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性能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性的规划设计的状况并不少见,由此严重阻碍了配电自动系统综合性能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供电可靠性角度,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做出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以差异化规划为原则,论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具体实现,由此充分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规划研究
一、关于配单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技术要点
1.1主站规划设计要点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主站设计工作不容小觑,一般情况下可首先将其进行细化,即前置延伸模式以及大、中、小模式。在前置模式下,主站必须保证可以在监控区域实现前置延伸,由此完成区域信息的采集工作,进而达到就地监控的目标。在大、中、小模式下,则以可扩容平台为主要工作任务,由此使其在信息交互总线利用条件下和GIS等相关系统达成互联的目的,从而符合整合和共享配电网信息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作为基础,完成对配电网图模的构建工作,进而达到配电网故障处理、监控等要求。如果主站建设的类型不同,那么应将信息接入量作为参考,比如进行大型主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必须大于50万点,在进行中型主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必须达到50万点,进行小型主站建设时,其信息接入量需达到10万点之内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视在软件模块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工作,严加区分,大型主站首先应配置SCADA,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然后再引入信息交互等软件模块;中型主站的选择范围较广,可以配置一些高级应用软件,而小型主站通常是将故障处理、信息交互、SCADA软件模块作为主要配置。
1.2终端部分及通信部分的设计要点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工作中,终端部分的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是以“二遥”、“三遥”的终端设计比较常见。二遥终端是指能够达到电流要测、故障信息上报功能要求的终端。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其开关部分的设计不用引入电动操作机构。然而如果终端具有本地保护功能时,那么必须配备电动操作机构。在、终端功能可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其一在终端部分引入GPRS,其二在终端部分引入无线专网。此外,三遥终端是以故障信息
二、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意义
纵观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不合理的问题,受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的影响,供电自动化设计主要以城市供电特色为主,忽略了地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不能从全面的角度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供电主站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功能不符,传统的供电设备与现代化智能供电技术不能达到协同合作的要求,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针对以上所述情况,要想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次人手,划分我国供电需求的主次级别,根据不同地区供电需求的特点,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针对性,继而从根本上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投资效益,体现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战略性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内容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设计配电自动化主站是整个配电系统设计的关键,要想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明确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功能,了解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实际作用需求,进而围绕基本的设计要求,对配电主站应用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收集具体的应用数据信息,保证配电主站系统电网监控功能和电力传输处理等功能的有效性。首先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块进行设计,利用可扩容平台,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现代化网络的实时互联,其次进行系统硬件设施的配置,在正式配置相应参数之前,要了解配电系统实时电量的接人情况,在确保信息能够稳定的进行传输交流的基础上,配置故障处理模块内部数据,保证数据服务功能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合并。最后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性能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主站建设位置为设计的中心,按照科学的计算要求,在规定位置建设远程控制基站,实现对地区内供电情况的全程监控,为区域供电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的设计配电自动化终端实质上是数据信息传输的接受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自动加密功能,进而从相对全面的角度保证关键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配电自动化主站与终端通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光纤传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传输电流进行监测,对本地供电设备展开保护功能,一旦发现电流传输中断的情况发生,会自动锁定通信中断位置,同时将供电故障信息反馈到中央处理系统,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我国国土覆盖面积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国农村地区电网建设以分支少为主要的特点,而我国城市地区电网建设以分支多且复杂为主要的特点,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各细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就应该了解系统主站与终端通信设备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的建设需求和供电需求配别,采用差异化建设方法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工作。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在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时,除了上述三项技术需要达到合理化要求外,差异化规划原则也可以纳入设计之中。此原则应用于主站建设中,能够将前置延伸模式引入到县城中,而小型、大中型与重点城市分别进行小型主站、中型主站与大型主站的设置。而在继电保护与配电终端设计中,若要引入差异化原则,应根据区域的差别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比如对于A+区域,可融入全电缆供电模式,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终端部分以三遥设计为主,由此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而且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供电恢复;对于A类区域,也可效仿A+区域,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终端部分以三遥设计为主,同时选择绝缘导线或电缆,并利用GPRS通道、“二遥”终端与本地保护的充分结合,从而实现线路故障减少的目的;对于B类区域,一般是在线路及联络开关部分配置“三遥”终端,其他终端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这样的配置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发生率;对于C类区域,要求全部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对于D类区域,在断路器应用下,采用三段式过流保护,再GPRS通道、“二遥”相结合,从而实现故障的切除功能。还有一点需注意,在对重要用户进行实际规划工作过程中,应首先对其做好系统规划,可以A+类区域的设计方法为参考依据。
五、结束语
配单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应大力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供电可靠性需求为依据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明确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通过差异化规划原则,使不同区域配电系统建设中,均可满足供电可靠性标准要求,由此促进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隋涛,黎华联,杜连业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8):52—60.
[2]谭媛,李浩,侯亚坤.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2):98-99..
[3]李岚田,田星.研究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J].科技尚品,2016,12(32):131-132.
[4]刘健涛,张家林,张志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37):44—50.
论文作者:冯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终端论文; 主站论文; 可靠性论文; 区域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