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之我见论文_孙海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之我见论文_孙海燕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幼儿园 311243

摘 要:本文借由解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明确自理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构建科学的自理能力培养方案,确保幼儿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消除其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方法研究

人类的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于幼儿生活阶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幼儿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均处于稚嫩阶段,作为未经雕琢的上等璞玉,行之有效的培育其生活自理能力,将有效养成其自主独立的良好意识。故此,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效培养,于幼儿生活环境中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体系,保证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是幼儿教育科学开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本文为保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行之有效地迎合幼儿生理特点与心理发特征,确保生活自理能力培育方案内化“人本化”思维,从认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价值出发,在强调自理能力培养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自理能力培养方案,确保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合理的自理能力培养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解读

众所周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不仅对其成长阶段的不良习惯养成影响深远,并会造成其社会生活的融入困难。因此,在人类幼儿阶段,行之有效的培育幼儿自理能力,对幼儿身心成长,融入未来社会生活而言至关重要。对此,详细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1.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便于其更早地学会自立,养成自主意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自立能力的养成,自主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幼儿逐步完善自我,养成进取与拼搏的精神,从而能在社会活动中发挥自身价值,成就自身事业。

2.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便于其摆脱父母依赖,建立良好人格。自理能力不仅能促进其心理意识的成长,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早脱离依赖父母,幼儿的成长与适应社会能力则更强,这有助于其抗压力的形成,并保证其在未来的生活与发展中能根据社会变化,调整自身身心状态,从而以积极的面貌应对社会发展。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认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价值基础上,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育体系,率先应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培育中应注重的要点。对此,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育目标与培育重点两角度出发,认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育时的关键所在,其包括以下内容: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总体要求,明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年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几阶段:

(1)托班阶段。托班阶段的幼儿普遍在2至3岁左右。该阶段幼儿已经拥有行走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在该阶段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应注重培育幼儿明确脏与干净的概念,培养其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并注意在洗漱之时不弄湿衣袖。此外,有便意后告知老师,入厕后自己脱裤子等也是培养重点。当然,基本规矩礼仪的培育也很重要,打水排队;饭前饭中饭后都不大声喧哗打闹;节约粮食;注重口腔清洁等都需培养。另外,睡觉时记住自己床铺位置,安静入睡等礼仪也是培育目标。

(2)小班阶段。小班阶段的幼儿大致在3至4岁左右。这一时期的自理能力培养,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主自理性。强调幼儿自己走路上学,不用父母抱;灌输幼儿穿衣服、系鞋带、分左右等知识,并培养幼儿收拾、整理概念。以便幼儿在午睡时可自己穿脱衣服、裤子、袜子等物品,并将其整齐地叠放在指定地点。当然,收拾能力的培养不仅应侧重幼儿对自身物品的妥善保管与科学放置,还要注意对玩过的玩具、用过的物品进行归位处理。

(3)中班阶段。中班阶段的学生大体在4至5岁左右。这一时期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应融入家庭信息的记忆内容。保证幼儿养成自己刷牙、用筷子、用毛巾、用纸巾的同时,对自身家庭住址有足够的了解,并拥有一定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能将个人信息告诉给陌生人的道理。

(4)大班阶段。大班阶段的幼儿一般在5至6岁左右。这一时期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步展现效果,无论是吃饭、上厕所,还是收拾东西、就餐、睡觉,都能展现自理性,实现自己动手。然而,在大班阶段,幼儿自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并在原有培养的能力基础上,增加自己的事情由自己来做的教学目标,培育幼儿自己洗手帕、洗袜子、收拾餐具等能力。并增加其信息的记忆内容,培育其乐于助人精神,培养其护卫生命的能力。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明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再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详细内容,定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重点,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贯彻: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融合“人本”,实现幼儿身心共同培养。在幼儿自理能力培的过程中,贯彻人本思想,真正站在幼儿身体成长与心理成长的双向培育视角下,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育体系,确保幼儿生活自理培育内容可行、能行、应行,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需关注的焦点,行之有效的贯彻“人本”,为幼儿打造合适的培养空间,才能保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形成。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环境”,实现能力培养常态发展。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是较为长期的工作。因此,在幼儿生活环境中构建自理能力培养体系,应注重培养环境的常态化发展,确保落实培养常态化,才能发挥自理能力培养作用,科学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科学方案

