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秧
(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655200)
【摘要】目的:对比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性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率为96.7%与对照组患儿的95%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参照组的1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均非常明显,但使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其不良反应低,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临床应推广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方式的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间歇性蓝光照射;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效对比
新生儿黄疸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主要是出生28d以内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之分,通常生理性黄疸可在10d之内消除,而病理性黄疸则不能自行消除,严重者会损害到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因此应积极治疗[1]。蓝光治疗是临床治疗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其有间歇性和持续性之分[2],为了探讨两者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本文抽选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实施分组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平均划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参照组,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黄染,经抽血检查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都很高,均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观察组中,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范围(1-30)天,平均年龄(20.3±5.3)天,属于足月生产的有13例,属于早产的有42例,属于过期生产的有5例。参照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年龄范围(2-30)天,平均年龄(21.2±4.9)天,属于足月生产的有12例,属于早产的有43例,属于过期生产的有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
1.2方法
120例患儿均接受病理性黄疸的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生素治疗、肝酶诱导剂鲁米那与白蛋白治疗及输液纠正酸中毒等针对性治疗。参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具体为连续蓝光照射5h后,暂停(2-4)h,随后继续照射。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具体为连续蓝光照射18h后,暂停(7-10)h。两组患儿连续治疗3d。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和记录患儿出现如腹泻、发热、皮疹、血钙下降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依照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达到的效果,将本次研究的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临床所表现的皮肤粘膜黄染以及其他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改善,临床所表现的皮肤粘膜黄染以及其他症状有进一步改善或减轻;无效: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反而升高,临床所表现的皮肤粘膜黄染以及其他症状没有减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患儿60例,其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8例,其中显效40例(66.7%),有效18例(30%),无效2例(3.3%),本组总有效率为96.7%;参照组患儿60例,其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8例,其中显效38例(63.3%),有效17例(28.3%),无效3例(5%),本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X?=2.13,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后,经认真统计之后,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有3例,其中出现腹泻有1例(1.67%),出现发热有1例(1.67%),出现皮疹有1例(1.67%),本组不良反应率为5%;参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有8例,其中出现腹泻有3例(5%),出现发热有3例(5%),出现皮疹有2例(3.3%),本组不良反应率为13.3%。两组患儿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差异显著(X?=6.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胆红素的代谢异常而导致,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皮下对还没有结合的胆红素照射,使水溶性较弱的胆红素IXaZ型转变成IXaE型,将胆汁及时排出,控制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中对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观察组患儿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参照组使用持续性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率为96.7%与对照组患儿的95%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X?=2.13,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3.3%,两组患儿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差异显著(X?=6.21,P<0.05)。多数研究证实,无论是那种方式对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显著的效果,但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间歇性蓝光照射方式其发生率最低,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
综上所述,将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均非常明显,但使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其不良反应低,更为可靠,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家属依从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覃振平.两种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33):88-90.
[2]黄艳春,彭曙辉.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5(20):3944-3946.
[3]林良勇,林国敬.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60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5,02(18):113-116.
作者简介:朱朝秧(1974年9月-)汉族,云南寻甸,主治医士,本科,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朱朝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间歇性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