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轨道交通为抓手的城市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其中以广东省尤为突出。广东省建设厅在2012年颁布了《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技术指引》等文件,并主导开展了第一、二批站点的综合开发规划,以解决城际轨道建设运营的资金问题。为增强综合开发规划的实施性和法定性,将编制主导权下放至各市。由此,东莞市在省厅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探索开展了多个站点地区的规划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一体化规划设计
东莞市位于广深之间,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核心发展走廊上,城市发展整体上呈现外向性空间结构的特征。东莞扁平化的行政架构形成镇村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镇域经济活跃、各镇街产业差异化明显,但中心城区的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镇街和中心城区、镇街间联系薄弱。
东莞市近年来积极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希望以轨道交通为抓手改变以往松散的发展模式,重塑空间结构体系、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推动镇街协调发展、改善市民公交出行品质。站点地区作为轨道交通的直接影响区,应积极挖掘土地潜力、最大化发挥轨道交通价值,提升环境品质引导产业升级,打造成城市重要的功能片区。
一、问题探索
站点地区的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该类型地区以往的规划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痛点”,具体表现在:
1、强交通弱统筹
站点地区发展的基础就是接驳换乘,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价值回收也是不可忽略的。以往的规划设计注重交通的工作内容,但弱化了对站点地区持续发展的整体统筹;也未考虑提前引导意向性开发主体介入,进而导致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成为“空中楼阁”并与具体开发脱节,未能有效的指导后续的控规编制和地块出让。
2、强车行弱步行
以往大部分站点地区的规划注重各类车行交通流线组织,而忽略了站点地区聚集的大量人群对步行空间环境的差异化需求。站点地区的土地价值较高、开发强度较大、聚集人群较多,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应区分各类人群步行的主要区域和次要区域,有针对性的对步行空间进行细致差异化考虑。
3、强空间弱特色
站点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形象展示区域,几乎都成为了地方“标志性”的地带。而目前不少地方的站点地区都采取“大广场”式的设计,站前地区特色缺乏整体形象雷同,空间形态千篇一律,未能充分反映城市的风貌特色。
4、强蓝图弱运营
近几年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井喷期,新建的站点大部分都开展了规划设计。但大部分中小城市内的站点地区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只建成了接驳设施和少量的居住小区,特别是不少城际站和高铁站地区还处于客流培育阶段,站点地区发展缓慢。追本溯源,这与站点的选址关系密切;其次,在规划上过于注重“蓝图”式的远景畅想,缺乏对产业和人口循序渐进的导入,缺少对站点地区开发主体及后续运营的考虑。
二、创新路径
在东莞市镇域经济活跃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建设会进一步拉近镇街、市中心及广深之间的时空距离,轨道交通成为东莞的重要发展引擎,站点地区也逐步成为各镇街的重点发展区域,围绕站点地区也展开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规划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东莞火车站TOD一体化规划设计承担着东莞“落地型TOD”规划编制的使命。作为东莞市主导编制的第一批站点之一,在省厅综合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产业策划、城市设计和交通详细设计、经济测算、利益协调、土地处理、控规调整、招商配合等工作内容,并同步开始引入开发主体。构建“TOD一体化规划编制体系”,强调TOD规划的实施落地性和管控精细化,并探索出一套符合东莞实际的TOD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体系。
三、规划实践
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将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抓手,并将站点地区作为市镇重点建设的区域。东莞火车站地区是东莞市政府近期重点打造的区域中心之一,站点周边现状产业层次不高、交通组织不畅、环境品质不佳,内部有广铁、地铁等交通方式,同时涉及航空导航台等限制因素,内部土地基本已收归国有。
1、TOD一体化规划编制体系
以东莞火车站为典型,从土地储备、利益平衡、市场需求、规划衔接、工程对接等角度梳理TOD规划落地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提出并完善了由TOD综合开发规划到TOD一体化规划编制体系的工作内容及运行机制,从省厅以平衡轨道建设资金为目的向站点地区持续开发运营转变。
2、产业策划和经济测算
结合城市总体结构完善及片区差异化发展策略,根据站点周边地区现有产业、功能集聚情况、各镇街发展情况,提出“东莞东北部发展核心”的总体定位。对市场需求及区域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预判,明确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位,提出功能组团和产品发展建议,并细化功能业态;以站点地区交通、市政、服务设施及生态容量等为基础,结合市场可行性,确定各类业态的开发规模。根据地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迫切程度,结合各业态的市场需求变化,提出租售模式、开发分期和首期启动策略等。对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进行测算校核,分析各阶段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销售及经营收入、盈利和风险分析等。
3、城市设计
以聚集公共功能、强化枢纽核心、带动周边发展为目标,通过空间设计重点突出高效枢纽、活力都市、魅力空间的特征,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中心地区。以公交、出租、私家车等接驳广深铁路和轨道2号线,构建换乘便捷、快速疏散的交通体系,打造高效枢纽;以休闲商业、商务办公、人才公寓、酒店服务、居住生活、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主,打造多元复合的都市活力街区;通过对地下空间、二层平台等特色空间的细化,注重建筑和景观风貌的整体把控,营造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地区。重点对站点地区的功能业态、空间形态、接驳设施、地下空间、二层平台、弹性支路、配套设施等进行管控,“底线思维、弹性引导”形成刚性和弹性结合的管控导则,指导后续控规编制和地块出让,为开发主体的介入预留足够的弹性。
4、交通详细设计
落实零换乘和步行优先的理念,重点关注路网格局、接驳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管道化组织各类车流和人流。外部形成多层次的快速疏散系统,内部根据土地开发和功能需求构建道路网,确保内外路网交通运行良好;接驳设施紧邻站点布局,接驳设施进出流线与物业开发车行流线互不干扰;严格控制停车位指标,引导人群公共交通出行,各地块地下静态停车共享互通;加强近期接驳设施安排及交通疏解组织,实现由近期接驳方案到远期实施方案的平稳过渡。
5、利益协调
东莞火车站由石龙火车站迁址扩建而成,对原有广深铁路的线路进行了改造,涉及已划拨给广深铁路公司的轨道用地;同时对石龙镇西湖社区的集体土地进行了征收。TOD一体化规划设计作为多方协调的平台,明确了向广深铁路公司和西湖社区返还一定的土地,并对返还土地的位置、规模、地下空间等进行了管控引导。落实TOD开发理念,确保站点地区紧凑低碳开发、带动外围地区发展,列明强制性和引导性条款,提出土地开发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行动运营计划等,并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责。
四、结束语
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规划设计,本文以东莞火车站的规划实践为例,构建符合东莞实际的“TOD一体化规划编制体系”,力争打造交通便捷、空间宜人、可持续发展的站点地区开发样板,希望为更好的发挥轨道交通站点的带动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论文作者:袁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地区论文; 站点论文; 东莞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交通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