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

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

李婧[1]2003年在《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文中提出按照系统保种理论,一个品种确定保种目标之后即应实行目标保种。但对目标保种如何才更有效,迄今尚无充分研究。为此,本文即以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高繁殖性能作为保种目标,探讨分子遗传辅助进行目标保种的新方法,并用以指导民猪的保种实践。具体工作如下: 1、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4个重要产仔候选基因——雌激素受体(ESR)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多态性,以在分子水平上重新认识民猪的种质遗传特性及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民猪中,4个候选基因中仅ES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与2000年的ESR和FSHβ基因分布情况作比较显示,群体遗传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即使ESR基因、FSHβ达到了平衡状态也不能保证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下一代保持不变。 2、针对动物实验的客观实际,运用BLUP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动物候选基因基因型效应的混合模型分析法,包括单基因模型、多基因无互作模型及多基因合并基因型逐步剥离模型。应用提出的多基因分析法对民猪产仔数4个候选基因的基因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考虑基因互作的情况下,4个候选基因效应均不显着(p>0.05)。②考虑互作时,ESR基因与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互作效应对民猪头胎总产仔数影响显着(p<0.05),其中,ESR与FSHβ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AABB型为最佳合并基因型;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AABB型也为最佳合并基因型;ABAB和AAAB分别为ESR与FSHβ基因、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的劣质基因型。其它基因效应均不显着(p>0.05)。 3、为了指导基因型辅助选配,运用BLUP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候选基因的遗传作用模式分析法,并分别采用单个候选基因效应分析模型、不剖分上位效应的分析模型和剖分上位效应的模型对民猪的产仔数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只考虑单个候选基因,FSHβ基因的显性效应与PRLR基因的加性效应显着(p<0.05),即FSHβ基因杂合型的头胎总产仔数显著低于平均值,PRLR基因的AA型为优良基因型,其它各项效应均不显着。②当同时考虑4个候选基因但不剖分上位效应时,FSHβ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达到显著(p<0.05),即FSHβ基因的AA型母猪经产活产仔数显着低于平均值;③剖分上位效应时,发现不同基因对猪产仔数的作用模式不同。 本研究所提出的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丰富了候选基因研究的理论,有关民猪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民猪优良基因的监测和分子标记保护的参考依据,进而指导民猪保种实践,因而既具理论意义,也具实践意义。

白洁[2]2018年在《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猪的产仔数是繁殖性状中重要的经济性状,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经济收益。通过候选基因法寻找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以及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猪的产仔性能,是目前猪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

李婧, 杨润清, 孟和, 潘玉春[3]2004年在《民猪产仔数性状四个候选基因效应分析》文中认为为了更全面地探讨民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以期为民猪的分子标记保种提供依据,选择ESR、FSHβ、PRLR和EGF等四个基因作为民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法进行了各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系谱、标记信息与表型值记录,建立线性混合模型,对各基因位点对民猪产仔数的影响进行了BLUP分析。结果表明:①四个基因位点在民猪保种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下的基因型频率相比较发现,只有ES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四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民猪保种群中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②在忽略基因位点间互作的条件下,各基因位点均与民猪产仔数无显着相关(P>0.05),即各基因位点的效应均不显着。

