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源点信息集成的铁路运输统计 分析体系优化研究
马长青,林玉红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计划统计部,北京 100860)
摘 要: 铁路运输统计在实现铁路公司制改革后被赋予新的定位,要求加快实现铁路运输源点信息实时集成,重新梳理并优化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满足企业运输经营管理需要。在阐述铁路运输源点信息集成特征分析及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源点信息质量、各专业信息系统共享水平、信息综合性与时效性,提出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关键环节优化策略;从运输组织与经营情况响应速度、辅助企业制定与调整经营决策目标2 个角度,分析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优化效果,为运输统计分析体系提供研究支撑。
关键词: 铁路运输;源点信息集成;运输统计分析;快速响应;优化策略
铁路公司制改革目标是以提高国有铁路资本效率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加快建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铁路企业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安全高效运行,为做强做优做大铁路企业,提升国家铁路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铁路运输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而铁路公司制改革对铁路运输统计提出新的定位和要求。因此,实现铁路运输源点信息实时集成、优化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是满足铁路企业运输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1 铁路运输源点信息集成特征要素分析
源点信息一般指信息产生在数据发源地,由实际当事人输入数据,而不是集中到统计中心输入的信息。铁路运输源点信息是指由基层操作岗位操作或者现场采集的信息,铁路运输源点信息呈现出岗点多造成来源多,铁路工种多造成反映方式多的特征,在来源多而杂的信息中进行精而准的统计工作,将各种源点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和运用成为提高数据质量、加大分析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的手段。
1.1 铁路运输源点信息集成特征分析
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分为十八点统计和精密统计2 个类型:十八点统计源在多年前手工制作货票和编组顺序表等信息的前提下形成[1],统计数据能够实时体现运输组织现状,相关部门相应做出运输组织调整;精密统计是货票等信息后期集中处理核算后形成的[2],为经营决算和分析提供依据。
(1)十八点统计的特点。①十八点统计工作涉及运输内容广泛。统计时主要依据《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铁路货车统计规则》,指标以体现货车运用为主,涵盖分界站、现在车、装卸车、货车运用工作量和列车指标等方面,以列车编组顺序表( 运统1)、行车日志( 运统2、3)、货车出入登记簿( 运统4)、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登记簿( 运统8)、检修车回送单( 车统26)、调度命令等为主要数据源。②十八点统计工作时效性强。作为日常运输指挥的重要依据,每日十八点统计指标体系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指标,运输组织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当日运输生产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日班计划兑现情况。目前,十八点统计报表通过基层站段、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国铁集团”) 3 级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送,形成当日速报,部分数据直接按照精报入库,其中:基层站段是全路十八点统计的信息采集源点,统计业务涉及行车、货运、信息等部门,参与此项工作的包括统计管理人员以及车间或中间站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铁路局集团公司十八点统计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国铁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在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输部门( 运输部或者货运部) 业务指导下,重点由调度所统计室完成当日十八点统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2)精密统计的特点。①精密统计数据较为精细。统计主要依据是《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统计规则》《铁路行包运输统计规则》,指标涉及旅客、货物、行包发送量、运输量、周转量、运输距离、区段密度、平均行程与运程等方面,以电子客票、货运票据、铁路局集团公司间交换资料等为主要数据源。②精密统计要求做到准确无误。作为体现运输成果的重要依据,精密统计数据作为各项任务完成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公布运输情况和财务预决算的重要指标。在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的统一领导下,每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在计划统计部设置附属机构—— 统计和节能环保所开展工作,全路所内统计人员约300 人,专门对客货运和行包票据进行收集检查、分析和管理,确保票据准确,同时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相关指标体系。随着科技信息和共享数据在票据使用中的应用,其统计功能已经逐步发展为对票据的监督和分析汇总,而且还应按照铁路大数据发展规划,客货运输统计将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
