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布什政府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06)04-0056-07

近年来,囊括东南亚10国的东盟作为东亚最大的多边合作机制,在该地区的战略地图上异军突起,长袖善舞,积极推动与地区大国合作,创造了一个折扇式的关系框架①。在政治层面,东盟邀请各大国作为全面对话伙伴讨论双边关系,建立了多个“东盟+1”机制①;在经济层面,与中、韩、日、印、澳、新积极洽签自贸协定;在安全层面,该机制下的东盟地区论坛(ARF)成为东亚国家讨论安全问题、进行沟通的平台。2005年12月12日至14日,东盟举办了系列会议,意在推动“东亚一体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会议中,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没有像其在东亚的另一合作平台——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那样,发出很多倡议。相反,美国甚至被认为被排除在东亚一体化之外,然而其影子又若隐若现,挥之不去。那么,在东盟构建的地区机制中,美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东盟现在被置于什么样的位置?美国是否会容忍东盟推动的大国合作继续蓬勃发展下去?

另外,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多边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东盟来讲,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力量。同时,东盟也愿意将中国纳入其对话体系中。双方甚至合作签订了无核化地区条约。美国如何看待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拉近?应对中国的挑战是否是美国调整对东盟政策的因素?

美国虽然处于太平洋东岸,但它把自己看成亚太国家,实际上是东亚大国,因此,它不可能忽视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国际机制的整合。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东盟国家所在的东南亚地区是被放在东亚或亚太的整体战略中进行考虑的,远远不及东北亚、中东、欧洲甚至南亚对美国的战略意义②。所以,美国的官方文件和学术论述中很少有对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战略描述;然而,在美国关于亚太战略的描述中,对该地区的战略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通过总结分析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的政策,探讨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及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

一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

以界定“美国国家利益”而闻名的美国学者唐纳德·纽霍特兰(Donald Nuechterlein)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建议尼克松政府不要把东南亚地区视为美国的关键利益所在③。之后,随着越战结束,美国对东南亚事务的兴趣锐减。80年代,由于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东盟地区一度被认为对美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④。美国期望通过保持与东盟的密切关系,加强东南亚反抗苏联扩张的力量,同时阻止中国在东南亚扩大影响⑤。然而,美国对整个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多是双边性的,这一状态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崛起、东北亚安全问题成为美国亚太政策的主旋律,东盟国家甚至被搁置到美国对外政策的边缘⑥。尤其是克林顿执政的8年里,美国留给东盟国家的是非常不愉快的记忆。在克林顿第一任期内,美国不但没有具体制订针对东盟国家的政策,反而与一些国家交恶,例如新加坡迈克·费(Michael Fay)事件,美国拒绝给泰国一名内阁成员签证等。更让东盟国家不快的是美国在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在那次危机中,受到重击的泰国和韩国都被美国视为盟友,但得到的待遇却让东盟国家至今愤愤不平。当泰国出现危机时,美国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抨击泰国总理及其内阁政策失误;而当韩国遭受危机困扰时,美国很快制订了援助计划,美财长鲍勃·鲁宾号召华尔街帮助韩国渡过危机。在克林顿第一任期内,甚至没有一个东盟国家领导人走进白宫。与克林顿相比,在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给予东盟的关注要多得多:在2002年拉斯卡沃斯APEC会议期间,布什会见了东盟七国(印尼、马、菲、新、泰、文莱和越南)的领导人,这是自1984年以来美国总统第一次会见东盟领导人;2003年,布什赴泰参加APEC峰会之际,又访问了菲、泰、新、印尼4个东盟成员国。另外,国务卿鲍威尔于2002年和2003年两次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相关会议并访问了东盟6国。2005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访问新加坡访问时甚至表示,东盟是美国全球视野的核心部分,美国愿进一步加深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合作⑦。

至此,从美国高层对东盟国家访问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东盟日益重视的轨迹。下面本文从安全、政治和经济三个层面总结分析一下美国对东盟和东盟国家的政策。

