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学的创建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民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民族经济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所谓民族经济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各民族的经济问题。它既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又从经济方面研究民族问题。它是介于民族学、经济学两门学科之间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介学科。
民族经济学的诞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产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党中央极为重视民族问题,关心民族工作。因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居住面积占全国的64%以上,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各种物质财富,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境况比较贫困,直到现在,全国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成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大批高级经济理论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迫切需要战略性和对策性的理论成果。因此,民族经济学一经诞生,便呈现出明显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优势。
二、民族经济学科点的科学研究工作
民族经济学科以中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如: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制度,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族现代化的趋势特征,民族利益的实现方式,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民族经济学还将逐步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与世界民族经济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与世界华人经济的比较研究。
从80年代起本学科点围绕着民族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东、西部差距问题,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少数民族贫困问题,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共组织各类学术调查30余次,科研人员的足迹遍及宁夏、青海、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为进行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经济所人员单独或与其他单位合作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的科研课题,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是建国以来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列入国家计划课题中规模最大、科研经费最多、研究最为系统全面的课题。此项目分为32个子项目,参与项目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项研究出版了28部项目成果,锻炼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民族经济研究人才,扩大了民族经济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受到了社科基金会办公室及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人的表扬。除了由经济所牵头的研究项目外,我们还与兄弟单位合作,共同承担或参与了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如中国少数民族城镇经济研究、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联合开发项目、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亏损企业调查、武陵山区农村综合开发治理等近20个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经济所共出版著作56部,其中有《民族经济学与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等10部著作获部委级奖励。这些成果填补了民族经济理论、民族经济史、民族商业史、民族经济地理等研究领域的空白,在民族经济领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1988年由经济所部分学者首先提出的民族地区经济双向发展的思想,很快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民族经济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全国民族经济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学科点在全国民族经济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推动全国民族经济研究的中心。
三、研究队伍的扩大和学术交流的开展
民族经济学是一门新学科,原来没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不仅专职研究人员少,兼职研究人员也不多。经过20年的努力,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所是我国第一个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培养民族经济专业高级理论和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也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民族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经济研究室是实力雄厚的研究单位。各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均有人数不等的研究力量,其中中南民族学院具有民族经济硕士点。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从事民族经济的研究工作。
根据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全国范围内促进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和交流,经国家民委批准,1981年由国家民委经济司和中央民族学院经济所共同牵头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研究会办公室设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一套班子,二块牌子。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是本学科最重要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组织和协调全国科研力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学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过13次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商品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重大专题开展讨论。在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学会编辑出版了13本论文集,对学科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实质性的引导作用。此外,学会还组织过多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将一批有建设性价值的学术论著推向全国。通过上述学会活动,全国范围的民族经济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广西、内蒙古、宁夏、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甘肃以及呼伦贝尔、延边州、临夏州、湘西州、凤凰县、松潘县等15个省区和州县纷纷成立了本会的团体会员制分会。这些分会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支活跃的朝气蓬勃的科研网络队伍,一批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学者和领导干部以及全国著名的学者教授也成为学会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为了配合民族经济学科的学术活动,1981年和1987年,研究会先后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通讯》和《民族经济》季刊两种内部刊物。至今,前者共出版了48期,后者已出版37期。《民族经济》季刊成为民族经济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发表成果的重要阵地,各民族地区的作者、读者迫切要求将该刊早日办成公开刊物。
在国内交流方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通过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联络团结了一大批长期从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学者、教授,以及多年从事我国基层民族工作的同志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同志。同时,还与国家及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交流关系,制定了定期交换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的制度。
适应学术活动走向世界的趋势,多年来,经济所的教授及科研人员先后赴美国、韩国、波兰、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学习进修,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也来所进行过交流访问,他们对民族经济学科取得的成绩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四、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民族地区急需高层次的经济建设人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民族经济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民族经济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并培训民族地区的在职干部以及经济建设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至1998年已经招收硕士生11届138人;招收日本、韩国留学生7人、高级进修生1人;招收博士生8人;博士后1人;已经毕业博士4人、硕士82人、留学生2人。1998年是民族经济学科点招收硕士生最多的一年,共招收30名。民族经济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政治素质好,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或学术带头人。