八边形式图形密码是所用密码点的个数较少的一种。若图形是正八边形且图形中的点均取在端点上,则此图中有八个点,考虑到安全性略不足,在八边形的几何中心加入第九个点会使图形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如图1。此种图形密码包含点的数量便与3*3相等,点数较少,编程也较为简便。此种密码如点的半径与两点之间的距离均与3*3式相等,其占据的屏幕空间也比后者小。
目前,已经形成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对十八点统计和精密统计速报和精报的3 级管理,其不同之处是速报重点要求及时性,作为运输指挥调整的依据;而精报重点要求准确性,作为对外公布、清算存档的依据,但无论是速报的产生与发展,还是精报的核对与分析,源点信息均来自于现场,现场作业内容在相应信息系统中均有体现,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未实现共享,造成同1 种信息源通过2 种渠道产生统计数据,出现精报滞后现象,降低了统计数据的时效性,而且浪费了人力。例如,在统计货物发送量时,速报取自货物运单的集成汇总,每日生成十八点统计报表,时效性很强,而精报同样来自于货物运单的实际数据,却需要按月统计并且在次月才能完成,时效性不高。在铁路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共享,实现速报统计与精密统计合二为一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精报和速报一体化,能够实现每日以精确数据反映货车运用、客货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及分析报表,反映当日运输动态及相关统计指标完成情况。因此,实现运输源点信息集成,能够及时为运输生产、调度指挥、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2 铁路运输源点信息集成要素分析
此外,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在铁路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遍布铁路线各个节点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相当于给车辆装上了固定区域的定位系统;轨道衡计量系统的智能联网,能够与制票称重及时交换数据,实现全国计量 “一杆称”,为企业计费交易提供服务,应用到铁路中能够与列车运行安全紧密关联,提高整体智能化水平;旅客实名制购票乘车,能够对旅客的安全信息、出乘信息进行统计,纳入大数据后形成商业开发依据,利于发展商业客服,同时满足旅客美好出行愿望。
(1)客运组织过程源点信息集成要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铁路运输中就是便利舒适,实施铁路客票电子化、网络购票等方面方便了旅客购票,人脸识别技术改变了旅客进站安检验证的繁琐状况,12306 全方位商务服务实现了旅客乘车和服务的一体化,列车上的移动手持机具备了与既有系统联网条件。方便旅客的同时,统计数据的收集同样取得了向智能化发展的进展。同时,客运统计中的速报报表已经具备了实时交换的条件,补退票的客统报表已经能够实现联网及时上报,售票、发送等客报相关报表已经能够随时汇总,这些为运输组织和统计工作对基础信息的需求以及速报和精报合二为一创造了条件,如列车的补票信息及时入库就能将发送到达及时更新,异地售票能够随时交换数据保证到发的精准统计。客运信息集成示意图如图1 所示。
血清PSA检测:采集所有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入院时和前列腺癌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 离心5 min,取血清于-20 ℃保存待检。PS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进行。正常参考值为PSA<10 ng/ml。
图1 客运信息集成示意图
Fig.1 Diagram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2)货运组织过程源点信息集成要素。在货运系统方面,2018 年3 月份正式实施货运票据电子化,从货物需求受理、承运、装车、挂运、中转、到达、交付等作业流程利用电子票据信息实现快速有效流转,取消了多联纸质票据,在货运作业、车辆中转作业等环节充分利用信息电子化进行流转。电子化货运票据涵盖了货物运单、货车装载清单、特殊货车及运送用具回送清单、货运记录、普通记录、物品清单、装卸作业单等各方面的作业要求,为实现货物从承运到运输再到交付全过程电子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货票电子化不但改变了多联票据的繁琐局面,同时解决了票据的传递困扰。货票电子化实施后,由于数据源取自相同的电子运单,使得速报和精报在货物运输统计方面呈现惟一性,具备了精报代替速报的时间要求,不仅能够实现精报代替速报为运输生产提供当日数据,还能够避免自站段至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及国铁集团的重复上报。货运信息集成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图2 货运信息集成示意图
Fig.2 Diagram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3)运输组织过程指挥系统源点信息集成要素。目前,在车务系统已经建成铁路运输信息服务平台(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3]、铁路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现车系统)[4]、调度指挥系统(TDMS5.0) 等系统[5],能够及时反映列车车辆变化状态、接发列车作业等情况。例如,列车编组顺序表作为运输过程中车辆信息传递的依据,过去由于靠车次标题识别,经常造成信息获取错误。现在已经实现系统关联及数据共享,能够从解编列车调车作业计划关联,随时调整更新现在车和集成平台信息,自动生成运统1 等表报。运统1 作为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向列车交递和统计数据共享的依据,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随着二维码唯一性标识的成熟应用,还解决了运统1 错误识别交递问题,同时为实现列车编码共享和追踪奠定基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要比2009年翻一番”,可以预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那么,我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收益率表现出哪些差异性特征?高校扩招政策会对城乡居民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收益率产生哪些影响?除了城乡差别外,高校扩招政策是否会带来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导致城乡收入阶层的“马太效应”?本研究采用断点回归的分析手段,探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以及收入阶层分化的影响效应。
