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论文_李基国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中医院 424200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58例骨关节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常规AO解剖钢板和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Bobler角、骨关节功能评分、早期负重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4.5%(10/2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6.9%(2/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解剖钢板;加压螺栓;骨关节内骨折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先进技术日益普及,临床治疗骨关节内骨折获得较大突破。有研究人员证实,相较于传统的保守治疗,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手术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降低病残风险[1]。本文将我接诊的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全体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详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20~67岁,平均年龄(43.5±4.2)岁。II型骨关节内骨折14例,III型骨关节内骨折13例,IV型骨关节内骨折2例。观察组2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19~69岁,平均年龄(44.0±5.4)岁。II型骨关节内骨12例,III型骨关节内骨折14例,IV型骨关节内骨折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AO解剖钢板和螺钉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治疗详细流程为:患者体位取卧位,患侧朝上。将2根斯氏针置入跟骨结节主骨块上端,透过C型臂透视对斯氏针放置状态进行适当调整。托起患者跟骨侧方,至正常高度[2]。于患者跟骨外侧平行跟腱处作一2~4cm切口,使用骨磨玻璃器剥离骨膜,于跟骨皮下组织中建一通道,将钢板插入通道内,借助C型臂透视适当调整钢板位置直至达到理想状态,后用加压螺栓进行加固。术后常规缝合手术伤口,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与对症干预,1年后手术移除固定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早期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以及Bobler角恢复情况。使用AOFAS量表对患者骨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分。AOFAS量表满分100分,其中对位对线10分,功能50分,疼痛40分(疼痛感越强评分越低),得分越高代表功能改善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Bobler角、骨关节功能评分、早期负重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共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深部感染者3例,术后疼痛者7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4.5%;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深部感染者,术后疼痛者2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6.9%,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患者后经临床对症干预,均已痊愈。

3讨论

骨关节内骨折在足部骨折中尤为常见,多由外力冲击引起跟骨和距骨之间关节面损伤所致。考虑到骨关节内骨折病情较为复杂,且跟骨为不规则骨,周围软组织覆盖情况并不理想,同时患者患处周围软组织多伴有中挫伤、缺血等情况,因此治疗起来颇为棘手。解剖刚结构和加压螺栓微创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该手术复位效果佳,用于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且创面小,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因此得以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发现,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容易受到患者年龄、身体素质、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因此,在治疗骨关节内骨折时,可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进行治疗,矫正局部急性,做好稳定内固定,这一系列措施均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相较于使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使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更短,Bobler角恢复情况明显更佳,骨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早期负重时间明显更短。同时,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4.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早期负重时间,改善骨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该结论与唐虎子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4]。另外,为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有必要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干预,为患者骨折部位的尽早痊愈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使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红,宋晓骞,王立庄等.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8(02):180-183.

[2]樊巍,李兰涛,王立江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4(08):799-801.

[3]刘旭洲.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解剖钢板加压骨栓内加压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28(07):86-87.

[4]唐虎子,马胜利,郭鹏等.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04):434-435.

论文作者:李基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论文_李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