张冬杰[4]2004年在《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产仔数相关基因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母猪的产仔数性状是一个遗传力很低的数量性状(h2=0.1),用传统的选育方法提高母猪产仔数收效甚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以 Rothschild 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通过采用遗传标记和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已经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产仔数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 因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在产仔数性状上差异极其显着,因此,本实验通过对其 5个与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ESR、FSHβ、LH、PRLR 和 RYR1,及其碱基序列的差异比较,比较因其碱基差异所造成的产仔数差异的 DNA 分子机制。家猪以地方品种东北民猪、引进品种长白猪和培育品种双肌臀大白猪为代表,主要采用了 PCR 和PCR-SSCP 技术。 结果表明,基因克隆的部分序列中,叁者在碱基序列上并不存在显着差异,仅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异,但由于有些差异碱基位于外显子处,因此不能确定这种碱基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关键氨基酸的改变,造成功能上的变化,因此对存在变化的位点,在其两端设计引物,进行 SSCP 检测,来检验这种变化是否在每个猪种内都存在。结果:ESR第二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A→G,导致氨基酸 Arg→His 的变化,在家猪和野猪中均不存在 BB 型个体,但野猪中 B 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家猪的;FSHβ第一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 C→T,导致氨基酸 Phe→Ser 的变化,G→A 的突变导致氨基酸 Ala→Thr 的变化;基因型检测结果,除双肌臀不存在 AA 型个体外,叁种基因型在各个猪种内都有分布,不存在差异;FSHβ第三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C→T,无氨基酸变化,因此认为不存在差异;PRLR 第二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 C→T 无氨基酸的变化,T→C 导致氨基酸 Val→Ala 的变化,统计分析的结果是杂种猪中没有 BB、CC 型个体,野猪中没有 BB 型,家猪中虽然都有,但是 BB、CC 型的个体也很少,但总的看来,这叁者在 PRLR 基因的该片段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LH 第叁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T→G、C→T,无氨基酸的变化,不存在差异;RYR1 第叁对引物所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C→T,无氨基酸的改变,叁者不存在差异。综合起来考虑,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在本实验所做的这五个基因的部分序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赵伟[5]2008年在《RBP4,RARG,MYO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的产仔数是低遗传力性状(h2=0.1),用传统方法选育效果很不理想。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在低遗传力性状遗传改良上的作用寄予厚望。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产仔数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条件。维生素A对于促进精子和卵子产生、胎盘发育、胎儿生长与发育是必需的。它可提高胚胎直径的整齐度和胚胎发育的同步性,从而降低早期胚胎的死亡率,也可提高仔猪初生均匀度。维生素A还能够调节血液内孕酮的含量,从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肌纤维是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其生成仅限于胚胎期,在猪胚胎期70天左右即已形成,因此胚胎期肌纤维的发育可影响仔猪初生窝重和仔猪初生均匀度。本试验选择能够影响维生素A转运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和视黄酸受体γ(RARG)基因及影响肌纤维生成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繁殖性能差别较大的民猪群体、长白群体、大白群体、杜洛克群体和部分杂种猪(共计458头)为试验群体,采用测序结合PCR-RFLP和PCR-SSCP的方法,重点检测了这些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度多态性(SNPs),并分析了这些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与群体繁殖性能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BP4基因MSPⅠ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着。MSPⅠ位点为AA基因型的民猪母猪的产仔数、21日龄仔猪数、断奶仔猪数显着高于BB型民猪。综合其它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认为,MSPⅠ位点的AA基因型是民猪母猪产仔数的有利基因型。(2)本研究首次在RARG基因内含子3上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该位点是由碱基A→G突变造成的。该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着。在民猪群体中,AA基因型母猪的21日龄仔猪均匀度和断奶仔猪均匀度显着高于BB基因型母猪;在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和仔猪初生活仔窝重显着高于BB型母猪,该位点的AA基因型大白群体产活仔数的有利基因型,但对其它试验群体母猪的产仔数并无明显影响,因此并不能判断该位点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3)RBP4基因MSPⅠ位点和RARG基因内含子3位点BBBB合并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基因型频率最低。RBP4基因和RARG基因不同合并基因型对民猪群体、长白猪群体和大白猪群体的多个繁殖性状有显着影响,但作用无明显规律,表明两基因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互作关系。(4)MYOG基因内含子2多态位点、3’端多态位点和5’端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群体中分布差异不显着。内含子2多态位点AA基因型民猪母猪的21日龄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显着高于AB型和BB型母猪,AA型和BB型母猪的21日龄仔猪窝重显着高于AB型母猪,在长白群体中,AA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着少于BB型母猪。在大白群体中,BB基因型的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21日龄仔猪数显着高于AA型母猪,但AA型母猪的仔猪初生均匀度显着高于AB型和BB型母猪,综合长白猪和大白猪研究及其它研究结果,可以认为BB基因型是产仔数的有利基因型;3’端多态位点在长白群体中,AA型母猪的初生窝重显着高于BB型母猪。在大白群体中,AA基因型母猪的初生窝重显着高于BB型母猪。在杜洛克群体中,AA型母猪的产活仔数显着高于BB型母猪。在长民猪群体中,AA型母猪的仔猪初生均匀度显着高于BB型母猪,研究结果表明AA基因型是仔猪初生窝重的有利基因型;5’端多态位点AA型民猪的总产仔数显着高于BB型母猪,但没有发现该位点对其它试验群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因此应做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该基因位点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李婧, 孟和, 李长龙, 孙立彬, 潘玉春[6]2003年在《ESR与PRLR基因对民猪产仔数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PCR -SSCP ,检测ESR与PRLR基因的多态性 ,并采用混合模型统计了基因型与表型值 (产仔数 )的相关性 ,分析了民猪ESR与PRLR基因各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对民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就民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而言 :ESR基因基因型间 ,AB型较AA和BB高 ,差异不显着 (P >0 .0 5 ) ;PRLR基因基因型间 ,AA >BB >AB ,差异也不显着 (P >0 .0 5 ) ;两基因的互作效应显着 (P <0 .0 5 ) ,其中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AAAA为最佳的合并基因型 (P <0 .0 5 )。

