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_企业资产论文

我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_企业资产论文

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型企业论文,中国论文,程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04)04-16-06

一、引言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休·诺兰(Peter Hugh Nolan)在他的文章《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大型工业面临的挑战》中写道,“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大型工业基本上就未能跟上世界领先者的步伐……与10年前相比,它们被落得更远了。”(注:彼德·休·诺兰(Peter Hugh Nolan).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大型工业面临的挑战[A].全国政协办公厅.经济全球化 亚洲与中国:二十一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之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p.409.)

诺兰教授有关这一主题的详细文章参见:彼德·休,诺兰.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型企业——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OL].http://www.drcnet.com.cn/HTML_DOCUMENT/Guoyan/greatview/2000-10-11/17538A67A5DB9CF34825697400260A3A.asp,2000-10-11.)诺兰教授在文章中对中国包括航空、石油和石化、医药、电力设备、汽车、钢铁、煤矿在内的大型企业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分析,特别比较了这些企业与该行业全球领先者之间的差距。文章的结论是令人深思的。但是,中国的大型企业真的会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中败下阵来吗?本文并未试图轻易回答这一复杂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情况,从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角度总结它们国际化程度的现状以及与全球领先者之间的差距。

二、企业国际化理论与评价方法

(一)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含义

通常来讲,企业的国际化有以下三层含义:(1)指企业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此处强调的一是过程性,一是企业自身及其经营活动的跨越国界。(2)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此处强调的是企业主动对国际化的追求。(3)泛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国际商务学教授斯蒂芬·杨(Stephen 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指出,国际化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注:Stephen Young,James.Hamill,Colin Wheeler,Richard Davies.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M].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 Press,1989.2.)这些活动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特许经营等。

中国大型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历史还相对较短,相应的统计数据非常不完善。现有的权威统计数据只有有关进出口贸易的部分相对完备,企业对外经济合作数据则只有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直到2002年12月前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家统计局才联合发布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虽然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是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但是基于中国的现状,本文所指的“国际化”泛指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

(二)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乌普萨拉(Uppsala)国际化过程模型。这是20世纪70年代一批北欧学者(注:Carlson,Sune,1975:How Foreign is Foreign Trade?Working Paper,The University of Uppsala.Johanson,J.And J.-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75,Vol.12,No.3,p.305-322.Johanson,J.And J.-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Vol.8,No.2,p.23-32.Johanson,J.And J.-E.Vahlne,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Vol.7,No.4,11-24.)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提出的企业国际化模型。此模型基于对一批瑞典制造业企业的研究,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在“企业的目标是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相应的风险”这一基本假设之下提出的。(注:Hannu Viitanen,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ory[EB/OL].http://www,shh.fi/~polsa/inteory/sld002,htm,2002-9-10.)该模型将企业的国际化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企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对其国际化过程的影响。

2.交易成本分析模型。此模型认为:(1)企业的交易行为是成本分析的基本单元;(2)企业扩张的界限是其组织内外的交易成本相同;(3)成本的最小化解释了组织形态;(4)公司倾向于垂直一体化以减小交易成本。

3.企业国际化网络模型。此模型由一些瑞典学者(注:They are Hagg & Johanson(1982),Hammarkvist(1982),Johanson,Mattsson(1985,1986).See Johanson,Jon.And L.G.Mattsson,1985:Marketing Investments and Market Investments in Industri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3),185-195.Johanson,Jon.And L.G.Mattsson,1986: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A Network Approach,In S.Paliwoda and P.N.Turnbull(eds),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Groom Helm,London.)提出。他们认为产业系统由众多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组成,企业之间存在密切产品、信息等资源的交换,并且依赖被其他企业所控制的资源运行,网络内的企业之间有很强的合作和互动关系。

此外,有关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还有出口行为理论(注: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p.86-89.)和经营国际化带动理论(注:梁能.跨国经营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p.113-117.)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加介绍。

(三)企业国际化评价方法

企业国际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衡量和比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出版的《2000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标准是三个比率的平均数,即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注: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0: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Development[R].冼国明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p.95.)这是一种被广泛采用、也是较为简洁明了的方法。现介绍两种其他的测量方法。