(4)机车运用过程源点信息集成要素。机车担当任务和能耗主要通过司机报单体现。司机报单是铁路机车牵引工作量等指标的统计数据源[6],从国铁集团到铁路局集团公司、机务段层层管理,再到机车乘务员完成工作量的体现,都对司机报单的严肃性、真实性有严格要求,管理上也是作为机务报表的重要项目,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度较慢,长时间停留于手工或半手工操作。目前,国铁集团正在推进司机报单电子化,逐步代替半手工的司机报单。实施司机报单电子化后,共享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应用为大数据计算提供了大量数据源,对运输组织和统计环节的信息流转创造了便利,指标任务能够更清晰,更及时得到展现,减少了乘务员的手工繁琐操作、统计人员的录入、司机报单不能及时上传入库等问题,既节省人力,又实现数据共享。
(5)统计分析数据汇总信息集成要素。为实现铁路局集团公司制管理的需要,在客运清算系统实施以后,货运承运制清算统计于2018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这项任务的完成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将货物运单、清算运统1、司机报单信息集成至 “货运承运清算统计数据共享平台”,严格按照统计法中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统计,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统计部门通过该平台能够监督并分析本单位承运货物运单的承运清算情况。
春莹:在北方过冬天,会引发很多南方朋友的羡慕之情,屋里有暖气,车上有暖风,只要不在室外久呆,基本上都是暖暖的。但实际上,对我而言冬天最大的困扰就是干。干燥的感觉难以用词语形容。在家里,每个毛孔都在拼命地喊:“太干燥了!”在车上,特别是公交车上,则是闷,一堆人穿着厚厚的衣服挤在暖气车上,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于像我这样的孕妈妈,更是感觉呼吸都费劲。冬天,对孕妈妈来说,简直太可怕了。
实现运输源点信息集成的必要条件是铁路专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所有铁路专业管理都已经推进实现或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向智能化发展,技术上已经具备了集成发展的条件。
2 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优化分析
经济效益的体现主要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数据比较分析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因此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度决定着比较分析的实效,信息的时效性影响企业调整策略的及时程度,因而应提高信息的综合性及时效性。
2.1 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关键环节优化对策
铁路局集团公司已经实现了公司制运营和管理,各铁路运输企业具有各自特点,公司制改革的目标在运输领域就是精准管理并实现效益最大化,按照公司制管理需要实现盈亏效益的精准分析,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已经逐步具备了铁路运输和统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而实现运输源点信息集成还需要控制好以下关键环节并采取必要的优化措施。
2.1.1 确保源点信息质量
源点信息分布在铁路运输企业不同专业部门的不同岗位。在货物承运方面,记录了货运票据、货物装载、装卸车等信息,追踪反映铁路机车运用情况、车辆运行轨迹、旅客与货物运输状况,是铁路统计的基础数据源。在运输组织方面,记录了机车牵引、列车运行、车辆运用、基础统计报表等信息;在旅客运输方面记录了列车车次、停靠站、定员、票价、旅客乘降等信息。因此,实现运输源点信息集成,应从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衔接性等方面入手确保源点信息质量。
(1)抓好原始记录的填记和报送。从基层细节抓起,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办法,准确编制各专业原始记录,准确反映机车牵引、列车运行、车辆运用、货运票据、货物装载、装卸车、旅客乘降等信息及变更事项,按规定时限完成上报。
(2)加强对源点信息的质量监控和检查。统计、运输、货运、客运、机务、车辆、信息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源点信息质量的过程管控,利用信息系统对统计指标进行监测,对数据的异常波动及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波动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现场综合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相关专业开展联合检查,分专业、不定期深入现场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检查覆盖率。
(3)加强统计专业和运输专业的相互融合。由于铁路运输各环节的作业过程由运输部门进行规范和监督,统计部门未能参与到运输组织过程当中,造成统计人员只知道数据结果而不能追踪数据来源,给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困难。加强统计专业与运输专业的相互融合能够彻底改变二者不能互控的局面,达到确保源点信息质量的目的,使之既能够准确反映铁路运输全过程,又为大幅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奠定基础。
1.2.3 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项,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未选或多选者视为无效,将被剔除。
