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赵东方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年3 月接受的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抽取66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①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重症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并发症;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
0 引言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同时处于昏迷状态,长时间不能自主进食,能力消耗增加,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加快,容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增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1]。鼻饲可以有效确保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但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降低鼻饲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本研究对观察组中33 例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接受的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抽取66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3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23-63 岁,平均(43.0±20.0)岁。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龄24-63 岁,平均(43.5±1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饮食指导以及胃管清洁等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①术后将胃管插入患者鼻饲肠管内,同时将其置于空肠上端,并将胃管和负压引流器连接,管饲前使用温开水将营养管进行冲洗,并对营养管进行妥善固定,全程均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避免营养液被污染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情况;②肠内营养输注时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术后第1 天输注速度为20 mL/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至100-120 mL/h,同时将营养液加热至38-42℃,防止温度过低引起腹泻,温度过高将胃肠道黏膜烫伤,并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输注后半卧位保持30-60 分钟,以防营养管反流和误吸。③确保整个护理期间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避免营养液被污染,每4-6h 要对袋内营养液进行更换,预防细菌滋生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腹泻情况;④抗生素可对肠道正常菌群产生抑制,从而使得其对病原微生物抵抗作用降低,造成菌群易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腹泻,在护理期间每位患者应当接受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③采用我院电子满意度评价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共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n×100%。
EPC项目出现主要的风险源就是工期。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承包商需要选用倒排工序和正向组织的策略,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计划进行设计,阶段进度计划的制定,要利用关键节点和工序与流程的有效控制,进行动态化管理控制,确保工程的进度。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护理,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腹泻2 例、呕吐2例、低血糖1 例、脱管1 例、感染2 例,总发生率为24.24%(8/33 例);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腹泻0 例、呕吐0 例、低血糖0 例、脱管0 例、感染1 例,总发生率为3.03%(1/33 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χ2=19.101,P=0.000;两组间差异对比结果P<0.05。
2 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66 例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纳入SPSS 21.0 分析,使用(%)表示、χ2对比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对比。经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血清白蛋白水平如下:(39.54±4.17) 分、(42.73±4.03) 分,t=3.160,P=0.002;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如下:(92.14±12.61)分、(99.52±16.37)分,t=2.051,P=0.044。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结果P<0.05。
培训是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最终形成了“五环五步”的教师层面培训策略和“课堂教学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层面培训策略。
学生对于图1比较熟悉,在图1中标注概念是引导学生对于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思考,接着引导学生画出图2,直接表示了三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接着回到图1进一步对三个概念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说出如下语句: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基因;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DNA的特异性与多样性就是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也就是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遗传信息可以表述为基因(DNA)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学生面对直观的图解,在教师的一步步设问下对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信息加工,逐渐清晰地了解基因、DNA、遗传信息之间的从属关系。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如下:非常满意11 例、不满意5 例、满意17 例,总满意度为84.85%(28/33 例);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如下:非常满意15 例、不满意2 例、满意16 例,总满意度为93.94%(31/33 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84.85%,χ2=4.357,P=0.036,两组间差异比较结果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在机体受到外部、内部刺激影响认知能力出现持续性或一过性障碍,使得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全面低给予其机体生命维持等所需的支持,促进其机体逐渐恢复主动生命活动。鼻饲是为患者机体提供基础营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但鼻饲属于侵入治疗,且患者长时间昏迷,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危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有目共睹,相比于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增强患者肠道蠕动、使其肠道黏膜、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等得到完整的保护,但由于重症病人机体大多处于高代谢状态,常伴有摄入不足、营养低下的情况,若护理不当患者容易发生不耐受情况,故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郭素华[2]研究发现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感染、腹泻、肌肉萎缩、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实施精细化护理后,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同时有效促进了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术前和加强鼻饲管固定、清洗等有避免了鼻饲管脱落、污染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对营养液输注速度、温度等控制,有效降低了患者胃肠道不适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患者体位进行护理,有效降低了误吸和反流的发生,为患者机体所需营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助于预后。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腹泻、呕吐、低血糖、脱管、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为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营养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余巧敏.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54+71-73.
[2]郭素华,吴小旋,周容花.精细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2):87-89.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88
本文引用格式: 赵东方.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82+285.
标签:精细化护理论文; 重症颅脑损伤论文; 肠内营养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清白蛋白水平论文; 血红蛋白水平论文;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