冯富彦[7]2010年在《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豫南黑猪是以地方猪种—淮南猪为母本,美系杜洛克猪为父本,经过杂交、横交固定而新培育出的一个瘦肉型品种。目前为止,尚未对豫南黑猪FSHβ和PRLR基因进行研究。本试验主要以豫南黑猪为试验材料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及大约克猪3个引进猪种为对照,对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两个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豫南黑猪育种工作中的应用。1.FSHβ基因遗传变异分析FSHβ基因内含子1含有缺失片段,设计引物扩增该区域,对缺失片段测序发现,缺失片段大小为277bp,且片段内含有一个SNP多态位点(A→G突变)。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4个猪种FSHβ基因多态性得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豫南黑猪等位基因A、B、C频率分别为0.0738、0.6475、0.2787;基因型AA、AB、AC、BB、BC、CC频率分别为0.0164、0.0246、0.0902、0.4426、0.3852、0.0410;多态信息含量0.3451,杂合度0.4434,不同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之间有极显着差异(P<0.01)。基因型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得到,CC型豫南黑猪初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AC型分别多2.67和2.79头(P<0.05),经产分别多2.03和2.14头(P<0.05);而引进猪种初产和经产都没有显着差异。2.PRLR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分别在PRLR基因内含子9和外显子10上设计引物位点P1、P2。对P1位点克隆测序发现,在此区域内有5个位点突变(G756A、T892G、C924A、C1055G、T1078G)。采用PCR-SSCP技术对P1位点研究,发现3个等位基因、5种基因型,未发现AB基因型。豫南黑猪等位基因A、B、C频率分别为0.19、0.59、0.22;基因型AA、AC、BB、BC、CC频率分别为0.16、0.06、0.50、0.19、0.09;多态信息含量0.5051,杂合度0.5675。基因型在4个群体中分布未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基因型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得到,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着影响;引进猪种CC基因型初产产活仔数比BC型多产2.38头,差异显着(P<0.05)。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4个猪种P2位点多态性得到,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豫南黑猪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5811、0.4189;基因型AA、AB、BB频率分别为0.3343、0.5135、0.1622;多态信息含量0.3683,杂合度0.4868。不同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基因型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得到,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着影响,但都呈现BB>AB>AA的趋势;引进猪种BB型经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AB型分别多2.04头和2.53头,差异显着(P<0.05)。AB型母猪断奶重比AA、BB型重0.37kg,差异显着(P<0.05)。3.通过在内含子8和内含子9上设计引物,扩增出149bp的片段,序列分析得到75bp的外显子9。测序显示在内含子8的第559位点可能一个新的SNP位点(C/T),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1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FSHβ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差异极显著。豫南黑猪群体内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较大。基因型CC型在产仔数上是优势基因型,而其他猪种不存在这种相关性。2 PRLR基因P1、P2位点,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不同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没有显着差异。豫南黑猪群体内两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较大,而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着影响。P1位点各群体基因型分布未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 CC基因型引进猪种在初产产活仔数上为优势基因型;P2位点BB基因型引进猪种在经产产仔数上为优势基因型。3扩增出猪PRLR基因exon9,在intron8上可能会有一个新SNP。

