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价值教育系统工程_个人价值观论文

构建价值观教育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工程论文,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天候”、“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场。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信息,国际、国内、社会、家庭的各种信息,都在这个信息场里汇集、传播和扩散。众所周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形式(主要指所有制形式)是多元存在,其中有国营的大中型企业,有集体经营的乡镇企业,有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还有私营工商企业等等。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的、健康的意识,也有反映小商品生产的封闭、保守意识;既有反映过去计划经济统得过死的产品经济意识,也有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原始积累的意识。在价值观方面,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己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并存;在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撞击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精华与糟粕并存。这种复杂多元的现象反映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元导向呢?笔者认为必须构建价值观教育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应当包括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系统和价值观教育的操作系统。

一、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系统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系统。这个理系统应当包括:价值主体的确立、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评价的标准、价值创造的途径等一系列范畴体系。

(一)价值主体的确立——应以人民群众为最高价值主体,实现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相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思想。以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在我国它是由亿万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个人所组成的巨大的社会群体。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就包含了人民中每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也就包含了每个人价值的实现。当然,水滴不等于大海,细胞不等于整个肌体,个人价值毕竟不能等同于人民价值。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并不排除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对立和冲突。要把握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的统一,关键在于弄清不同层次上的主体及其价值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人民价值主体与个人价值主体相统一,价值多元性与一元导向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二)价值目标的选择——应以实现四化,共同富裕作为共同价值目标,实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只能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也就是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全面体现人民的物质追求、政治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综合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大的价值选择,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最大的价值选择。当然,每一个社会成员除了应该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论之外,还可以有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个人理想。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既坚持共同理想的一元导向,又允许个人理想的多元存在。价值目标的一元导向,不仅不淹没个人的价值目标,而且为个人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全国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的指引下,正确选择个人价值目标的准确方位、具体内容和特殊形式,在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目标。

(三)价值评价的标准——应以“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从而它所定位的价值评价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唯物史观与人民价值观相统一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行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还涉及到当今中国的“三大主题”,即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是评价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的价值标准,是贯穿和渗透在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每个个人价值评价的标准之中。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和最大需要,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一元导向。当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人还有自己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不但不否定个人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而且为个人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社会发展,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每一个人的需要又将如何实现呢?

(四)价值实现的途径——应以“64字创业精神”为根本实现途径,实现艰苦创业与安居乐业的统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主张单纯地享受价值,而是强调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追求的直接价值目标是利润、效益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问题在于追逐的方式和手段。那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坑蒙拐骗的手段是必须反对的。通过勤奋劳动、发明创造、合法经营的正当途径追求和获取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要实现它的目标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实现途径上应当提倡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强、无私奉献”。提倡艰苦奋斗的价值创造精神,并不反对安居乐业和价值享受。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共同富裕,这就包含了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价值之意。但享受价值必须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必须靠艰苦奋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种不顾国家贫困和人民疾苦,依靠巧取豪夺一掷千金、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是必须反对的。

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元导向,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这个一元导向。

二、价值观教育的操作系统

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一个深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还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因此,在构建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系统之后,还必须构建价值观教育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包括:决策指挥系统、执行指挥系统、参谋咨询系统、督导检查系统、主要实施系统、协调配合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和环境影响系统等八个子系统(如图所示)。

决策指挥系统,是指主管高校德育工作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来讲就是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就北京市而言就是北京市教委政教处(或德育处)。目前,北京市的实际决策指挥系统是市委教育工委。决策指挥系统应当在督导检查系统提供的督导检查报告和参谋咨询系统提供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导方针。应当象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那样,同样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当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那样,制定出一个《价值观教育实施纲要》。决策指挥系统直接指挥的是执行指挥系统。

执行指挥系统,是指高校德育工作的第一线指挥系统。各高校应当成立以主管校长或书记为首的有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室和各系主管德育工作的副系主任或党总支副书记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就是第一线的执行指挥系统。这个执行指挥系统应当根据决策指挥系统制定的《价值观教育实施纲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价值观教育实施细则》,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目前,北京各高校的执行指挥系统比较健全,大部分学校也有德育工作大纲,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一般较粗,急需制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细则。在贯彻落实中要重点抓好主要实施系统和协调配合系统、社会实践系统。

主要实施系统,是指直接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价值观教育来讲尤其是这样。价值观教育是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只靠日常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两课”正是承担了这样一种任务,因此是主要实施系统。然而,目前“两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无论是从容量上还是从力度上都是不够的。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中增加价值论的内容,在思想教育课中增加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应当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入“两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内容。

协调配合系统,是指“两课”以外的其他德育实施渠道,如党团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学生会和社团工作、“三育人”工作等。这些工作都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军,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各自的特点承担着德育某一方面的重要任务。但就价值观教育而言,并不能承担主要责任,而是发挥着对“两课”的协调配合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协调配合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发挥得不很理想。党团工作主要是在政治层面上开展活动,班主任、辅导员是在日常管理上开展工作,学生会、社团工作是在活动层面上开展工作。而这些工作很少也很难涉及深层次的价值观问题。在价值观教育上,如何坚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呢?一方面,“两课”要主动争取协调配合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协调配合系统要主动了解、支持、协调、配合“两课”的教育内容。如共同开展价值观研讨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这样可以使各渠道的教育活动融入价值观,具有思想性;同时“两课”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活泼。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的执行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则是关键。

社会实践系统,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军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两课”主要实施系统所传授的价值观理论,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内化和外化。内化,即把外在的价值观理论转化为大学生主观世界的价值观念;外化,即大学生的价值观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才能体察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意义,从而才能真正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且以这样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几年来,各高校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实践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社会实践经费问题,社会支持和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等。这些都是需要向社会呼吁,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

环境影响系统,是指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本身就是育人的环境,各高校普遍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其中包括校风、学风等软环境,也包括校舍、校园等硬环境,努力建设文明校园使学校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优化校园环境,在绿化、美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思想文化内涵,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学校环境相比,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较多。由于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必然导致家庭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其中包括价值观教育造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着“反差”,容易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这种“抵消”使学校教育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和公共场所的精神文建设。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和清除社会环境的污染源。要下大力量净化、美化、优化社会环境,使环境影响系统与其他系统协调一致,形成价值观教育的良性循环。

督导检查系统,是指在国家权力机关专门设置的德育督导检查的组织或部门。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教育委员会应该设立德育督导机关,它负责督导检查学校对国家制定的《德育大纲》和《价值观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和社会环境对教育影响的情况,并把督导检查的结果通知决策指挥系统,以便尽快解决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中存在的问题。

参谋咨询系统,是指专门为决策系统和实施系统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的组织。它包括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科学研究群众团体,如中央教科所和各级地方教科所、全国教育学会和各级地方教育学会等。各级教育科研所和教育学会都应设立德育科研部门或团体。它的职责是专门进行德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依靠教育科研。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组织、支持和鼓励教育科研事业,其中包括德育科研事业,并且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育对策建议,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建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上一个新台阶,出现一个新局面,为21世纪培养出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标签:;  ;  ;  ;  ;  ;  ;  ;  ;  

构建价值教育系统工程_个人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