首先,在安全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在东南亚驻军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地区的相对稳定提供了保护伞。与东北亚相比,美国认为该地区的安全问题大多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如国家内部冲突、海盗、武器走私、疾病等。正是因为不存在大规模的常规安全隐患,美国才忽视了这个地区⑧。 “9·11”事件以后,美国在反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时,将目光锁定在这块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居住区。美国政府认为,基地组织与东南亚地区的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其具有生存力和扩散力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取得胜利后,试图在东盟地区开辟“反恐第二条战线”,并借此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

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反恐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签署宣言。“9·11”事件以后,在巴厘岛和雅加达发生了恐怖主义爆炸。这些恐怖活动促使东盟国家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达成了更多共识。2002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美期间,两国首先签署了《对抗国际恐怖主义的合作宣言》。2002年8月,东盟地区论坛年会期间,东盟10国与美国签署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根据宣言,东盟和美国将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中分享情报,加强跨国合作,严格控制恐怖分子入境;强化反恐怖主义的能力;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宣言⑩。这些宣言为美国在该地区开展的军事活动奠定了基础。(2)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近几年来,美国与东盟国家频繁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菲律宾与美国举行的联合军演最多,例如“肩并肩”系列联合军演、“平衡活塞”系列军演、“锐爪展望”军演等。参加演习的兵种不再仅限于陆军,海、空、海军陆战队等也参与进来。同时,参演的内容扩大到狙击、枪法、野外生存、人道援助等。美、泰、新三国开展了“金色眼镜蛇”大型军演,其中2002年参加演习的2万余人中,美军占1万4千多人。三国空军还开展了“对抗虎”年度训练演习,海军举行了“克拉特”双边海上战备与训练演习。除传统的军事演习外,美军还出资为东盟国家提供军事训练、装备和设施等。近年来,美国与东盟国家先后达成一系列协议并获得了一些国家的基地、机场、港口、维修补给和后勤保障设施的使用权。2003年,新加坡特别为美国航空母舰的停靠而设计的码头竣工。马尼拉允许美军把菲律宾当作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培训基地和中转站。美国还与马来西亚达成了“开放天空”协议。泰国同意美军在泰储备战争物资,并提供军队过境权。美国还多次与越南磋商,希望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3)加大军事外交活动。美国还积极开展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外交活动。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ARF)的活动,与东盟国家进行了军事互访。其中与越南的军事互访最为引人瞩日。美国海军“范德格里夫特”号导弹护卫舰于2003年11月访问了越南。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越战结束后美国军舰第一次驶入越南港口,表明了两国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通过上述军事活动,美国逐步加强了其在东盟地区的军事存在,改善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扩大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其次,在政治方面,美国官方扩大了与东盟国家的外交往来。在第一任期内,布什及其国务卿鲍威尔相继访问了部分东盟国家;国务卿鲍威尔于2002年和2003年两次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相关会议;2002年APEC峰会期间,布什会见了东盟部分国家领导人;2005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访问了泰、菲等东盟六国。在新加坡访问时,佐利克声称,东盟是美国全球视野的核心部分,美国愿进一步加深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同时,东盟国家领导人,如印尼总统梅加瓦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巴达维、菲总统阿罗约、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都相继访问了白宫。另外,在东盟的对外合作机制中,美国是其对话伙伴之一。从1977年到2003年,美国与东盟已经进行了17次对话。

从双边关系来看,并不是每一个东盟国家都得到了美国的青睐。美国认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是“恐怖分子的可能藏身之地”,因而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合作并予以援助,而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甚至仍然被列入“需要改革”的国家之列。

