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融合教育向学前延伸的实践探索论文

幼小衔接:融合教育向学前延伸的实践探索

● 韩郁香

【摘 要】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基于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特殊教育向学前延伸的实践探索。通过组建融合性实践团队,完善“一生一案”,落实个别化教育理念,为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特需儿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秉承“用爱托起生命的灵动”的办学理念,全力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致力于发现每个特需儿童的智能潜力和个性特点,识别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为每个特需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助力,为每个特需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建立赋能。在推进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娄葑实验小学基于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新入学特需儿童的发展状况,尝试将融合教育向学前阶段延伸,开展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的实践。[1]

一、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国内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幼小衔接实践的不足

《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中提到,为了实现全省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需加快发展学前三年特殊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式。尽管学前融合教育与小学融合教育的开展不断走向深入,但二者之间的联系较少,更多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在国内融合教育领域,对幼小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更为鲜有。可见,对这方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式(2)为采动影响下,含应力包裹体煤体不考虑瓦斯时的应力解。但在实际煤矿采掘过程中,煤体的孔裂隙中必然含有承压的瓦斯,假设其大小为P0。则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就可以求得含承压瓦斯的包裹体煤体骨架中的各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公式为

(二)特需儿童学段过渡中的适应性需求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不只是环境的改变,更是教育形式的改变,对儿童来说需要适应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儿童在进入小学后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而有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期会比一般儿童的更长。娄葑实验小学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后发现低年级特需儿童的适应问题较为明显,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后,会较难理解与服从学校规则,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也难以完成,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学校生活适应困难、人际沟通交往出现问题等。为了保证特需儿童学业的平稳过渡,尽早适应社会角色、学习内容、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幼小相邻”的优势

娄葑实验小学与娄葑镇夏园幼儿园紧紧相依,平时“一校一园”会共享一些设施、资源。此外,夏园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大部分会成为娄葑实验小学的生源,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未来极有可能在这里读书。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生源延续特点,是娄葑实验小学开展融合教育幼小衔接实践的重要促成条件。基于此,娄葑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优势与地理优势,先行尝试、探索融合教育幼小衔接。

二、组建“一校一园”融合教育实践团队

变频调速系统的电压暂降免疫度计算及关键参数设计//莫文雄,许中,马智远,陈伟坤,钟庆//(18):157

经过多方评估,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共同研究讨论,娄葑实验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确定了幼小衔接的课程,包括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两大模块。

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的探索实践,让小学教师从学前阶段开始关注这些特需儿童,在小学入学前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好充分的支持和协调工作。一园、一校组建的融合教育实践团队,让资源共享、交流互通更具突破性,让融合教育的幼小衔接更具专业性。

在融合教育幼小衔接正式实施时,团队中两个学段的教师各施所长:小学的资源教师擅长特需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而幼儿园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蒙氏教育法,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蒙氏教具,帮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一校、一园的教师定期组织研讨,共同探讨融合教育中如何更有效、更专业地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和蒙氏训练。

娄葑实验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课程具有多样化、全领域、开放性等特点。学校根据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需要,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展个别化教育,包括制订个案的发展目标及达标所需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巡回指导教师的专业支持下,对计划进行执行与督导,安排个案课表,建立档案,制订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课程。

资源教师整理特需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现状,并以“一对一”个案咨询的方式,加深对其个体化的认识,最终形成“一生一案”。随着融合教育的实施,学生档案也在及时更新、不断丰富。学前特需儿童进入小学时,他们的个别化教育档案也会伴随入学,延续衔接,成为其个别化教育计划重新修订与实施的重要参考。

三、因材施教,实现课程的幼小衔接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年降水量110 mm,无霜期157 d,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典型的旱作灌溉农业区。玉米是民勤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年生产面积近0.67万hm2左右,产量12 750 kg/hm2。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大,重茬面积较大,品种严重退化,田间病菌虫害积累较多,严重影响着玉米产业的发展。2017年民勤县贤丰种业引进了玉米新品种科河699和大民3307,在红沙梁镇中沟村进行试验种植,鉴定新引进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主要特征特性,为民勤县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在开展融合教育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娄葑实验小学和夏园幼儿园互通共享,携手赋能特需儿童。小学的资源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相关教师和幼儿园的相关教师组建了一个融合教育实践团队,园区特教中心巡回指导教师也会定期督导,根据阶段实践情况提出建议,共同商定、修改、完善特需儿童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