(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将客运、货运、货车、运输设备等专业领域的既有统计指标进行整合和完善,建立符合市场体系的指标体系。在客运统计方面,增加旅客信息统计模块,以了解旅客出行需求和特点,及时调整各方向列车开行和车辆编挂;增加公路、民航等行业的航线、航班、开行时间、票价等信息,通过分析同区段比较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最大限度扩大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在货运统计方面,将运输设备统计中的货运门到站及站到门工作量统计整合到货运统计中,实现货物运输从客户、车站( 铁路企业办理)、铁路运输、车站、客户( 铁路企业办理) 的全过程统计。
近年行业逐步关心塑料管道产品质量问题,行业骨干企业努力加强质量管理,带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尽管市场上还存在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质量合格产品是市场的主流。安全可靠是市场最重要的要求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规范,高品质的塑料管道将逐步成为市场需求主流。
③ 低 MLR组(MLR≤0.2)患者 87例(33.9%),高 MLR组 (MLR>0.2)患者 170例(66.1%)。两组患者的TN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LR组患者TNM分期晚。
运输源点信息集成,应以各专业信息系统的衔接性、覆盖程度等方面为切入点,提高信息系统的共享水平。
教学名师培养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争取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同时,注重将教改成果有效转化。例如,自治区级重大教改项目《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1)实现各专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整合铁路内部数据资源,充分利用铁路 “云数据”平台建设,做好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原始记录综合应用系统、铁路运输信息服务平台、铁路票据平台、铁路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客票信息系统、铁路货票及综合应用系统之货运制票子系统、货运站系统、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车辆的车号识别系统、调度指挥系统等既有系统在计算机技术和基础信息之间的衔接问题,使之充分共享[7]。
(2)确保各专业信息系统单位覆盖面。相关部门应对即将开通线路和偏远山区系统建设给予密切关注和及时跟进,提前制定相关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改进方案,或是报送相关源点信息的实施方案,保证及时具备填报源点信息的基本条件,尤其在作业量较小的偏远地区,应该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办法,做到不丢不漏,形成完整的信息闭环。
试验地选在松阳县湖溪林场苗圃,圃地位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狭长松古盆地的北端,东北面紧邻七都大林区,试验地海拔180 m,水源为七都源水系经农田水渠流入圃地池塘蓄集后利用。苗圃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 ℃,≥10 ℃年积温6024 ℃,年均无霜期250 d,年均降水量1532 mm,年蒸发量1294 mm,年相对湿度79%。
在小组组长发言之前,教师还需要明确要求小组内部派出一名观察员,组成评委小组,主要就是帮助教师根据小组及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课堂评价,从课前准备、小组讨论、组长发言等各个阶段,对课程学习进行全方位反思。课堂观察人员的选择,不仅要求其英语听说能力良好,还应具备良好的课堂观察、总结、反思能力,在承担观察员工作时,能够大大提高其英语口语水平。在评价与总结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辅助评价,并针对整堂课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总结发言。在总结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深入评价,但是,应多说优点。
2.1.3 提高信息综合性和时效性
铁路源点信息集成过程,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质量,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对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进行优化,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形成一套完整互控并且实用的运输生产体系,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经营保驾护航。
(3)加强与电商等外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联通。铁路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后,主要实现了铁路运输数据源的信息共享,而在当今 “互联网+”的时代,一方面应加强对12306、95306 电商平台等新接口数据的接入与输出,另一方面建立与公路、民航、水运、城轨等交通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不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丰富运输与统计源点信息,应逐步与商业服务、行政法规等相关系统进行对接。
(1)综合利用各系统信息资源。对各专业信息系统进行统筹整合,各专业利用统一名称字典信息相互衔接,实时连续反映铁路运输整体情况,为调整运输组织与调度指挥提供完整的依据。
2.1.2 提高各专业信息系统共享水平
(3)优化信息业务流程。在速报统计和精报统计中应逐步统一口径,在作业模式上进行优化。首先,报送环节数据一次性实现。信息源点集成上报时由现场作业端集中一次性操作,数据汇集到同一数据库,不再产生两次重复报送。其次,实现统计数据一口出,将各种统计数据在数据库内按照规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固定惟一报表,速报组织部分与统计精报作业变二为一,运输质量通过统计数据体现,彻底改变速报服从精报的核对过程。