在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中,改善最明显的是美越关系、美印(尼)关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噩梦般的一页。1995年7月,两国将这一页翻了过去,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几任国务卿都到访过越南。2000年3月,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访越。同年11月,继1969年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后,克林顿总统访问了越南。10月,美国参议院批准美国政府给予越南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03年11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查访问了美国。这是1975年越战结束以来,越南国防部长首次访美,开创了越南最高军事官员访问美国的先例。两国间联系层面的不断拓宽表明美越关系逐步升温。然而,基于历史的原因和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两国关系仍然存在变数。首先,双边关系的提升源自各自战略利益的考虑。就美国来说,冷战结束后,中越的迅速接近使一直把中国视为长期潜在威胁的美国有了一种危机感,并认识到,美越建立紧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越南方面来看,越南在军事变革进程中已大大落后,为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另外,越战在美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心中留下的阴影至今还未消除,美国仍有一部分人对越战持激烈批评态度,而越南也对美国的“单边政策”心存疑虑。与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不同的是,美国与越南关系的改善和加强并不是基于反恐战略,而只是作为美国“重返越南”战略的一个契机。美国与印尼的关系比较复杂。6年前,东帝汶的流血暴力冲突曾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美国国会曾经通过《莱希修正案》,禁止向印尼提供任何军事援助。“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认为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开展反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主动示好,改善两国的关系。印尼总统梅加瓦蒂2001年11月访问了美国,是“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她对反恐斗争的支持得到了布什的赞扬和欢迎。2005年5月,美国部分解除了对印尼的武器禁运,允许向印尼提供一些交通和通讯保障设备。美菲关系曾于1992年美军撤出苏比克和克拉克军事基地后,一度陷入低潮,但在美国的战略中,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友。“9·11”事件以后,频受境内阿布萨耶夫反政府武装恐怖活动困扰的菲律宾政府在亚洲国家中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美国,而且表示愿意提供上述两个军事基地,并派部队参加国际反恐战斗。同时,阿罗约总统访问了美国,她的支持得到了布什的大力赞赏。两国政治军事关系随后得到迅速提升。美国为阿罗约政府提供了一大笔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其巩固了国内地位。马来西亚也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受“安华事件”的影响,两国关系一度恶化。“9·11”事件后,美国主动示好,马来西亚政府也顺水推舟,两国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前总理马哈蒂尔和现总理巴达维都访问了美国。2002年,马哈蒂尔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反恐合作宣言。在反恐合作的前提下,布什政府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军事和经济援助。克林顿执政时期,马来西亚的“人权”问题频频遭到美国的指责,而布什政府却不再把“人权”作为两国关系中的首要问题。对于马《国内安全法案》,美国甚至表示理解。泰国也一直致力于加强同美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2003年,泰国政府力排众议,决定派遣部队到伊拉克维持秩序。泰国的合作赢得的回报是丰厚的,2003年年底,布什宣布,美国在亚洲的反恐战争伙伴泰国已成为其在北约之外的主要盟国。新加坡被美国当作最可靠的盟友。另外,在美国看来,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对美国政策的分量远不如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内问题重重,需要大力改革;经济发展落后,目前还谈不上与美国的经济合作,而需要美国的援助。在美国的人权报告中,柬埔寨的人权记录仍然很差。

最后,在经济层面上,东盟国家一直被美国工商界看作是重要的新兴市场。2002年4月,时任美国贸易代表的佐利克同东盟举行了时隔10年的美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会议结束后,佐利克会见记者时说,“拥有5亿人口的东盟对美国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市场。这次双方一致同意制定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计划,表明对双方而言加强合作是重要的。”不过,美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主要是通过企业进行,政府没有起主导力量。2003年,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总额为880亿美元,超过了美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总和。美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也相当可观,2003年二者之间的贸易总额达1,200亿美元,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排第五位(11)。在2002年APEC会议期间,布什提出了“东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东盟各国的经济改革作为前提条件,先与东盟各国分别缔结双边FTA,然后建立“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希望与美国缔结FTA的国家,必须签署“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在政府机构透明度、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方面制订共同规则。其中,柬埔寨、越南、老挝和缅甸以参加WTO为前提条件。2003年3月,在万象召开了配合该计划的非正式协调会议(ASEAN-US Informal Coordinating Mechanism Meeting)。不过,虽然美国制订了这样一个旨在促进与东盟国家集团进行自由贸易的计划,事实上,美国与东盟谈判该协定是在除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外的其他七国进行的,因为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不是APEC和WTO成员,所以没有资格进行自由贸易谈判。而美国在推进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中也是以双边为重点。目前,美国已经与新加坡签订了FTA。美国认为与东盟国家全面开展自由贸易的时机还不成熟。实际上,除了军事援助外,大部分东盟国家目前也在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从整体上看,“9·11”事件之后,美国开始重视作为地区机制的东盟,同时,改善了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