发展性课程是挖掘每位学前特需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小学和幼儿园的品牌特色课程因材施教,助力学生个性发展。花样跳绳、绘本阅读是主要的发展性课程。在花样跳绳课程中,特需儿童可以观赏运动员的创意花式跳法,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练习,体验运动带来的放松感。绘本阅读课程是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多有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确定的重点课程,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建立“我·绘·读”学习小组,定期组织绘本研读,挑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绘本,用简单、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和表达自我,以欣赏(读、看)为主,辅以表达个人想法、感受,资源教师或心理教师借此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使后期的辅导更契合学生的心理。这两种发展性课程在小学阶段能够延续进行,通过难度的调整,让随班就读学生“跳一跳、够一够”,体验自我成长带来的愉悦感。

在初步筛选学前特需儿童的过程中,根据区特教中心的评估标准,娄葑实验小学资源教师对其进行系列观察与评估,包括语言、认知、情绪、动作、社交、自理能力、优劣势等方面。随堂听课是常用的一种评估方式,资源教师走进幼儿园,观察特需儿童与同伴、教师的互动情况,也关注他们在课堂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另外,资源教师重点评估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后期的个人补偿指导提供依据。在评估的基础上,资源教师在巡回指导教师指导下,协同幼儿园相关教师、家长等为每个学前特需儿童制订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根据其适应情况,制订转衔计划。

教学研讨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紧缺的矿种之一,被我国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省发现多处金刚石原生矿,自此以后山东进行了大量的金刚石矿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的金刚石找矿线索。近年来并未发现金刚石原生矿,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寻找金伯利岩同源岩浆岩,间接寻找金刚石原生矿。“山东省沂源县西里地区金刚石矿远景调查”项目组在2017年度发现橄榄玄武岩体,岩体位于山东省沂源县燕崖镇、中庄镇以及石桥镇交界处。通过对岩体进行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稀土元素及人工重砂分析,发现岩体中含有金刚石矿指示矿物铬铁矿和铬透辉石,对金刚石矿原生矿寻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全面提高岗位员工素质,是创新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班组是由人构成的,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高员工素质是搞好企业基层建设、提高执行力的根本,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补偿性课程是以缺陷补偿为目标的干预课程,主要包括感统训练、个人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社交训练、心理辅导等。幼小衔接过程中,补偿性课程的延续是灵活的,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状态不断调整、完善。资源教师最大限度地增加感知觉训练的教育功能、康复功能、训练功能,丰富感知觉统合的教学形式,实现训练资源的优化整合。学前特需儿童的个人训练主要集中于简单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采用塑造法、任务分析法和链锁法等结合正强化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此外,资源中心教师定期与家长交流沟通,指导其在生活中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进行泛化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2]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定期开展精细动作训练和社交训练,遵循学生的发展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训练目标。在心理辅导方面,心理教师

首先对特需儿童进行评估,把握其心理状况,并了解其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观察他们刚进入小学时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合理调节情绪。

在发展性课程和补偿性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再次合作,并继续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方的合作有利于保持环境变迁的连续性,有效缓解了特需儿童刚进入小学时的焦虑和不安,以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3]

下一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将继续完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个别化教育,进行过程性评价,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和蚕宝宝一起成长
王楚楚(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指导老师:曾佳英

参考文献:

[1]夏峰,黄美贤,蒋骊.构建生涯发展体系,实现融合教育终身服务[J].现代特殊教育,2018(9),19—21.

[2][3]李娟.浅谈如何做好学前自闭症儿童幼小衔接工作[J]. 教育现代化,2017(49),203—204.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215021)

标签:;  ;  ;  ;  

幼小衔接:融合教育向学前延伸的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