1.沙利文测量方法。(注:Daniel Sullivan.Measur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Fi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4,25(2):325-342.)美国学者丹尼尔·沙利文(Daniel Sullivan)曾尝试使用五种经济指标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外销售占总销售的比率(FSTS)、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FATA)、海外子公司占全部子公司的比率(OSTS)、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验(TMIE)、海外经营的心理离散程度(PDIO)(注:“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等。该概念一般用来衡量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沙利文的国际化模型是:国际化程度(DOI)=FSTS+FATA+OSTS+TMIE+PDIO。

2.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的六要素模型(注: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p.120.)。芬兰学者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在1988年提出了衡量国际化的六要素模型。该模型从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海外生产经营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融资方法和人员素质六个方面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

基于上面已经谈到的原因,因为很难获得中国大型企业海外项目的详细数据,本文无法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它们的国际化程度。因此本文选择UNCTAD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结合评价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同时比较不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差别以及与国际领先者之间的差距。

三、国际化程度比较(注:本文以下部分的数据除特别注明外皆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EB/OL].http://www.cec-ceda.org.cn/yjbg/content.php?id=26,2003-04-10。)

(一)目标公司选择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发布的、以销售额排序的《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500强”)中,前100强企业分布于27个行业,其中“100强”企业数达到5个或以上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电力、石油和石油化工、银行、进出口、钢铁、IT设备制造、家电、汽车、建筑工程。(注:这9个行业并不是按照国家标准分类的,其中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应谊分属不同的行业。具体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外经济合作司.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CB/T 4754——2002)[EB/OL].http://hzs.moftec.gov.cn/article/200212/20021200055542_1.xml,2003-04-10.)其中,电力、银行业还处于高度国家垄断之中,建筑工程业巨大规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处于国家建设的高潮期。进出口也是一个并不属于国家行业分类标准的特殊行业,中国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特殊需要(高技术设备等)以及出口创汇的需求导致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余下的五个行业基本集中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但是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分析。本文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公司运作比较规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而将规模的考虑置于次要地位。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以下六家企业进行比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2(此数字为在“中国500强”中的排名,下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13)、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控股”,3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66)、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16)、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集团”,24)。

(二)六家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情况

限于篇幅,本文略去了对上述六家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定性描述,表1从各项指标上比较了它们的国际化经营程度。

表1 六家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

│ │进出口额 │ │ │ │

│公司 ├─────┬─────┤海外分公司│海外工厂/ │ │

│ │ 进口额 │ 出口额 │ │研发机构 │ 海外经营国家│

│ │ │ │ │ │ │

├─────────┼─────┼─────┼───────┼───────┼───────┤

│中石化集团(02) │9450 │1340 │8 │0/0

│31│

│宝钢集团(01)│1922 │1099 │17│2/0

│20│

│联想控股(01)│1095 │3 │7 │0/1

│—│

│华为技术(01)│610

│125

│32│0/5

│40│

│海尔集团(01)│887

│801

│—│13/8 │160

│上汽集团(01)│2625 │219

│4 │0/0

│—│

└─────────┴─────┴─────┴───────┴───────┴───────┘

注:()内数字表示年份,*为估计值,—表示此项数据无法获得(下同);

进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tec.gov.cn/table/500/01-500a.htrnl。

(三)国际化指数比较

根据作者的统计,表2列出了六家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指数对比情况。

表2 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指数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资产 收入雇员人数

跨国指数

公司

国外 总额国外

总额国外总额 (百分比)

中石化集团(02)619*

69332* 1 340 44 225*

—691393* 2*

宝钢集团(01) 77*17084* 5078586 —18524*

3.2*

联想控股(01) — 9 389

210*

3972 100*

114156.2*

华为技术(02) — 2772*

5502658 —2200020.7*

海尔集团(02) 80* — 100*

8735 3200* 3000012*

上汽集团(02) 60*13 155 17211849 —618751*

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中企联合网:http://www.cec-ceda.org.cn/yjbg/content.php?id=26;

各公司的数据按照当期汇率(100美元兑换827.73人民币)折算而得(下同)。

表3—表8比较了上述六家中国大型企业与该行业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UNCTAD)和发展中地区最大的跨国公司(UNCTAD)的跨国指数。

