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邓学东[1]2001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猪肝、实验动物肝脏和人体肝脏肿瘤,产生凝固坏死,评价该方法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①离体实验:应用HSE-8M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对离体猪肝进行不同功率组合的凝固,并且比较了实际凝固体积、2-D US测量和3-D US测量微波凝固体积的差异:②动物实验:对4只新西兰兔的肝脏进行4次PMCT(30W60s),对另1只新西兰兔打开腹腔后进行6次MCT(30W60s3次,60W60s3次),在实验后0、3、5、7、10天处死兔子,取兔肝有关部分送病理;③临床研究:应用HSE-8M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对32例患者的51个肝癌结节进行微波凝固治疗,并用LEVOVIST(利声显)超声造影、3-D US和实验室检查等观察疗效。结果①离体实验:180秒40W、120秒和180秒45W、50W、55W、60W和65W设置时凝固区显示为沿针道的强回声水滴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3-D US测量比2-D US体积测值更接近实际体积;②动物实验:肝脏微波凝固后立刻取材标本,凝固灶内的肝细胞尚未完全坏死3天后取的标本,可见大多数细胞坏死;第5天出现不可逆坏死;微波凝固后第7—10天可见坏死灶周边纤维化;③临床研究:微波凝固治疗后,LEVOVIST造影显示肿瘤内血流消失或明显减少,32例中有20例原发性肝癌,其中16例AFP明显下降,一例下降近3万单位,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嵇武[2]2002年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文中认为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每年有十数万人死于肝癌及其并发症。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肝癌患者以中晚期为主,在我国80%以上还合并肝炎后肝硬化,从而使肝癌肝切除受到很大的限制。减少肝实质切除量可能有利于手术的安全,但常常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过多的肝实质切除量则可能会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长期以来肝癌肝切除率一直不高,在15%-30%。为了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人们提出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twostep hepatectomy)”的概念,并运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y embolization,TAE)等方法,使肝癌体积缩小后,行二期切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6年,日本的Kinoshita等另辟蹊径,首次报道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elec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SPVE)后,通过促使栓塞侧(荷瘤侧)肝细胞萎缩,对侧肝细胞代偿性增生,术后预留肝体积增大,成功二期手术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的经验。近年来,国外术前SPVE临床应用的报告逐渐增多,认为SPVE可以扩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增加肝切除的手术的安全性,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国内尚未见相关临床应用报道。 另外,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肝癌的手术切除,包括肿瘤数目、位置、大小及患者本身状况、肝功能代偿情况等。肝切除术后还可能带来一些手术并发症和一定的死亡率,且术后肝癌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肝癌的局部治疗得到快速的发展,尤以近来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更加突出。RFA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对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FA治疗的突出优点是其微创、安全、有效、对机体功能影响小以及可重复性。不足之处在于单次RFA治疗的有效毁损范围有限,常常难以完全覆盖肿瘤范围,导致术后肿瘤残留和复发,影响了其适应症范围与治疗的效果。如何提高yA的治疗较大肝癌的效果成为RFA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国外初步研究表明y A治疗时丰富的供肝血流带走大量的热量,对RFA的疗效有明显的负相影响,阻断供肝血流可以提高RFA的治疗效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供肝血流阻断的方式,阻断不同供肝血流对RFA疗效影响的比较等。通过介入的方法阻断供肝血流联合RFA治疗较大的肝癌尚未见研究报道。 本研究在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术前SPVE在提高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中的作用,并探索SPVE阻断门静脉血流在提高yA治疗兔肝VXZ肿瘤和人体大肝癌效果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1.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对50例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术前 10分钟肌注度冷丁 100mg、非那根 25 mg。普通超声探头定位,确定拟栓塞的门静脉分支。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肝包膜下,在超声引导下,ZIG PTC针由探头侧方进针,经皮经肝穿刺。进入一侧门静脉分支后,拔出针芯,即可见暗红色门静脉血流出。如1次不成功,则重复穿刺。缓慢注入栓塞材料,材料由无水乙醇、碘油技1:二比例配制,以 0.4ml瓜g为标准用量。实际用量 1434ml,平均 26.sml。实时超声扫描可见栓塞侧门静脉支内细小点状回声弥散至肿瘤内,部分支配区域变成增强回声。缓慢拔针,局部贴创可贴。回病房后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N小时,予补液、抗炎、止血、保肝、镇痛等治疗。观察SPVE成功率、穿刺次数、栓塞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血常 ·XI·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2.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研究包括26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病例符合以下条件:肝癌位于一侧肝脏内,无明确的门静脉瘤栓及远处转移,对合并肝硬化患者拟行手术的肝切除体积比(切除的肝体积/肝总体积)}50%,对不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体积比)60%。行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方法如前所述。观察SPVE后肝功能、各肝叶体积、肝切除体积比的动态变化以及SPVE后二期手术切除率、二期手术并发症等。 3.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复制移植性兔肝VXZ肿瘤模型,以单独XIW治疗、RFA联合TAE治疗及RFA联合TAE、SPVE治疗为对照,探索SPVE在提高RFA治疗免肝VX。肿瘤效果中的作用。6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①RFA治疗组;②TAE联合RFA治疗组(TAE+RFA):开腹栓塞肝动脉后行RFA治疗;③RFA联合TAE及SPVE治疗组口PVE+TAE+RFA):开腹栓塞门静脉主干和肝动脉后行RFA治疗;④SPVE联合RFA治疗组爬PVE+RIW):开腹栓塞门静脉主干后行IGA治疗。各组治疗后观察兔肝功能的动态变化,CT扫描观察治疗后肿?

