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启龙

语文课堂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启龙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江店初中 王启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面对这些学生,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呢?《农村学校“五自学习法”操作研究》-书中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自问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探究、自问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先决条件。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最佳优势。然而,这些最佳的优势能否有效的利用,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师生关系。

二、充满活力课堂氛围的创设,是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基础。

1、以问题情境的唤起课堂的生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但是,教师要引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的去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说:“我觉得课文叙述家庭背景这段内容应该删去,因为这段的描写与课文的标题这两者之间不太吻合,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有学生说这段内容与课文中心是吻合的,因为作者在课文中对家庭背景的描写是为了给课文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这

与课文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因此此段不该删去。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港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2、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

三、客观地确定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能达到或者学生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其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强化,以保持其自信力,发挥创造潜能。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对分析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设置几道问题分析题;而对所谓的中等生及学困生则降低了标准:请根据你对课文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设置二至三道问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秀的学生需要,又照顾了其他多层面的学生,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会因目标的实现而获得成功机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而后教师再逐渐提高要求,再制定目标,使其在能够获得成功机会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目的。

四、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因此,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训练,关键点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鼓励学生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除正面分析字词句段篇的运用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甚至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也可利用教材进行补

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

五、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探究自问意识的重要途径。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语文知识的起点。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念、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扩充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预习可分为:(1)对整个学段语文学习的预习;(2)对整本语文书的预习;(3)对一个单元语文课文的预习;(4)对一篇课文的预习等。教师培养学生的自问意识应着重加强学生平时对文章的预习,它包括:通读全文(通读课文和注释、课文之前的预习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发现生字词和寻求解答);思考问题(用圈、点、勾、划、写的方法,标出和记下自己的体会);记录存疑(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到课堂上解决)。学生在预习中思考、提问,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就会让学生一种深入读书学习的期待和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社会需要的已经不是“书呆子”,而是会学习的人。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论文作者:王启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启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