(4)强化运输与统计分析职能。逐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将运输指挥和统计数据相结合[8],及时准确做出分析,保证统计服务于运输。一是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随时体现工效挂钩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二是结合实际情况研发统计分析系统,对涉及运输清算、经营效益、列车开行状况等主要指标,以图表形式动态反映其同比、环比变化趋势、结构等情况。
2.2 铁路运输统计分析体系优化效果分析
2.2.1 快速反映运输组织与经营情况
运输统计分析信息能够实时反映经营结果,实现岗位化差异考核,调动职工积极性,随时掌握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情况。例如,货运承运制清算能够随时对运输组织的计划指标进行实质性验证,落实企业经营决策方案情况,由过去的 “管直清算”从货物运输票面上体现大部分清算结果,转变为运输组织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清算任务,仅仅靠简单的分析已经不能体现出经营业绩,需要依靠强大的统计体系,才能验证经营计划落实结果,及时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信息化虽然在铁路运输组织各个环节逐步推进,但在应用中由于产出数据缺乏透明度、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不能加大信息在作业岗点的应用,制约着生产力的提高。运输源点信息集成后,可以实现运输组织和统计数据一体化管理,做到效益效率与工作量实时可见;将信息的后台运算变为前台的指标量变,能够双向提高,加快信息化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应用,如货运承运制清算的推广,逐步促成并加快了货票电子化和司机报单电子化的推进速度。
2.2.2 辅助企业制定与调整经营决策目标
铁路局集团公司作为运输企业,其运输质量在企业经营中起主导作用,承运结果作为运输清算的重要业绩通过统计数据予以体现。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方向性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安排,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源点信息集成的统计数据结果与运输组织过程形成统一整体,能够更好地为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
(1)源点信息集成的运输和统计相结合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目标的基础。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运输经营的目标和方向需要随时调整,制定经营决策目标的条件更复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对未来项目规划、客观因素影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运输与统计的融合发展能够为企业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计划目标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运输统计结果和运输趋势预测成为企业制定目标的重要决定因素。
(2)源点信息集成的运输和统计相结合能够根据市场快速调整决策内容。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完善,为加快统计数据更新速度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运输组织对市场性变化的快速响应,例如,面对企业原材料冬储,电煤的迎峰度夏等市场变化情况,要求铁路运输企业随时调整运输策略,而在市场变化中是否取得了效益,需要运输和统计进行一体化互动,形成完整的效益分析链,实时提供统计分析与预测结果,以便根据市场结构及时调整配套设施或者运输组织模式,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并取得效益。
(3)源点信息集成的运输和统计相结合能够实时监测运输变化趋势。当前的运输统计工作已经逐步实现了全信息时代,基本脱离了收集数据再分析数据的过程,为实时统计分析提供了保障实现由月旬统计向日统计的过渡的条件。在统计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后,能够实时监测运输变化和运输趋势,保证运输质量数据准确性,尤其对临时或者专题项目,能够实时监测运输效益,调整成本结构,适应市场化变化。同时加快实现运输数据就是清算数据,运输组织人员可以进行实时计件清算,按照本岗位实现工作量统计,按照成本按劳取酬核算,保证了计件工作量的透明化,大幅提高干部职工在岗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活力。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信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科技先行的不断深化,源点信息集成的运输统计分析,应充分利用共享信息,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的作业优化、岗位优化、制度优化,减少重复作业,提高科技信息在运输组织中的运用,减少人员成本投入,提高人均劳产率,为铁路运输组织提供便利高效的运输组织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趋势性预测,为铁路运输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对市政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预算,并且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充分的分析市场数据,并且与建筑行业的核算方式相结合,对预算的金额进行准确的判断,保证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专门的预算团队仔细的核算工程造价情况,相关预算团队的人员不但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造价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定义,从多个角度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可以具有可实施性,其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恩胜. 铁路运输十八点统计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J]. 现代国企研究,2019(6):102,104.