二 影响美国东盟政策的因素

很多人认为,“9·11”事件和反恐战争改变了美国对东南亚的看法,促使美国调整了对东盟国家的政策。这并不完全。除上述因素外,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东盟地区内部的潜在问题、东盟对外邦交的变化、东亚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因素都促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的改变。

2001年布什上台以后,新保守主义主导了美国政坛。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并尽可能长久地维持美国世界上的霸权地位。早在1996年,美国新保守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小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卡根就发文鼓吹,“美国的霸权才是防范和平和国际秩序崩溃唯一可靠的措施”(12)。同时,为了确保这种霸权,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强大,阻止潜在的对手加强军事,超越美国或者与美国对抗”(13)。“如果一个敌对大国主导这一地区,将对美国构成全球性的挑战并威胁到当前的国际秩序。”(14)而东亚地区恰恰出现了美国不愿看到的局面: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其在东亚的积极睦邻外交加强了其在东亚的国际地位;中国是最早支持东盟的国家,近年来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影响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另一个美国国内因素是美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恐怖主义袭击在美国造成的大量伤亡激起了国民的愤怒,使美国公众遭受了史无前例并且异常深刻的心理冲击和精神震撼(15)。因此,美国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国家安全成为美国民众最关切的大事,打击恐怖主义是民心所向,以反恐为前提的政府政策和行动非常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

笔者在本文的开始就提到,近年来,东盟积极推动与地区大国合作,亲近中国,拢住日本,接纳俄罗斯,对印度抛出绣球,并巧妙利用美中、美俄、中日、中印之间的矛盾,通过大国之间的竞争,把自己推上亚太地区合作各类论坛的主席位置。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中,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日、澳、新、加、欧盟、韩、中、俄和印度形成对话伙伴关系。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却被排除在外。因此,东亚国家间的合作为过去一直在东南亚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的美国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定位它未来在此地区的角色?这就是美国调整其东盟政策的基点。

东盟与中国交往的加强也促使美国加强其对东南亚的影响,特别是军事存在。基于地缘因素,东盟国家对中国实际上抱有一定的戒心,但“由于‘地区主义’的考虑,在东盟眼里,中国更可能为东南亚地区带来和平,这一点上不太能指望远在西半球的美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吴翠玲在接受《华盛顿观察》采访时说:“经济上,中国是亚洲的引擎;地理上,美国远在西半球,而中国却和东盟毗邻而居;实践中,过去10年中国和东盟的外交关系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双边、多边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中国对东盟而言都是不可回避的力量,唯一的选择就是和中国接触。”她认为,“中国在安全上最大的忧虑也不在这一地区。更何况东盟国家现阶段的共同目标就是:发展。它们了解地区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与中国交往时根本没有安全上的担心。”(16)“中国一直都在积极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尤其愿意和每个国家单独讨论问题,通过发展双边关系融入多边组织。同时,东盟也愿意将中国纳入其地区对话体系当中……可以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区强国。”(17)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南亚研究项目教授谢尔登·西蒙(Sheldon W.Simon)也如是说。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加强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是一种威胁,将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而且,如果美国任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将会“鼓励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与美国进行利益抗衡”(19)。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克劳德·巴菲尔德认为,“中国积极和东南亚国家签署各种经贸协定……从长远看,这些条约还是有政治意义的,不免让美国有些担心。”(18)在这种“中国威胁美国利益”观点的指导下,布什政府得到的政策建议就是:美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付出双倍努力来淡化中国的影响(20)。同时在和中国交流的同时,南中国海的领土之争和台湾海峡危机始终是双方关系发展的瓶颈。也正是这一点成为东盟各国政府接受美国在该地区加强军事力量的主要理由。

