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甸县委党校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对发挥乡土科技人才在扶贫攻坚中的价值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乡土;科技人才;价值
科技扶贫,作为反贫困的重要环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高度重视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努力扶持并充分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改革贫困县区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
尽管我们黑龙江地区的农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面向市场,拓展农民增收路径,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已初步形成集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规模,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找出目前黑龙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关键所在就是人才的利用和开发,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没有规模性的创新型乡土科技人才发挥空间,缺乏规范的科技人才教育信息管理资源。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从业人员数量不多,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方面的关注度有限,仅有的一些所谓的农业专家即使有一颗火热的科研之心,但是由于资金和项目审批等现实问题不得不妥协,学习、研究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现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同时,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农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占有份额十分有限。
2、民间科技人才自主研发的成果大多被技术、设备、产品等现实问题搁浅或者埋没,很多有珍贵价值的科研项目出路窄、成本高、代价大。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规定:高校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 转化收益全归研发者及其团队所有。由此判断,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做支撑,以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激发创新者的研发热情,让他们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有足够的政策保障,尽情享受科研的乐趣,从而才能研发出惊人的科技产品、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3、没有可靠的资金链支撑,民间科技人才研发项目大多只能自筹资金,封闭式的开发模式导致创新产品难以拓展。农村中有一些头脑灵活、有灵感、有想法的农民,他们有着非常可贵的执着精神,他们的科技研发道路可以说举步维艰,起初一般都是自筹资金,研发过程如果不想半途而废只好靠卖房卖地维持科技试验项目,做出点成绩的也许会幸运的被政府及其他企业关注获得投资。但是,更多的科研爱好者只能默默守候在试验田等待奇迹的发生。
4、科技人才待遇低,他们的研究工作不够被重视;没有良好的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研发积极性的氛围。农村科技人才应该被广泛宣传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待遇势在必行,如果在农村中形成一种以科技创新为荣的热烈氛围,那么农村科学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远。
因此,最大限度的发挥民间科技人才聪明才智,提高农村农民科技创新积极性,培育创新型农业产业,对于提高农村发展速度、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胜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一、加强宏观指导,为培育农村创新型科技人才搭建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过程中有诸多信誉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业产品,但是在包装、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导致黑龙江农业品牌影响力不足,附加值低,难以充分占有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一支意识超前、德才兼备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因此, 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专家大院模式,或开办农村成人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大力开展乡土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在农民中招贤纳士,为有创新意识、对农产品科技研发感兴趣的人搭建平台。农村迫切需要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发展的实际进行热点、难点、重点研究的科技人才,有了这样一支先进的科技人才队伍做支撑才能真正使农业科技为黑龙江农业发展助力和服务。
二、以互联网加的模式推广和拓展农村科技成果。
互联网加模式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新型的社会创业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模式的突变,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村创新创业模式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以勃勃生机将自主研发的农产品涌向市场、涌向全球,封闭的农庄和丰富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被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熟知,绿色有机食品风靡全球。因此,与互联网信息公司合作,帮助民间科技人才打通信息渠道,将乡土科技人才自主研发的成果通过互联网加的形式广泛传播,使得这些科技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实用价值,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大力推广的作用。
三、打通融资渠道,打破资金瓶颈,为科技创新铺路。
农村工作范围大、内容广、途经多,虽然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肯于挖掘、肯于找出路,出口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农民研发项目融资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比如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能源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良的县区都是这些企业大户投资兴业的宝地。在旅游景区、农林产品,医药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投资意向与合作内容。还可以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乡土科技项目,以获得科技产品推广的资金支持。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金融科技发展推动下,以货币、理财服务为基础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向“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发展,使农村科技成果更好地在金融领域中应用,这也是金融、投资企业不断摸索的命题,与农村扶贫开发领域相辅相成。
四、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待遇,形成爱才、留才、用才的良性循环氛围。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新型研发机构,可按需设置特聘岗位,聘请具有全球视野、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熟悉国际间商务、法律、金融、技术转移等规则的海内外人才,用以指导农村科技研发工作。对于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农村科研爱好者、具有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农村科技领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企业投资人、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给予优厚的薪资待遇和鼓励。加强对农村实用型科技人才的表彰激励,对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较丰厚的奖励,定期征集科研成果,建立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联合表彰机制。加强对民间科技人才的宣传,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鼓励农民科技创新的活动,为乡土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发挥空间。
论文作者:李向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科技人才论文; 农村论文; 乡土论文; 互联网论文; 他们的论文; 农业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