主、职工三者的共同价值追求等方面,新办法不多,老办法不灵。探索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并使其成为和谐企业建设大环境下党建工作的“指挥棒”和“助推器”,是引导和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于社会现实的变化,着眼于和谐企业建设的实际,同时还要将它放到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进行探讨,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本文就是基于温州地区(11个县、市、区)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46家试点单位所作的调查和分析,其在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评价体系的考量要素、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等方面作的探索,应当对全国其他地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与借鉴。
温州是我国非公经济发育最早、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5年,温州的GDP从13.2亿元增加到1596.35亿元②,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204.92亿元。非公经济比重在温州区域经济总量中占到95.8%以上③。2005年全市共拥有工业企业140946家,其中非公企业个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个数的99%、工业总产值的96%④。非公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发展,还是其对社会的贡献上,都已成为温州区域发展的主角,同时,它也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生存沃土,而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也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当前,建立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利于破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难题。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温州就开始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1987年,温州首开先河地在瑞安振中机械厂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党组织的试点工作,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其后,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经历了从试点到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已建立党组织3100个,其中党委29个,总支68个,支部3003个,拥有党员26560名。随着党的组织覆盖面的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面也日益加大。
但是,由于非公企业中处在领导地位的有决策权的是企业老板(董事长或总裁),不少企业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在如何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实现党组织、企业主、职工三者的共同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困惑,工作机械被动。这就要通过评价体系来引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促进企业和谐为目的,以增强内源动力为核心,以强化组织功能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⑤
第二,有利于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党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评价体系中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来实现,如制订企业发展、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具体量化标准,确立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年度目标,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与企业能否获得政策性优惠如贷款、减税等物质利益挂钩,可以强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支持度。又如,评价结果优秀的企业,通过评先表彰和大众传媒宣传,能够提升企业家的政治地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大胆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约束机制是约束主体对约束客体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适时作出公正的奖惩决定的方式。通过约束机制,把企业党建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待遇保障、党员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制度,努力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第三,有利于创新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范式。
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为企业的实力提升与内外和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坚实的组织保证,促使党组织和企业主形成共同目标、共同价值理念,形成“着眼企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共赢局面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价值追求。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意见要进入领导决策层,只能依靠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取得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支持和广大员工的信任后才有可能。而构建党建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党建,促进“活力和谐企业”建设,找出存在的问题、差距及其成因,以便进一步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围绕着建设和谐企业为目标,对企业、企业主、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分别设置不同权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使企业和谐发展与企业党建的工作目标、职能作用、活动开展、工作成效相结合,形成一个可供量化考核的统一标准,能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保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并使之有持久发展的内动力;能使企业党组织摆正位置,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务实性相结合,做到“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引导不强制”⑥,创新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范式。
第四,有利于促进非公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机体的神经中枢,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以及对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企业党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打造企业文化是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因此,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评价体系,“对于优化市场秩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非公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⑦。
二、评价体系的考量要素
非公企业党建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状态和实际效果作出衡量和判断,目的在于采集非公企业党建的真实信息,进而调整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和谐企业建设大环境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挥棒”和“助推器”。
确定统一指标是构建党建评价体系的首要条件。我们根据温州46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挖掘、归类、组合和细化,形成了由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76个观测点组成的、共计1000分的综合评价模型。我们认为,衡量和评价一个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状态,可以有如下一些重要的考量要素:
第一,非公企业的活力和实力。
企业的活力和实力包含发展实力、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是企业党建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换言之,离开企业的活力和实力,非公企业党建就成了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党建作用功能的有效发挥又能使企业的活力、实力倍增。如企业党组织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合理化意见,积极向企业建言献策,能使企业决策科学化;通过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为企业保持活力、和谐作出贡献。
第二,非公企业的内部和谐度。
非公企业的内部和谐度由内部管理和劳资关系协调等要素构成。企业的内部和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企业,价值认同是核心,成功的企业必有一个能团结员工、凝聚人心、面向未来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企业精神,提炼塑造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色,并能为企业各个层面认同的价值体系为己任,充分发挥“凝聚”作用:一方面,党组织要督促企业主和管理层按政策办事,主动挑起处理劳资纠纷和协调内部关系的重任;另一方面,要团结凝聚员工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联系经营者、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创造竞争、效率、和谐的氛围。