[2]李 敏,黄远新. 铁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 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4,58(2):135-138. LI Min,HUANG Yuanxin. 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J]. Railway Standard Design,2014,58(2):135-138.
[3]王瑞斌.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技术方案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41(2):43-49. WANG Ruibin. A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9,41(2):43-49.
[4]涂玉渊. 货改背景下铁路车站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XU Yuyuan. Research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ailway Statio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under the Reformation[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16.
[5]李宝旭,刘 洋,杜 剑.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5.0) 升级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铁路,2015(7):31-34.
[6]肖永青. 信息化条件下铁路机车车辆运用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5):7-11. XIAO Yongqing. Establishment of Statistics Index System of Railway Locomotives and Cars Utilization under Information-based Conditions[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7,39(5):7-11.
[7]苗长俊. 铁路技术站技术作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40(8):71-75. MIAO Changjun. A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chnical Operations of Railway Technical Station[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8,40(8):71-75.
[8]庄红男. 大数据驱动的铁路统计综合信息体系研究及应用[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ZHUANG Hongna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of Railway Statistics under Big Data Driving[D]. 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6.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t Source Points
MA Changqing, LIN Yuhong
(Planning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86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ing the railway sector with the corporate system, it is imperative to facilitate the railway companies’ management with an improved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t the source point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t the source poi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upgrade the key par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in terms of the data quality at the source points, the level of data sharing among the different systems and the level of data integrity and efficiency. To provide supporting evidence to the researches on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response speed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business respond; business-decision making and modification.
Keyword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t Source Points;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Quick Respons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文章编号: 1004-2024(2019)11-0001-07
中图分类号: U2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9.11.01
收稿日期: 2019-09-10
作者简介: 马长青(1974—),男,天津人,大学本科。林玉红(1970—),女,北京人,大学本科。
基金项目: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开发计划课题 (P2018X003)
(责任编辑 李丹丹)
标签:铁路运输论文; 源点信息集成论文; 运输统计分析论文; 快速响应论文; 优化策略论文;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