表3 中石化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

│ │资产│收入 │雇员人数 │跨国指数│

│公司 ││ │ ││

│ ├─────┬────┼────┬────┼───┬─────┤│

│ │ 国外 │ 总额 │ 国外 │ 总额 │ 国外│ 总额│ (百分比)│

├─────────────┼─────┼────┼────┼────┼───┼─────┼──────┤

│中石化集团(02) │619* │69 332* │1340│44225* │ │691 393* │2* │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00)│8 017 │57089

│ 49 780│53 324 │ 5458│46 920│35.8│

│(Petroleos Venezuela)

│ ││││ │ ││

│埃克森美孚(00) │ 101 728 │149 000 │ 143044│206083 │ 64000│97 900│67.7│

│(Exxo Mobil)│ ││││ │ ││

└─────────────┴─────┴────┴────┴────┴───┴─────┴──────┘

资料来源:中石化集团网站:http://www.sinopecgrop.con.cn/;

中企联合网:http://www.cec-ceda.org.cn/yjbg/content.php?id=26(下同);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WTR)2002: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注:本表中外国公司选取的是《财富》(Fortune)杂志发布的2002年“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中从事相同业务的公司,参见:http://www.dalian-gov.net/chinese/500top10.asp?page=1和WIR2002中公布的“2000年接国外资产排名发展中经济体2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中从事相同业务的公司。(参见:WIR2000,下同)。

表4 宝钢与外钢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对比度

(百万元美元和雇员人数)

┌───────────┬─────────┬───────────┬────────┬──────┐

│ │资产 │收入 │雇员人数│跨国指数│

│公司 │ │ │││

│ ├────┬────┼─────┬─────┼───┬────┤│

│ │ 国外 │ 总额 │ 国外│ 总额│ 国外│ 总额 │ (百分比) │

├───────────┼────┼────┼─────┼─────┼───┼────┼──────┤

│宝钢集团(01)│ 77*

│17084* │507

│8586 │ — │18 524* │3.2*│

│浦项制铁(Posco,00) │ 1777 │15 901 │2311 │ 10873

│ 2741│ 26261 │12.9│

│新日铁(02) ││30248

│3 862 │ 19373

│ — │17370

│19.9*

│(NippOn Steel) │││ │ │ │││

└───────────┴────┴────┴─────┴─────┴───┴────┴──────┘

资料来源:宝钢集团网站:http://www.baosteel.com;Nippon Steel Corporation,Annual Report2002。

表5 联想、华为与外国IT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

││资产│收入 │雇员人数 │跨国指数│

│公司││ │ ││

│├────┬─────┼─────┬─────┼─────┬─────┤│

││ 国外 │ 总额│ 国外│ 总额│ 国外│ 总额│(百分比) │

├──────────┼────┼─────┼─────┼─────┼─────┼─────┼──────┤

│联想控股(01) │

│ 9 389

│210* │3972 │100* │11 415│6.2*│

│华为技术(02) │

│ 2 772* │550

│2658 │ —

│22000 │20.7*

│LG Electronics(00)│ 8 750 │17709 │9 331 │18 558│20072 │46912 │42.7│

│IBM(00)

│ 43 139│88 349│21180 │88 396│170000│316303│53.5│

└──────────┴────┴─────┴─────┴─────┴─────┴─────┴──────┘

资料来源:Legend,Annual Reprot2001-2002&Digital Annual Report 2001-2002;

华为技术网站:http://www.huawei.com.cn。

表6 海尔与外国家电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资产

收入 雇员人数跨国指数

公司

国外总额国外总额国外总额 (百分比)

海尔集团(02)

80* — 100*8735

3200*

30000

12*

三星电子(00)

3 898

25085

23055

31562 16981

60977

34.9

(Samsung Electronics)

索尼(SONY,00) 30 214 68129

42768

63644 109080 181800 57.2

资料来源:海尔集团网站:http://www.haier.com。

表7 上汽集团与外国汽车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对比表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