1.幼儿教育组织自理能力培养环境构建。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分析幼儿生活环境的构成,幼儿教育组织是不容或缺的教育引导机构,是培育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保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效培养,在幼儿教育组织内部形成自理能力培养环境,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关键所在。不过,保证幼儿教育组织形成良好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境,应注重以下两点内容的落实:

(1)幼儿园教育人员自理能力培养意识的培育。在幼儿教育组织自理能力环境构建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人员自理能力培育意识的培养,对幼儿园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环境而言至关重要。对此,为科学高效打造幼儿自理能力培育环境,应注重幼儿园教育人员自理能力培养意识的培育。具体来说,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阶段,率先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灌输《指南》及《指导纲要》,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明确幼儿自理能力培育目标,认知幼儿自理能力培育侧重,从而构架良好的自理能力培育体系,引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当前,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自理能力培养意识的引导,在结合高效、精准、科学的思考方向,以形成再教育、榜样引导与交流论坛合理构建的综合体系,以提升教育人员教育素养,保证教育人员能力培养意识准确为重点,形成了科学、良好的教育体系。

(2)幼儿园教育人员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人员自理能力培养意识有效构建的基础上,发挥教育组织引导作用,运用自理能力培育科学方案,构架自理能力培养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幼儿园内游戏中的自理能力渗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应注重幼儿园生活全局的有效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课余游戏中,结合实际场合,运用情境模拟、故事讲解及图画书、动画片等方法,科学渗透自主自理知识,引导幼儿主动形成良好的自理意识,在平日里便接受潜移默化的自理能力培养,逐步形成自主、自理能力。

②幼儿园内环境中的自理能力渗透。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需借助幼儿游戏引导幼儿自理能力形成。利用幼儿园内自理氛围营造,同样可保证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对此,教师应利用校园墙壁、宣传海报、休息时间动画播放,及日常作息的榜样教学。真正打造自理能力培养空间,以此来引导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

2.幼儿生活家庭自理能力培养环境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仅依靠幼儿园教育组织的教育引导远远不够。实际研究幼儿生活环境不难发现,除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外,幼儿最多接触的生活环境便是家庭生活环境。在该环境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是巩固幼儿园教育,拓展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幼儿生活家庭环境构建中,注重自理能力的有效融合,使其辅佐幼儿园自理能力培养体系,是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手段。对此,本文根据现阶段幼儿园自理能力培养的延展成果,拟定幼儿生活家庭环境构建应落实一下内容:

(1)自理能力的榜样示范。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只有科学引导幼儿自理能力形成,才能保证家庭教育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辅助作用。对此,幼儿家长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避免溺爱心理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例如,在进行自理就餐能力培养时,家长应明确自身行为对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餐前准备时根据幼儿的年龄情况,要求幼儿帮忙摆放餐具,准备桌椅等工作。而在幼儿就餐时要尽量示范正确的用餐知识,用餐礼仪,并鼓励幼儿学习自身用餐方式,尽量在大人不帮助的情况下学习筷子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应用餐盘、汤匙。当然,在整个用餐过程中,家长要充分示范正确的自理技巧,并在幼儿出现错误的时候以无声的方式进行再次示范,指正幼儿错误。

(2)自理培养的家园合作。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构建中,不仅应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效果,同样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于家庭中营造自理能力培养氛围,确保家庭内部落实《指南》内容,落实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合理培养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自理能力。因此,着眼于家园合作的实际作用与具体价值,打造家长与幼儿园有效的沟通机制,结合数字技术、传统方案,打造幼儿家长讨论/通知群,自理能力培育进度笔记,确保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中保持沟通,互相交换意见,从而形成家园合作体系,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身心成长的关键。对此,贯彻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目标,从幼儿园与家庭两角度出发,构架家园合作培育氛围,以此来引导幼儿自理能力形成,将保证幼儿掌握科学自理能力,并在生活自理中养成独立意识与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江 重在养成,趣在过程——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行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30:119-120。

[2]李凤姣 当代教育环境下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现状——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92-94。

[3]王佳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科学指导小班幼儿“生活环节”的语言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2:85-86。

[4]谢莉 我们一起迎接小学的到来——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指导[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S1:66-68。

[5]田蜜 自我责任从吃饭行为养成开始——小班幼儿吃饭情况分析与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16,05:46-48。

论文作者:孙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之我见论文_孙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