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加快了景观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植物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设计师深入研究植物文化内涵,将景观设计与植物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设计水平,发挥植物文化的可操作性、商业性、兼容性等优势,促进植物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因此,探索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中的应用,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文化;内涵;园林景观;应用
导言:植物的文化内涵是赋予植物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寄托。植物因其特殊的、形状、色彩、质地、气味等园林元素,常常形成特殊的空间形态和意境,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中,植物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通过事物表达志向的媒介。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文化内涵,古人把植物的性格拟人化,把植物的某些特征与传统的诗画艺术结合起来,通过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赞美和背诵。植物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四大元素之一,在创造园林意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植物栽培学以及探索不同类型的园林中植物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文化内涵探究
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中国园林独特的文化魅力,突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景观建筑的建设中,运用绿色种植不仅可以营造出优美的风景,而且可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氛围,使景观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山川之间的文化氛围,体验到古人追求社会与宁静生活,突出古人的文化智慧。在园林景观中设计一些低矮的木桩和岩石作为椅子,人们可以在微风中休息,感受大自然的拥抱,阳光透过层层树枝散布在树间,人们闻到花香的优雅,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感到高兴和满足,更加愉悦身心。不仅如此,园林景观中引用植物还能够发挥其自身带有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与设计价值。比如,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墨客都将“梅、兰、竹、菊”视为植物中的“四君子”。梅的坚强意识品质,它主张人们心满意足地喜欢梅花,不惧寒冬;兰花的高雅和清新正是人们追求的绅士风度;竹宁折不弯,如果国民可以具有这一气节,那么我国势必会越来越强大;菊优雅高尚,意味着做人的品格与情趣;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植物文化内涵可以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在观景的同时,以文化气息领略设计的魅力,彰显传统文化精髓。例如,园林设计人员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王安石创作的《梅花》一诗中的经典句子书写于园林梅林亭台立柱上,可以让人们感悟到更高层次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植物文化内涵的价值,震撼人们的精神,给人们带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在我国植物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植物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植物文化体系,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植物文化内涵的影响和价值。提升了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推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2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
2.1植物与山石的搭配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中,造型奇特的山石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造园的重要对象之一。然而,很难通过单独放置岩石来创造一种舒适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古典园林中,岩石多伴有植物和水体,其中大部分是植物。通过高低错落的乔木、灌木、色彩斑斓的枝、叶、花的搭配,从不同角度形成了深厚的空间效果和立体形象,给人不同的情感联系,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2植物与水体的搭配
中国的古典园林讲究“奇山秀水”,水体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园林的空间效果,创造出深厚的意境。在水体景观过程中,大多在水体中心种植荷花,在水体附近垂柳或花卉,以荷花、垂柳等植物丰富的色彩和形状增强水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虚实交相辉映的滨水景观。
2.3 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建筑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园林中,根据园林的景观特点设计相应的建筑,可以实现建筑与园林整体风格的统一,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然而,体系结构并不孤立存在。重视植物的选择,实现植物与建筑的交相辉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植物的文化内涵来生动地诠释建筑的主体,通过植物的文化符号和具体的文化内涵来实现建筑的文化升级,甚至整个景观。
2.4 植物与园林道路的搭配
园林道路不仅是人们参观园林的主要通道,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园林道路的美化,实现道路与植物的良好结合。一般而言,园路可分为三种类型:主干道、辅道和小径。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植物的选择也不同。
3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的文化运用
植物与景观建筑、山石、水体、道路等的搭配大多追求视觉效果。这是一个浅的应用工厂。在景观建设中,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借助植物、建筑、山石等园林元素的形态与搭配,可以触发。游客的情感联想与共鸣可以实现文化的解读,赋予景观人文主义。主要应用技术如下:
3.1 利用植物配置实现与周围环境氛围的文化统一
园林植物的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例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把握校园环境景观的特点,以桃、紫叶李为主要树种,寓意“桃李遍天下”,赞美静养无私的精神。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政府机关可以以竹、莲为主要树种,表达公仆思想开明、出淤泥不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2 借助植物增添景观的文化内涵
就景观建筑而言,景观主题非常重要,是吸引游客驻足观看的关键。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挖掘景观的观赏价值。除了传统的形式和色彩之外,我们还应该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形式,以植物为主题构建景观,借助植物的文化内涵,实现景观的人为影响。具体来说,根据景观环境和风格定位,选择具有适当意蕴的植物作为景观主体,通过一定的布局和搭配,借助植物等园林元素,激发人们的审美联想,实现文化内涵的解读。
结束语
为了使园林更具观赏性,研究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中的应用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植物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达,阐述了植物文化内涵与园林其他元素的整合、植物文化内涵在建筑中的应用、植物文化内涵的应用。应用植物配置创造景观文化内涵,植物配置结合观景点,增添诗意,植物配置与环境氛围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植物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植物文化内涵的作用,以突显园林景观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文婷,彭尽晖,邱波.城市植物配置的景观生态效益研究进展[C]/园艺学文集5,2017.
[2]赵霜,岳桦,李青.哈尔滨群力新区雨阳公园湿地植物配置相关问题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8,2018.
[3]王琪,于晓南.我国古代观叶植物文化探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2018.
[4]苑庆磊,于晓南.我国杏花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造景[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2017.
[5]陈菁珏,吴昀,郑日如,等.浙江省宿根花卉种质资源数据库开发研制[C]/中国球根花卉研究进展2017,2018.
[6]范振海,王磊.植物园专类园植物群落景观多样性调查研究——以黑龙江植物园春园为例[C]/2017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7.
[7]张晓林.故土的追忆时尚的生活——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项目种植实践[C]/2018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7.
论文作者:夏媛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植物论文; 文化论文; 园林论文; 内涵论文; 景观论文; 水体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