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311400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用个性化护理价值体现。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内科优质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护理满意率还是治疗有效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气管感染者,以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促进疾病转归,改善生活质量,确保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化护理;效果探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常见病,多发病。和成年人相比,小儿自身免疫能力差,罹患支原体感染的概率较大。如果在患病后,小儿患者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与护理,极有可能累及其他重要器官,对疾病预后不利。由此能够看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在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辅以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辅以个性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与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监护人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此其中男患儿69例,女患儿35例。年龄区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5.1±1.7)岁。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内科优质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详细为:
1.2.1疾病评价
在患者入院之后,护士全方位评价患者的病情,遵照医嘱与自身临床护理经验,为其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2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增加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次数,有效运用沟通技巧,安抚患儿。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儿家属讲述该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存在恐惧,忧虑的患儿,应使用有效方式消除内心负性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告知患儿家属查看生命体征方式,如存在异常,应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1.2.3体温护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体温较高,护士应全面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对于体温小于38.5摄氏度的患儿,告知其多饮水,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无需使用药物降温。对于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患儿,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降低体温。
1.2.4饮食干预
对于进食无异常患者,应建议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食品,以保证患者营养均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不能进食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配营养液,保证机体正常需要。
1.2.5药物护理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在使用后,患者容易出现强烈胃肠道反应,严重者腹泻脱水。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可在用药前,对患儿喂食一些事物,确保营养平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菌入侵率。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依照卫生部最新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调查,详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家长代为填写,问卷我院自制)。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计算,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患者满意 31例,较满意 15例,不满意6 例,总满意率为 88.46%。观察组患者满意 44例,较满意 6例,不满意 2例,总满意率为 96.15%。(X2=8.61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照组患者显效 24例,有效21 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3 %。观察组患者显效 30例,有效 19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94.23 %。(X2=9.662).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种在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细胞微生物,为无核无细胞壁结构,是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肢体,具备流行性特征。流行时间长,好发于秋冬季。小儿是罹患支原体肺炎的高危人群,最近几年,低龄者发病人数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罹患感染之后,小儿极易出现多器官累及,除了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外,也应提供有效护理,这对于患者疾病转归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性化护理为全程综合护理分支。个性化护理全程包含:病情评价,心理干预,疾病特征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护理等等。本案例患者年龄偏小,在发病时其会呈现出较强恐惧感。护士在对儿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增加与患儿沟通次数,全面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该疾病患儿体温较高,对于这种情况,首选物理降温,当确认无效时,改用药物降温。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原因在于使用药物降温后,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首选物理降温。
对于在内科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同时协助其进行相关处理。在对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之中,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加速疾病恢复。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实验结果中能够看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护理满意率还是治疗有效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小儿肺炎支气管感染者,以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促进疾病转归,改善生活质量,确保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张培兰.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05:211-212.
[2]唐培仙.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个性化护理的施行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8:244+247.
[3]于德娇,李海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03:285.
作者简介:
马晓红、性别女、籍贯:浙江杭州、出生年:1985年8月、职称:初级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论文作者:马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支原体论文; 患者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