冯威健, 房勤茂, 刘巍, 李彩英, 翟宝娥[3]2000年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使用单极针式微波辐射天线的微波凝固疗法对离体组织的凝固作用及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作用。方法:使用“Microtaze HE-8M”微波凝固治疗机 (2450MHz,功率0-65W)和 MD-16CBL-10/150单极针式微波辐射天线。体外观察37℃的鸡蛋清和猪肝在40-65W,30、60、90、120秒作用时间下微波凝固的范围。临床对20例肝癌的28个结节进行了微波凝固治疗。结果:实验研究,无论鸡蛋清和猪肝,凝固的最佳条件均为65W60秒,延长时间只增加中心部的碳化,凝固范围无明显增大。凝固的组织呈一椭圆球体,尾部略细。鸡蛋清的凝固范围为 35.5×18.9mm,猪肝的凝固范围是32.5×20.4mm。临床研究,微波治疗后,超声学上形成中心强回声、边缘低回声,治疗2周前后瘤体开始缩小,治疗前平均肿瘤直径为3.85cm,治疗后为3.08cm,治疗后肿瘤内血流消失或明显减少。11例肝细胞癌治疗后2周 AFP 均明显下降,3例降至正常。3例于治疗后1周再次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均为大量坏死组织中有少量细胞核碎片。随访3-18个月,2例生存超过18个月,8例超过12个月,15例超过6个月,2例1年内死于其他疾病。副反应,全部病例治疗中均有局部热感或轻度热痛感;13例治疗后2-3日出现轻度发热,对症后缓解;无出血、烫伤、胆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肝肿瘤,特别是直径小于 3.0cm 的肝癌,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治疗范围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的特点,是非手术肿瘤肝癌的较好方法。

原丰桐, 王振, 田家卫, 姜玉波, 行向荣[4]2006年在《超声引导微波热凝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和门脾静脉灌注对肝癌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性超声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50例经活检证实的肝癌依据肿瘤的大小和数目分为:一组,肿块直经<3.0cm,个数<2个。二组:肿块直径3.1~5.0cm,个数<2个。叁组:肿块直径>5.0cm,个数≥1。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肿瘤,分别采用单纯微波热凝(PMCT)(方案1a)、或单纯无水乙醇肿瘤间质内注射(PEIT)(方案1b)、微波热凝+无水乙醇肿瘤间质内注射(方案2)、微波热凝+无水乙醇肿瘤间质内注射+门(脾)静脉穿刺灌注化学药物(方案3),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后定期行超声、CT、肝穿活检、随访观察其疗效并加以比较。随访时间10个月至5年。结果:直经<3.0cm,个数<2个小肝癌单纯微波热凝和单纯无水乙醇注射1、23、、年生存率无差异。肿块直经3.0~5.0cm者方案2优于方案1a、1b。肿块>5.0cm多结节肝癌或伴门脉癌栓者,方案3优于方案2。综合性介入治疗肝癌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方案1a和方案1b。结论:该方案设计合理,疗效确切,操作便利,安全可靠,费用低,值的推广。