第三,非公企业的外部和谐度。
外部和谐度可从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和外部关系和谐两个方面去考量。据我们调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一般不具领导和决策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无为”,而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否则,非公企业党组织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到企业主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的发展不偏离方向。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就业岗位、保护生态环境、回馈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与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第四,企业主的政治素质。
据我们对温州众多非公企业的考察,企业主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党建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好坏。如果企业主的政治热情高,有一定的政治身份和较强的党建意识,有科学发展、参政议政、守法诚信、回报社会、关爱员工的理念,那么,党建工作必定红红火火,建设和谐企业也有了内源动力;如果企业主自己是党员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往往能全力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将企业中的柔性管理授权给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也能列席管理层会议,在党组织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等各个方面,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企业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反之,党组织就成了“政治摆设”,或“有组织、无作用”,或“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效果”。
第五,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威信。
党组织书记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能力、经验和威信决定其工作是否“有为”,在企业中能否“有位”。如果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善于做沟通协调工作,党建工作必能打开新局面。这已成温州非公企业的共识。基于此,温州的正泰、德力西、森马、海螺、华峰等大型企业集团,无一例外地聘用从温州各级党政机关退下来的干部作为党组织负责人,他们一般在企业还兼任副总经理或办公室主任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他们的年龄、能力、威信及在企业中的地位,足以保证他们结合企业行政工作更好地行使党组织职能。
第六,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评价应当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功能作用发挥程度、工作绩效、管理层和党员群众的满意度等要素。在非公企业中,党建工作能否存在和发展,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能否为构建和谐企业作出贡献,能否让企业管理层觉得真正“有用”、“离不开”。非公企业党组织只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组织活动、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环境”等目标,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站得出、困难时刻上得去”,“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才能使企业党建得到企业主的认同和员工的欢迎。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董事会与党组织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例会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列席董事会制度,以搭建企业党组织和业主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而这又取决于党组织自身建设如何,有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三、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
构建非公企业的党建评价体系,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全面准确;既要体现目标导向,又要简明实用。要体现上述原则,就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第一,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定量与定性考核是评价的重要方法。评价体系应结合企业、企业主、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的自身建设四个层面,把握四者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在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上确定一定的分比与权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考核使企业党建工作变成可量化、可计量的有形管控系统。在定性部分,我们采用了等级描述法,如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四个级别,另外,还采用关键事件法,如企业主关心员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要求用具体事例来加以佐证。
第二,企业自评与组织考评相结合。
即先由各参评企业对照考核评价标准先进行自评,并逐项列出评分理由。企业自评由党组织负责人牵头,邀请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或职工代表参加。自评结果按照厂务公开的要求进行公示,再向县、市、区组织部门申报。企业自评后,由市、县、区组织部门根据企业申报的自评材料,逐项进行审核评价,并组织当地的纪检监察、工商、税务、环保、安监、质监、计划生育等部门严格核实企业的不良记录。考评专家进入企业时,应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档案查证、数据核实和员工座谈等。初评后,由二级评价主体审核认定,其结果纳入企业党建最终综合评价成绩。
第三,实事求是与公正透明相结合。
党建评价要求真实地反映非公企业活力和谐和党建现状,以确保评价质量。为此要求各企业自评时须本着对企业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调查,认真填写评价报表,确保数据客观、准确、完整。《自评报告》等文稿的撰写,力求做到观点明确、依据可靠、佐证有力。要坚决杜绝任何虚假和浮夸的现象发生。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审核后拟评定为党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省级“活力和谐企业”的党建工作先进企业必须在市级和县级“活力和谐企业”中推荐产生,并由各市县分别向社会公示。
第四,征求意见与组织审定相结合。
评价体系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在评价过程中,考评者应当广泛地征求被考评的企业、企业主、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和普通员工以及来自社区、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意见,不应当主观臆测,贸然下结论,对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加以采纳吸收。这也是加强民主化,提高评价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还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做好组织审定工作,这样才能控制好测评中可能存在的误差,确保综合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评价是一项“综合评价”,除上级党组织的评定外,还有经贸、税务、环保、社保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的“专项评价”,负责各专项评价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做到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确保评价的质量。
第五,等级认定与通报表彰相结合。
评价体系要结合企业梯度发展的规律,对评价体系的各类定性与定量指标实行分类,类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状况。评价等级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等五级党组织。
评价结果由评价主体负责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今后评定(授予)诚信企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评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如发生偷税漏税、违反计划生育国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假冒伪劣或欺诈陷入诚信危机等一票否决情况,由原授予单位取消其称号,两年内取消该企业的考评资格。
总之,考核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重在通过评价考核来提高企业主的党建意识,提升企业党建绩效,促进企业党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最终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目标。
注释:
①赵有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先锋队》2006年第11期。
②③④温州市统计局:《温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277页。
⑤马玉瑛:《推进非公党建,构建和谐企业》,《温州日报》2005年10月21日。
⑥鲍洪俊:《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党旗高扬》,《人民日报》2001年6月24日。
⑦王世法:《民营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