东盟地区内的一些潜在问题也是美国调整对该地区战略的重要因素。首先居住着世界上1/3的穆斯林人口,恐怖主义组织活跃,有多个相互联系、组织严密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如伊斯兰祈祷团(JI)、马来西亚圣战组织(KMM)和菲律宾阿布萨耶夫反政府武装组织(ASG)等。东南亚地区被美国认为是恐怖主义分子的藏身之地,也是最具有潜在爆发冲突危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地区,会聚了世界四大宗教,但没有哪一种文化、哪一种宗教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该地区的民族价值判断标准是存在差异的。作为一个地区机制,东盟虽然将东南亚国家召集在一起,在对外事务中以一种声音说话。但东盟不同于欧盟,10个成员国间的差异远比共同点要多。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站在一起对抗某一个大国,其内部分歧重重,缺乏凝聚力。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不但削弱了它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大多数国家内部社会不稳定(例如宗教和种族的潜在冲突),一些国家的政局出现动乱(例如印尼)。另外,东南亚水域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往中东的“咽喉”,然而这里又是海盗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该地区的任何安全威胁因素都牵动美国的神经。

从整体上看,东盟各国目前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环境为美国的“重返”战略提供了契机,但它们的政治安全自主意识也对美国未来的战略提出了挑战。“东盟意识”、 “大东盟”的政治主张以及“平衡大国”的外交策略将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造成冲击,至少会阻碍“重返”的势头。

三 美国的东盟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对东盟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是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将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中国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存在和影响加强对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首先,美国通过与菲、泰、新等国的双边军事安全合作,填补了该地区的权力真空,从而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其次,美国军事存在的加强有利于打击和遏制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维护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对中国来讲,打击恐怖主义和东南亚的和平稳定与中国在该地区的安全利益是一致的(21)。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加强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加上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形成了对我国的战略包围,也势必改变南中国海地区的战略力量,尤其是美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演习不但日益扩大,而且有些是针对性地指向中国。这不能不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和警惕。有些国家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将助长其与中国争夺南海诸岛,开发海洋资源的行为。而且,美国军事力量在该地区的介入也使得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将增加中国同有关国家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难度(22)。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无论是积极的看法还是悲观的预测,都是假设在美国战略的调整和实施是一个简单过程的前提下。实际上,美国在东南亚面临的挑战是复杂的,因此,美国政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利于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而中国的发展战略需要一个和平和基本稳定的周边环境,从这点来看,确实是有利的。同时,在亚太地区缺乏一个有效的多边安全机制的情况下,东盟地区论坛为该地区大国的安全对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尽管这个论坛不是美国主导的,但美国对这个论坛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论坛对美国决策者们推进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23)。同样,这对于中国与美国就亚太安全问题进行磋商以及中国阐述自己的安全主张也是有利的。

然而,作为反恐战争的附带结果之一,美军从多个方向进入或被准入与中国陆路边界接壤的国家,也给中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影响。即使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军进入与中国直接接壤的国家的情况也没有发生过。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在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下,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将可能趋向复杂(24)。这种复杂局势的敏感地带就是南中国海。南中国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往中东石油区的交通要道。对于这个海域的主权争端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瓶颈,也是东盟国家之间的“定时炸弹”,因为越、菲、马和文莱都在争端之中。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进展,二者因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和影响的扩大有可能让某些东盟国家感到有所倚仗,或许在争端中采取强硬立场,导致中国与东盟之间对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功亏一篑。而任何程度的冲突,都避免不了美国的介入。美国的介入可能有助于平息冲突,但也有可能导致冲突扩大,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中国将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他们开始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是以经济合作为大背景。虽然中国的高速发展对东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东盟并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5)。它同时进行的是多边贸易安排,也与美、日、韩、澳、印进行了贸易投资谈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巨大的市场及其向东盟国家提供的援助让东盟国家不能不把与美国的贸易合作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但会减缓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进程,而且将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

