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精神论文_李文华

培养创新精神论文_李文华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註礼小学,福建 泉州 362331)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美术新大纲的修订稿中,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其意义在于美术教学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在单纯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学生对美术兴趣逐渐下降了原因,进而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兴趣,挖掘美术创新潜能,丰富创新实践等若干问题。

关键词:培养;创新;提高;美术;课堂;实效

一、学生对美术兴趣逐渐下降的原因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只要有如下因素。一是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是学校内部因素: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富有灵性的智慧火花。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是人们活动的导向。皮亚杰说过“孩子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课堂标准》强调: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一个未来的画家……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而对未来。可见,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悦地去接触、去观察、去研究。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的好奇心比小学生更加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试一试。因此,我们要保持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情,遇事寻根究底,使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自己的感受,变要我画为我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好奇心变成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校园艺术节——设计制作请柬》这课时,我要求孩子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他们的个性,老师只在一旁点拨,整个制作过程完全是独立的,在鲜艳明快的色彩刺激下,鼓励孩子们大胆作画,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使孩子们建立起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孩子的独创性。结果,四十多个不同风格的请柬跃上纸面,生活中见到的或没见到的美丽请柬尽在其中。

三、丰富学生的创新实践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显然统一使用教材,那是不科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中有关校运会一系列的设计和应用的课题。可以把它移到七年组上册或八年级上册。因为在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运动会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在运动会开幕前让学生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习致用,才能丰富学生的创新实践。还可以适时安排一些与教学进度相符,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如《脸谱》一课中,我尝试从因特网上搜集一些京剧脸谱、雕刻面具图片,接到教室显示器上放映,在学生们开心的欣赏时,联系课的内容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又如:在《制作实物版画》一课中,在讲授基本制作方法后,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融社会大课堂去采摘树叶、小草、石头,学生们通过对材料剪贴、组合、染色等手法,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版画作品。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各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开展:风景写生、版画材料收集、学生画展、兴趣小组活动等一系列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才能使学生在陶冶美好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建滨:《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作者:李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培养创新精神论文_李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