郑孝文[5]2016年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L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世界高发区。转移性肝癌大约57%是来源于消化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发病多较隐匿,因此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或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的患者比率仅为20%~30%。常规手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后,5年的存活率大约20%~50%,而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明显升高,为60%~70%。目前临床首选且最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仍是肝切除术,若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差。肝癌细胞呈低分化,高度恶性,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且效果不佳,因此各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更多使用以局部为主的综合治疗。近些年来,局部微创性治疗肝癌的方法相继在临床开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冷冻、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而射频消融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比较成熟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杀伤肿瘤较多、损伤机体较轻的微创治疗方法。RFA的原理是在彩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肿瘤,金属射频针尖会发出高频的射频波,造成组织细胞离子震荡摩擦并产热,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射频金属针尖部位的温度可达到70-120℃,高温可以导致癌细胞变性、溶解、凝固性坏死甚至炭化,还能使肿瘤血管内血液凝固,坏死的组织类似于一个保护环,不仅可以阻断恶性肿瘤的供血,而且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细胞随血液远处转移。肝癌血流主要以肝动脉、门静脉为主,而动脉血占90%,含氧量高,因此肿瘤组织生长快,肿瘤内部血窦多还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其与正常血管相比缺乏生理反射,导致肿瘤组织受热后稳定性差,病灶内温度升高后血流缓慢继发血栓形成,肿瘤内血管不通畅血流减少,因此在射频治疗后肿瘤发生缺血坏死。RFA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以其独特优势,RFA对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和控制肿瘤进展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可手术切除还是不可手术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均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近20多年来快速的发展,RFA已经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发挥着广阔的作用,与常规手术切除、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称为叁大高效治疗肝癌的方法。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常规外科手术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术中实时观察,无放射性、仪器少费用低等优点。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行RFA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至少3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指标分为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和进展率,并探讨肝恶性肿瘤RFA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乙肝、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行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对影响RFA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赋值,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应用Sequoia512、GE Voluson730超声和迈瑞公司mindray DC-8超声仪作为引导系统对术中病灶进行定位,并对消融进行监测。射频消融系统采用:RITA射频消融系统,VIVI射频消融系统,Cool-Tip冷循环射频仪。常规术前准备,麻醉前详细超声检查或对比阅读CECT/CEMR片,明确肝脏病灶情况,综合病灶位置、大小,选择合适射频针,制定科学的布针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参照射频消融仪器的说明,分别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较大直径的肝癌,在靠近原消融点旁多次进针重复治疗,消融的作用范围超过癌灶边缘0.5cm以上,一针多点重迭的消融方式,尽可能的保证了有效消融范围并减少漏空现象的发生。消融治疗完成后,彩超提示癌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行针道消融后,取出射频针,尽可能的防止术后针道出血和肿瘤沿针道转移。术后4小时内不能进食水、监测血压、心率8小时以上,卧床休息12小时以上,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360例患者行肝RFA治疗的次数总共为392次,消融病灶数为412个,病灶直径为(2.51±1.10)cm。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11%(310/360),复发率为17.22%(62/360),进展率为27.22%(98/360)。肿瘤残留率受肿瘤位置(位于大血管旁)、病灶大小(≥3cm)和病灶数目(≥3个)的影响(χ2=4.431,10.889,8.000;p均<0.05)。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受病灶数目影响,当病灶数目≥3个时,可导致肿瘤的复发率明显升高(χ2=29.032,22.092,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高效的方法。小肝癌采用射频治疗临床疗效好,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低、创伤小、预后好。RFA术对控制肝脏恶性肿瘤局部进展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受位于大血管旁、病灶的大小和数目的影响,肿瘤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受病灶数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邓学东. 苏州大学. 2001

[2].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D]. 嵇武. 第叁军医大学. 2002

[3].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C]. 冯威健, 房勤茂, 刘巍, 李彩英, 翟宝娥. 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0

[4]. 超声引导微波热凝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和门脾静脉灌注对肝癌的治疗研究[J]. 原丰桐, 王振, 田家卫, 姜玉波, 行向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5].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郑孝文. 郑州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