四 结论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美国在东亚面临的国际局势是复杂的。非美国主导的地区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对美国的战略提出了棘手的挑战。就其对东盟的政策来看,美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应对东盟带来的挑战。1997-199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进程的默许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目前,美国对该地区政策的调整是从军事合作和援助入手,并且以双边关系为主。其政策的关注点在反恐和维护南中国海和平稳定,这让一些东盟国家感到美国在帮助他们维护利益,所以,美国的政策很容易让他们接受,得到他们的配合。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对美国军事存在的加强也保持一定的警惕,对美国政策的推进造成困难。另外,该地区一直对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才是恐怖主义的根源。而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针对的是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分子,很容易在该地区的穆斯林社会引起反感,引发强烈的反美情绪(26)。

在东盟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中,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东盟与美国关系的推进势必会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将不会太大。

注释:

①翟崑:《试解东亚峰会之玄机——东盟的折扇》,人民网,2005年12月21日。

②Amitav Acharya and See Seng Tan,"Betwist Balance and Community:America,ASEAN and the Security of Southeast Asia",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ume 6,Number 1 2006,pp.45-51.

③Frank C.Darling,"United States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Permanency and Change",Asian Survey,Vol.14,No.7(July,1974),p.608.

④Conboy,Kenneth J.,"Challenges to the U.S.-ASEAN Quasi-Alliance,"Asian Studies Backgrounder,#60,April 21,1987,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Asiaandthe Pacific/asb60.cfm

⑤曹卫平:《东南亚的崛起——20世纪东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1页。

⑥Amitav Achaya,"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fter September 11,"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November,2003.

⑦Bernice Han,US to Broaden Ties with Southeast Asia,but not Limit China:Zoellick,http://www.aseansee.org/afp/116.htm

⑧Kim Kyung-won,Tommy Kob,Farooq Sobhan,America's Role in Asia:Asian Views,The Asia Foundation,2004,pp.38-39.

⑨白宫2003年2月14日公布的《反恐国家战略》,http://usinfo.state.gov

(10)U.S.-ASEAN Joint Declaration on Combating Terrorism,August 1,2002,http://www.state.gov/p/eap/rls/ot/12428.btm

(11)Kim Kyung-won and Tommy Kob,Farooq Sobhan,op.cit.,The Asia Foundation,2004,p.45.

(12)William Kristol and Robert Kagan,"Toward a Neo-Reaganite Foreign Policy",Foreign Affair,July/August,1996,pp.18-28.

(13)Amitav Acharya,"The Bush Doctrine and Asian Regional Order:the Perils and Pitfalls of Preemption," http://www.asianperspective.org/articles/v27n4-h.pdf

(14)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著:《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49-150页。

(15)时殷弘:《“9·11”事件与美国对外态势》,《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第22页。

(16)李焰:《过招东南亚,中国靠双边外交领先美国》,《华盛顿观察》,2006年2月12日。

(17)同上。

(18)同上。

(19)Amitav Acharya and See Seng Tan,op.cit.,p.51.

(20)Dana R.Dillon,John J.Tkacik,Jr.,"China and ASEAN:Endangered American Primacy in Southeast Asia",Backgrounder,#1886,Oct.19,2005,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AsiaandthePacific/BG1886.cfm

(21)李红甫:《“9·11”事件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4期,第71页。

(22)同上。

(23)Dana R.Dillon,Balbina Y.Hwang,and John J.Tkacik,Jr.,"ASEAN Regional Forum:Promoting U.S.Interests," Backgrounder,#1659,June 10,2003,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AsiaandthePacific/BG1659.cfm

(24)张蕴岭主编《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98-103页。

(25)同上,第307页。

(26)D.Camroux and N.Okfen,"9/11 and US-Asian relations",The Pacific Review,Volume 17,Number 2/June,2004,p.171.

(27)到目前为止,东盟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亚太大国都建立了10+1机制。

标签:;  ;  ;  ;  ;  ;  ;  ;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