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明办召开“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一五论文,精神文明论文,新闻发布会论文,建设规划论文,首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2月20日,首都文明办召开《首都“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对《首都“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基本目标和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作了说明,并回答了记者关于网吧管理、文明乘车问题的提问。市属及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和十八区县文明办主任出席了会议。
《首都“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已于2006年 8月1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作为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正式下发实施。这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人文社会指标、突出公共服务内容的重要体现,也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规划对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加快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教育和激励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起来,与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统一起来,与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统一起来,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以首都意识、奥运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文明素质的显著提升,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实现以积极健康、寓教于乐、服务周到、丰富多样为主要要求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实现以和谐首善、古今交融、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化魅力的显著提升。努力形成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首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奥运机遇,大幅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重点做好十项工作:一、持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二、推进市民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四、大力提高来京务工人员的文明素质;五、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六、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七、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八、大力提升城市环境的文明程度;九、增强军(警)民共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持续开展扶贫济困春风行动。
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绩效评估测评体系。今后,本市将进一步健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评估体系。运用科学统计和抽样调查方法,跟踪研究并发布市民行为文明指数、行业文明指数和公共环境文明指数,建立健全首都精神文明信息数据库;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听证、督办机制。
张慧光要求,各区县要扎扎实实贯彻落实《首都“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锐意创新,不断把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加快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