民族经济学科从1996年开始,经国家教委批准,由研究生部筹办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第一批学员主要是广西教委处以上干部和百色地区田阳县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共有40多人。这项举措是民族经济学科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又一新开拓。它将为民族地区培养永久牌干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最近,新疆、内蒙古等地多次来人商谈举办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进修事宜。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培养目标明确。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济学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民族经济学理论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经济理论人才和应用人才。
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社会实践,重视调查研究,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科学研究。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每届学生都开展学术论文评奖活动。92级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文章共计40万字。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专著出版。有的硕士论文经过加工作为专著出版。
3、始终坚持导师组制度。导师组统一招生,共同培养。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挥导师的群体优势,导师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有利于发挥每位导师的专业特长,使教学质量和论文指导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这一制度也有利于学生向众多导师学习,拓展视野。
4、重视教材建设。对于一个新兴学科,教材建设至关重要。多年来,民族经济学科点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供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如:《广义民族学》、《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研究》、《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经济史》、《中国民族地理学》、《中国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培育与运作》、《少数民族边境贸易》、《民族贸易概论》、《民族经济学导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经济》、《西藏经济的发展与对策》、《关于民族科学与民族研究》、《民族经济学教程》、《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等20余部。
5、严格管理。我们本着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管理方面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即所一级统一管理与导师的分散管理相结合,设立班主任和研究方向的指导小组,大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6、搞好服务。民族经济研究所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服务,如书刊资料借阅复印;学生信函收发;课程安排;教室协调;制定招生计划和教学方案;招生复试;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学术活动、论文开题报告及答辩的组织管理;欢迎新生、欢送毕业、节日联欢、教学档案资料管理等等。
五、申请学位点的工作
从1982年起开始申请硕士学位后,用了8年的时间,1989年被批准为硕士授予权单位。此后,民族经济学科点的师生一直把争取博士点作为奋斗目标,从1990年起开始申请博士点,又用了8年时间,于1998年6月被批准为博士授予权单位。为了争取到博士点,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向领导机关、兄弟院校、学位委员会评审成员寄去(送去)本学科点的材料及科研成果,让人家了解我们。民族经济学科自诞生以来,用了两个8年时间争取到博士点,这说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深信中央民族大学能够争取到博士点,也一定能够把博士点办好。
六、民族经济学科健康发展的几点体会
1、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是民族经济学科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1979年国庆30周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术研讨会上,民院的老师提出创建“民族经济学科”的思想,这一建议获得了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国家民委领导杨静仁、杨东生、胡嘉宾,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于光远、邓力群,民族理论家牙含章以及一些多年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同仁们的支持和赞同。1980年3月,经国家民委党组批准,开始筹备成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1981年6月1日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成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是已故的德高望重的张养吾老院长。1989年国家民委批准民族经济为部委级重点学科,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在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期间,民族经济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五个重点学科之一。1997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各级领导的关心、校学术委员会的赞同、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点。
2、民族经济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征,它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是这一学科顺利成长的巨大推动力。
3、学科发展的基本方针正确。民族经济学科创建之初便制定了“四为、两向、一结合”的方针。即: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原则指导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民族经济研究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族地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工作服务,为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方面的专门人才服务。研究工作必须面向教学、面向民族地区。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发挥团队精神。施正一教授经常说,我们这个年轻的学科,靠单人比赛谁也不行,靠团体赛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多年来,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依靠这两块牌子团结校内外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合作攻关,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同培养研究生。
5、有一个好的领导班了和得力的办事机构。自学科创建起各届领导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能够团结各位人士,努力拼搏。办公室人员敬业精神强,办事效率高。
七、加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1、民族经济学现在还处于创建的阶段,还不够成熟,学科发展道路漫长,任务艰巨,需要全方位的扶持。
2、认真研究毕业生的去向,加大对民族地区在职人员攻读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民族经济专业就是为民族地区输送高级经济理论和应用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我们也一直按此方向培养学生,但是,毕业生中留在北京或东部发达地区的居多,回民族地区的人不多。民族地区“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不是在短时间靠我们的教育能够解决的。今后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在职人员的培训,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3、加强学术队伍的建设。现在民族经济学科的学术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亟待补充和提高。我们渴望在人员调入、晋升职称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为了调整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需要与民族地区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厂矿企业加强联系,聘请在民族地区从事经济工作的“专家”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
4、扩大开放。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国别和数量。筹备2001年,建所20周年时召开国际民族经济学术研讨会。
5、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努力把本学科点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全国性和国际性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民族经济学是扎根于中国各民族沃土之中,由中国学者创建的新兴学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西移,为民族经济学科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旷世良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把民族经济学推向新阶段,为中华巨龙的腾飞,为中国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为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一流大学,团结奋斗,共勉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