│ │资产 │收入 │雇员人数│跨国指数│

│公司 │ │ │││

│ ├────┬────┼─────┬─────┼────┬───┤│

│ │ 国外 │ 总额 │ 国外│ 总额│ 国外 │ 总额│ (百分比)│

├─────────┼────┼────┼─────┼─────┼────┼───┼──────┤

│上汽集团(02)│ 60*

│ 13 155│

172│11849 │

│61875 │1* │

│现代汽车(00)│ 2488 │ 25 393│

4412

│25 814│ 6532

│84952 │10.4│

│(Hyundai Motor) │││ │ ││ ││

│通用汽车(00)│ 75 150│ 303 100│

48 233 │184632│165 300 │386000│31.2│

│(General Motore)│││ │ ││ ││

└─────────┴────┴────┴─────┴─────┴────┴───┴──────┘

资料来源:上汽集团网站:http://www.saicgroup.com/saic01/fore/index.htm。

UNCTAD每年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都会公布按照国外资产排名的全球25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发展中经济体2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和中、东欧1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在“2000年按国外资产排名的发展中经济体2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中,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占有9家,其中真正的内地公司有3家(包括广东省政府注册在香港的窗口公司“粤海投资”)。现将表2中跨国指数最高的两家中国公司华为和海尔与入选发展中经济体2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中的内地公司进行比较。

表8 海尔、华为与2000年按国外资产排名的发展中经济体25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中的中国内地公司跨国指数比较

(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

┌──────────────┬──────────┬──────────┬───────────┬──────┐

││资产│收入│雇员人数 │跨国指数│

│公司│││ ││

│├────┬─────┼─────┬────┼─────┬─────┤│

││ 国外 │ 总额│ 国外│ 总额 │ 国外│ 总额│ (百分比)│

├──────────────┼────┼─────┼─────┼────┼─────┼─────┼──────┤

│海尔集团(02) │80* │ │100* │ 8735 │ 3200*

│ 30000

│12* │

│华为技术(02) │— │ 2 772* │550

│ 2 658 │—│ 22000

│20.7*

│中粮集团(COFOC,12)

│ 2867 │ 4 543

│4767 │ 12 517│350

│ 26000

│30.8│

│粤海投贵(Cuangdong Invest- │ 2 852 │ 4605│460

634 │6 837 │ 7 875

│88.2│

│mentLimited.13)││ │ ││ │ ││

│中化进出口(China National │ 2603 │ 4 701

│ 10 755 │ 18 036│600

8600

│36.3│

│Chemicals Imp.&.Exp.14)││ │ ││ │ ││

└──────────────┴────┴─────┴─────┴────┴─────┴─────┴──────┘

资料来源:WIR2002。

注: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在25家公司中的排名(海尔和华为代表年份)。

四、分析和评价

(一)差距分析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型企业大多数还处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华为其海外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0.7%,海外资产则没有数据。即使是像海尔和联想这样已经获得了不小国际声誉的公司,其国际化程度还是很低的。中石化的大多数海外投资是为了获得国外的油气资源,而没有参与到当地的油品生产和供应中去。其大部分海外收入来源于工程承包业务。目前大多数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还只停留在进出口和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上面(上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多达58家),所有的这些大型公司真正的海外投资少之又少。

(二)原因分析

1.企业的国际化意识淡漠。大多数中国大型企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如果不是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那些弱小的“企业巨人”们也许不知还要多久才能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

2.政府因素。政府在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大规模的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了某种关键作用。世界工程机械领域的巨人卡特比勒公司(Caterpillar)最初的国际化就是因为“(美国)海军工程营(Navy Seabee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卡特比勒设备留在其他国家”。(注:(美)巴特利特(Bartlett,Christopher A.),休曼特拉·戈歇尔(Sumantra Ghoshal),赵曙明主译.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p.258.)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如此之高是因为日本政府不断地向企业灌输向外扩张的意识。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政府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内,较少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3.法规限制。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立法较少、门类残缺不全且适用范围有限。在对外投资的管理上也比较混乱。如外汇的汇出要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有国家计委的投资项目管理,外经贸部外经业务的归口管理,投资主管部门或公司的业务管理,财政部门的财务成本和收益分配管理,还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专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和繁琐的审批程序,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海外企业的限制也比较多,对它们投资收益的保护也不到位。这些,都限制了我国大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化发展。

标签:;  ;  ;  

我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_企业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