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论文_柯肖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论文_柯肖

柯肖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89)

【摘要】 目的 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影响肠道微生态主要菌群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生化分析仪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静脉血和粪便对六种菌群的活力、炎症反应、蛋白水平等进行检测。 结果 随着肝脏损伤的加剧、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的增加,六种菌群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炎症反应水平等指标也随之增高。 结论 肠道微生态对酒精性肝病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酗酒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引起的慢性肝炎,它会一步步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这几个阶段,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我国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自20世纪调查以来一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在慢性肝病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甚至是逆转。肠道微生态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解剖结构上,肝脏可与肠道系统产生联系,肝脏通过门静脉系统接受肠道血液,而肝脏中分泌的胆汁又作用于肠道功能,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六种肠道菌群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出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以动物作为实验的研究中已经证实,酒精能促进个别肠道细菌的生长,但是其中致病菌的生长又会使乙醇影响肠道粘膜功能,从而打乱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研究的对象选取青岛市医院酒精性肝病男性患者42人,年龄在50岁上下(年龄差不超过8岁)。所有对象诊断均符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根据医院的检查报告和住院记录,将所有对象依据饮酒量和肝功能异常等标准分为六组。第一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γ谷氨转肽酶指标正常组;第二组:指标异常组;第三组:饮酒年限在20年内组:第四组:饮酒年限大于20年组:第五组:饮酒量小于80克每天;第六组:饮酒量大于80克每天;并同时选取一组22人无饮酒史的男性健康人群作为参照[2]。

1.2六种重要菌群

肠道微生态在正常状态下可通过肠道屏障的保护,使肠道内的菌群种类和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本文选取以下六种试验的标准菌株进行4摄氏度保存: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柔嫩梭菌冻干粉[3]。

1.3方法

采集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和血浆;采集新鲜粪便,保存在零下80摄氏度下。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检测:肝功能血清指标;血浆和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肠道屏障功能的血清指标;粪便菌群DNA的纯度和浓度检测。试验采用专业的试剂盒和仪器,采集样品使用的试剂、仪器及使用方法均根据使用说明严格控制,采用统计学原理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

在对粪便中的菌群进行检测时,提取100毫克样品的DNA进行零下20摄氏度保存。参照标准的六种菌株基因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对比检测分析。之后对样品浓度进行调整,将它作为模板对六种菌群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使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得出小概率事件值小于等于0.05的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肝功能血清方面,饮酒史在20年以下的对象中,他们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谷氨转肽酶均在正常值之内,小概率事件值大于0.05。而随着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增加,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小概率事件值小于0.05。在血浆和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方面,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指标升高,小概率事件值小于0.05。随着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增加,其他对照组也均有升高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血浆中肠道屏障功能方面,随着肝脏损伤的加剧,伴随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增加,相关指标随之明显增高,尤其是饮酒史超过20年的患者,小概率事件值小于0.05。最后在肠道微生态方面,在对粪便中的六种菌群定量分析结果得知,随着肝脏损伤的加剧,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增高,酒精性肝病患者相比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含量有所降低,小概率事件值小于0.05。而大肠杆菌、粪球菌、乳杆菌和柔嫩梭菌含量虽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不明显,小概率事件值大于0.05。另外,随着饮酒年限和饮酒量的不断增高,菌群含量均继续呈下降趋势,伴随着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也在不断加深[4]。

3.针对酒精性肝病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方法

第一,戒酒。酒精中的乙醇会影响肠道的粘膜渗透性,影响肠道屏障保护功能的发挥。第二,补充益生菌。已经有研究表示补充益生菌在对小白鼠的酒精性肝病上,肝损伤有所减轻。也有研究显示益生菌的可以促进其他有益菌的生长。酗酒者可以通过口服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同时转氨酶也有所降低。第三,使用抗生素。研究证实,抗生素的使用能降低肠道的炎性因子并减少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同时提高有益细菌数量。第四,粪菌移植。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粪菌移植成功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第五,均衡饮食。长期饮酒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加剧肝损伤。第六,进行针对治疗。可致力于相关抗体和抑制剂的研发,从根本上阻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伤。

4.讨论

酗酒是引发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人们肝脏损伤将会加剧,易引发肝硬化。而且,饮酒也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微生态。在美国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中,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属于过度饮酒。而这些人中将会有一半的人发展为脂肪肝,一半以上的酒精性肝病会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酒精是造成肝脏炎症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也影响着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经本文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随着饮酒量和年限的增加,会造成肠道菌群数量的减少,进而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肝脏的损伤程度也会不断加深。

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和拟杆菌能粘附在肠道的上皮组织细胞中,对肠道有屏障保护作用,同时有抑制致病菌的作用,可以对肠道微生态进行调节。本文中通过对菌群的定量分析,根据菌群功能的评价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随着肝损伤加剧、饮酒年限增长和饮酒量的增加,菌群屏障功能指标会随之上升,即肠道屏障功能受到损伤。这就表示肠道内代谢出的有毒物质会对肝脏造成不利的影响,即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之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而酒精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因还包括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基因通过代谢对肠道有所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酒精而患病;肠道动力因素,酒精会造成肠道细菌的过分生长,影响肠道蠕动功能;胃酸、胆汁分泌的减少与肠道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有关;免疫系统的异常,长期饮酒会抑制肠道内的抗菌分子,从而打乱肠道免疫系统。

酒精性肝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本文通过对血浆中的炎症因子监测分析,菌群对肠道的炎症有调节作用。但是本文仅对六种重要菌群进行检测研究,并不能代表肠道内所有菌群对酒精性肝病有作用机制 。

综上所述,肠道内健康的微生态环境对人体免疫力有调节作用,肝脏具有消化合成作用,两者联系密切。因此,肠道微生态对肝脏发挥着重要作用。酒精性肝病患者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肝脏损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炳元.重症酒精性肝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01)

[2]佟静,王颖,王炳元.ML-7对酒精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7)

[3]佟静,王颖,王炳元.乙醇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07)

论文作者:柯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论文_柯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