陈宇[8]2018年在《基于猪全基因组SNP筛选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文中研究表明母猪繁殖性能与母猪年生产力和猪生产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在0.1左右,属于低遗传力性状。用常规选育方法改良低遗传力性状,难以获得理想遗传进展。用SNP标记对低遗传力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能够提高对相关性状选育的遗传进展。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了31头猪的全基因组SNP,将其称为“重测序数据”。在Pig Var数据库下载60头猪的全基因组SNP,称为“Pig Var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测重测序数据和Pig Var数据中差异显着SNP,用参考基因组对差异显着SNP进行基因名称注释,产生差异显着基因。对差异显着基因进行GO、KEGG pathway、Gene network分析;在NCBI网站上对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筛选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重测序数据含有9,156,138个SNP。卡方检验得到差异极显着(P<0.01)SNP43,072个,基因名称注释得到2,412个基因。T检验得到差异极显着(P<0.01)SNP 95,040个,基因名称注释得到4,132个基因。在重测序数据中,通过卡方检验和T检验一共筛选到13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包括4个已报道基因:BMP7、ESR1、PRLR、BMPR1B,9个本研究发现的候选基因:ITPR1、EGFR、ROCK2、FOXO3、LEP、JAK2、MAPK3、PIK3CA、SMAD3。Pig Var数据含有5.77 GB的SNP。卡方检验得到差异显着(P<0.05)SNP1,505,016个,基因名称注释得到11,121个基因。T检验得到差异极显着(P<0.01)SNP 488,155个,基因名称注释得到7,897个基因。在Pig Var数据中,通过卡方检验和T检验一共筛选到26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包括8个已报道基因:ESR1、PRLR、BMP7、RARG、NCOA1、ADAMTS1、ITGB1、BMPR1B,18个本研究发现的候选基因:SMAD4、ITPR1、IGF1、MAPK1、MMP2、PIK3CG、PRKACA、ROCK2、BMPR1A、SMAD2、EP300、SHH、FOXO3、CDK2、FLT1、GHRL、LEP、SRC。通过重测序数据和Pig Var数据的分析一共发现31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包括8个已报道基因:RARG、ESR1、PRLR、NCOA1、BMPR1B、BMP7、ADAMTS1、ITGB1,23个本研究发现的候选基因:SMAD4、ITPR1、IGF1、MAPK1、MMP2、PIK3CG、PRKACA、ROCK2、BMPR1A、SMAD2、EP300、SHH、FOXO3、CDK2、FLT1、GHRL、LEP、SRC、EGFR、JAK2、MAPK3、PIK3CA、SMAD3,在这23个基因中,SMAD4、PIK3CG、MAPK1、ITPR1、MMP2、IGF1、CDK2、FLT1、GHRL、SHH、ROCK2、LEP、EGFR可能会促进产仔数的提高,PRKACA、FOXO3可能会导致产仔数的降低。通过对重测序数据和Pig Var数据的分析一共发现7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的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信号通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JAK2、PRLR、LEP、PRL、LEPR有互作关系,BMPR1B、BMP7、SMAD3有互作关系,MAPK3、PIK3CA、ESR1有互作关系,SMAD2、SMAD4、BMPR1B、BMPR1A有互作关系。

李祥辉[9]2010年在《猪的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选用长白猪、叁江白猪、大白猪和东北民猪共计226头作为供试群体,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不同品种猪A-FABP基因第1内含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并对A-FABP基因的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以确定酶切位点变异的位置和突变的碱基类型。利用SAS8.1统计软件Analyse GLM过程分析A-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肉品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目的是为上述品种猪的肉品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选种选育提供研究依据。通过PCR-RFLP检测的结果得知:在Bsu36Ⅰ酶切位点上,4个猪种均有多态性,长白猪、叁江白猪、大白猪和东北民猪的等位基因D的频率依次为0.69、0.63、0.67和0.83;在BsmⅠ多态位点上,各群体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长白猪和大白猪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0.76和0.78,而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0.21和0.29。Bsu36Ⅰ多态性是由4624位发生的C→G的碱基突变引起的;BsmⅠ多态性是由5006位发生了C→G的碱基突变。多态性与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相关关系结果表明:Bsu36Ⅰ和BsmⅠ多态性对长白猪和大白猪日增重有显着影响(P﹤0.05),而Bsu36Ⅰ和BsmⅠ多态性的对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产活仔数却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长白和大白猪A-FABP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对日增重的最佳组合为“Dd-BB”和“dd-BB”,日增重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584.578和595.469。而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A-FABP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对产活仔数最高的基因型组合依次为为“DD - Bb”,产活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12.963和13.701。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Bsu36Ⅰ多态性对长白猪、大白猪、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IMF都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Bsu36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对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滴水损失、剪切力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对长白猪的滴水损失、大白猪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叁江白猪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和东北民猪的滴水损失都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长白猪、大白猪、叁江白猪和东北民猪IMF最高的基因型组合依次为“DD - BB”,“DD - BB”,“dd - bb”和“dd - bb”,IMF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1.766,1.968,3.968和4.195。综上所述,通过提高最佳基因型组合的频率能够提高4个猪种的IMF含量,从而达到提高肉品品质的目的,同时对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并没有负面效应,对部分猪种还有提高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作用。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10]2005年在《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313头个体PRL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4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结果表明:除东北民猪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氏猪均处于遗传基础极度不平衡状态;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推测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是:AA>AC>AB>CC。

参考文献:

[1]. 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D]. 李婧.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2]. 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探究[J]. 白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3]. 民猪产仔数性状四个候选基因效应分析[J]. 李婧, 杨润清, 孟和, 潘玉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

[4]. 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产仔数相关基因的比较研究[D]. 张冬杰.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5]. RBP4,RARG,MYO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D]. 赵伟.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6]. ESR与PRLR基因对民猪产仔数的影响[J]. 李婧, 孟和, 李长龙, 孙立彬, 潘玉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

[7]. 豫南黑猪与引进猪种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D]. 冯富彦. 河南农业大学. 2010

[8]. 基于猪全基因组SNP筛选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D]. 陈宇. 华南农业大学. 2018

[9]. 猪的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研究[D]. 李祥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0

[10]. 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J].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标签:;  ;  ;  ;  ;  ;  ;  ;  ;  

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