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着“多”“偏”“拙”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照顾学生的差异,加强学生多元发展的空缺,丰富孩子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作业;实效;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一直认为作业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于是把家庭作业定位在对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上,忽视了家庭作业本身的延续性、趣味性,使学生一直把它作为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作为兴趣去开发,所以作业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大语文观,鼓励我们活用教材、上活课堂,更让我们意识到了作业这一板块的大价值,同时提醒我们要思索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向,明了什么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乐于完成并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
一、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误区
1.题海战术——多
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搞题海战、疲劳战,这可能是目前作业布置中最大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这些片面的认识再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课外作业陷入了“拧螺丝式(摩登时代,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所表演的由于长期的从事着简单、重复、机械的拧螺丝工作,以致于他无论遇到什么,只要样子是圆的,他都会跑上前去拧上一拧。)”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灵性都在简单、重复的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慢慢地消减、生锈了。甚至有时候连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遏制。久而久之,学生在做课外作业的时候,就有不动脑、不认真、不完成的现象。还有一些为了应付教师课外作业的机械重复、单调封闭,则自创“双笔”或“多笔”抄写课外作业的方法来缩短做课外作业的时间,成绩提高幅度不大,能力提升更谈不上,甚至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步入所谓的学困生系列。
针对这一认识,有位教师特地做了一个实验。取A、B能力水平相当的两组学生,要求学生识记“聪、忘、达、渴──喝、采──菜、踩──睬──彩”十个字。对A组学生,教师只在课堂上略讲生字的识记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课外时间每字写五遍,组一个词。而对B组学生,教师引导其对生字进行字形分析,用顺口溜帮助识记:(1)聪:耳朵听,眼睛看,嘴巴[口]读,心里记,样样做到就聪”明。(2)忘:到死(亡)心里都想着,当然难“忘”。(3) 达:大步大步走的快,节省时间到“达”早。(4)渴──喝:口“渴”想到水,张口就能“喝”。(5)采──菜──踩──睬──彩:用手便是“采”,见到草头就是“菜”,抬脚就是“踩”,眼看即是“睬”,颜色丰富当然“彩”。在识记过程中,师生还边念顺口溜边随节奏加上动作表演,课后教师布置学生把学到的好办法回家给父母说一说,并每字写两遍,组一个词。第二天,我们检查生字掌握情况,A组正确率为81%,B组为85%。一周后我们将这些字再进行听写,A组正确率为69%,B组则为82%。
故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于如何可以授学生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使作业这一课外学习板块和课堂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2.以点带面——偏
稍微留心一下,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作业多为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难度以及完成的形式,都由教师决定,并以一定的规矩作为强制实施的保障:将xx词抄写x遍,将课文读x遍,背诵xx课文,复习xx课,听写xx词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这样的作业针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孩子,能够起到巩固的作用,让他吃得饱,对于优等生呢?这样“以点带面”式的作业,缺少深层次的引导,缺少了文本中对人思想行为的引导,不能有效地照顾所有学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提不上什么人文关怀!
而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严格按照教师所做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因此,作业组织过程是单边性的。整个过程由教师主宰,学生惟命是从。这样的作业过程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反馈及探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从而产生惰性,根本无助于学习兴趣、自主意识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地来布置作业,特别是对学生的识字问题,教师不再作统一要求,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完成。这一举措,与其说是减负,不如说是教育理性的回归。这与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论,在精神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
3.照猫画虎——拙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活,似我者死。”照着样子模仿,当然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但不是照猫画虎式地临摹,结果画虎不成反成犬。模仿得不好,反而弄得不伦不类。有些教师有这样一个习惯:布置作业,为了寻求新颖、独特,总是将名师上课时布置的作业时觉得优秀的作业方案做参考,以为这样就可以开阔思路,其结果有怎样呢?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有些教师布置孩子回家上网查找周总理的影片资料,以便更直观地了解认识周总理,这样的作业布置似乎恰到好处,多元地了解课文。然而,这位教师却忘了,我们的学生是谁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家庭子女!他们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需拼命劳动得来,他们又哪里来的电脑?他们又怎么上网?
作业提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它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来说作业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摆脱窘境,真正有效地提高作业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延伸作用呢?周小平老师的作业四大改变,无疑为我们开辟一条打开有效作业的大门:(1)变脸作业,化腐朽为神奇,提高学生作业认同感;(2)“长短“作业,清醒认识自我,提高学生作业控制力;(3)漂流作业,分享经验,提高学生自我联动力;(4)自主作业,多元差异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指引下,周老师将作业神奇地转变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孩子们心目中,完成作业如同游戏一般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二、提高语文作业实效性的对策
1.照顾学生的差异
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不一样,习惯不一样,知识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的做作业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在完成课外作业的时候出现质量不高,效率太低等毛病。因此,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几个情况不一、难度不一、结果不一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做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外作业。给自己设计作业;“长短”作业;各种新奇有趣的作业设计:“勇闯聪明岛”“快乐全家桶”“美食林”“金字塔”“三明治”……一切的作业设计立足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与完成欲,有效地提高了作业的完成效果。
2.加强学生多元发展的空缺
一直以来,学生的作业都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无论什么作业基本上都是在纸和笔的不断磨擦中完成的,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这样的作业方式已经厌倦了。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周老师的“假期休闲餐”中,通过“绿色、红色、蓝色、橙色……”等色块划分,布置了许多假期的实践作业:给自己制定运动计划,阅读图书;红火过大年,了解年的习俗等;于大自然为伴,旅游,搜集相关资料……种种丰富多彩的作业设计,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其假期生活外,更是利用假期,这个自由空间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展面,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丰富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语文教材,它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文化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这里的延伸,是指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只有实现这种延伸,才能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周老师的“作业设计”“漂流作业”看出其用心的巧妙,正所谓“教学相长”,在让学生“设计”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既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丰富学生的作业种类。而漂流作业在“漂流”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更增强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设计作业的方法是无穷的,新课改为我们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为学生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要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让作业变成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325600)
论文作者:黄建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外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识记论文; 这一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